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探析

2014-07-31 10:39胡蒙娜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云计算

胡蒙娜

摘 要:云计算自引入教育以来,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虽时间不长,但却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甚至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本文在查阅云计算引入教育中的文献发现:有关云计算应用于远程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因而从远程教育云在国内的形成发展入手,对现阶段我国远程教育云的现状做一个陈述,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愿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云计算;云教育;远程教育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25-04

2006 年 8 月谷歌 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在搜索引擎大会 SESSan Jose 2006 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1]紧接着IBM公司在2007年提出云计算计划。于是“云计算”这一概念便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根据公开的论文及资料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在2008年就开始关注云计算及其教育应用。在2009年地平线报告中:“云计算”被作为“通过网络实现个体互联网”这一维度中的新兴技术而被提出。[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云计算真正被引入教育领域。回顾有关云计算中与教育有关的文章发现:大多是对云计算进行定义,特点特征分析和服务体系介绍,但是真正涉及应用实践的文章却很少,那么有关云计算应用于远程教育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状,整理目前为止,云计算应用于远程教育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探究远程教育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以简要分析,提出个人建议。

一、教育云、云教育和远程教育云概念解析

云计算引入教育而形成教育云之后,远程教育相关学者也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进而便有了“远程教育云”。那么,具体什么是远程教育云呢?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教育云以及教育云和云教育的区别,才能清楚远程教育云的概念。

关于云教育和教育云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界定,而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但再细细查阅各类文献及资源后,笔者发现:自2006年起,就有学者开始使用“教育云”这一概念,并有一些学者陆续由不同侧面对这一名词作了各种定义,其中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李新晖和中山大学的郭清顺等学者。[3]而笔者认为“教育云”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称呼,其核心仍是教育。“云”有“云集”之意,这里就是指将教育资源云集起来,放置在一起,而形成“一朵云”,以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因而“教育云”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一切与教育有关的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使其虚拟化之后,集合在一起形成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的系统化的资源平台,从而提供各种云服务,其使用对象包括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一切有学习需求的学员。

“云教育”和“教育云”是不是同一个概念的颠倒表示?笔者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细看的话,可以表示为“云的教育”和“教育的云”。显然,“云教育”是一个教育活动,它指利用云计算以及相关技术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教育云”是一个教育资源平台,而具体所指前面已经表述,这里不再赘述。

远程教育也属于教育的一个分支,因而远程教育云是教育云的一个分支,是指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远程教育领域中,将与远程教育相关的一切资源,包括软硬件资源,网络带宽资源和各种教学资源,经过深度整合虚拟化后,形成的系统化的资源平台,它提供各种远程云服务,服务对象包括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和学习者。

二、我国现阶段远程教育云的发展

由于要囊括我国远程教育的所有资源而形成一朵完整的国内远程教育云是一件相当艰巨的任务,在云计算引入国内时间尚且不长的今天,我国只是呈现出了“片片小云浮上空”的现状。但是,即便如此,也应该对他们当中的一些发展较为壮大的云朵做一了解,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推进我国远程教育云的早日成形。

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领军者,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文简称:中央电大)可以说具有成为远程教育云的物质条件和内在动力。[4]中央电大自1999年成立之初,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中央电大原有的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出现了瓶颈。例如:由于三级资源的不同,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生需要登录不同等级的端口进行学习,而这样导致了三级端口数据无法及时快递同步的问题;对于某门课程,同一时间登录的用户过多时,就会出现下载缓慢,带宽紧张等。种种原因都让中央电大在新时期发展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而2012年7月3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互联。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 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新型远程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应运而生。[5]

国家开放大学(下文简称“国开”)远程教育云总体架构包括5大组成部分:云基础设施、云资源中心、云应用服务、信息安全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其远程教育云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远程教育云。[6]因而,现阶段是国开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一个初步探索时期,其远程教育云正在建设当中。但是,值得说明的是,国开在建设远程教育云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的是“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继续研究” 的理念。这就以一种公开的方式,面向全体公众进行研究建设实践,让全社会成员可以一步步地体会到远程教育云的优势。

伴随着国开与北海电大开展的“品牌危机管理”的讲座,标志着国家开放大学成功地建成了第一所云教室。国开在这方面,目前主要是进行部分试点,将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优先选择中西部的一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学生手中。截止2013年3月14日,已经建成的云教室有63间。云教室作为云计算应用当中的一个新兴产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云教室对远程教育模式的改变将不可小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教室并非完全耗资新建,而是在原电大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电大学校的语音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和教学计算机等,然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其远程教育云,最终建成覆盖全国的资源传输网络和开放学习网络。但是,因为已有设备之间服务器品牌的不同,导致这中间有些协议无法实现。

课程资源方面,国开涵盖的课程类型包括了名师经典课、五分钟课堂、网络核心课、视频公开课、国内精品课和国外公开课,这些资源的管理建设紧紧的结合国外现在大大兴起的MOOC浪潮。笔者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分别用电脑、手机(安卓系统)和Ipad,登录国家开放大学的首页(http://www.ouchn.edu.cn)进行了体验。在网络宽带和无线覆盖不出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分别进入这六类课程,以视频体验为主,辅以网络核心课的参考教材和教学大纲。三个终端的登录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并且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或者升级系统便可以进行学习,这体现了云计算在SaaS层面上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程教育云技术架构过程中所说的“一朵云,一条信息高速路,一个学习终端”的终端在逐步实现。另外,可以发现:国家开放大学的资源并非所有都是自己建设而成,而是充分体现远程教育云当中的资源放于云端的理念,拥有大学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目前拥有的国内合作学校27所,国外的有欧洲、美洲和亚洲总计12所。这些合作大学之间各自拥有私有云,同时又通过合作建立起联盟之间的云。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学习者如何适应学习,何种学习理论更能指导新型学习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设计与规划,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endprint

网络架构方面,中国开放大学采用的是三层网络架构模式:1)基础设施层建设主要是存储海量优质教育资源云数据中心建设;2)平台服务层主要包括平台技术框架和平台服务库两部分,实现为开放大学和社会办学教育机构提供一体化、扁平的远程教育平台;3)应用服务层提供完善的应用软件和资源服务。这严格遵守了云计算的三层服务架构模式。其中,基础设施层是利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国开采用了“两地三中心”模式,由国开首页的各种公开视频课可窥一斑。加之,国开每个阶段公开的《国家开放大学学子指南》可以看出,这个基础设施层的建设还在进行当中,并非立刻普及到所有的地方电大当中。另外,学分银行系统正在不断完善,计费系统也将更加科学快捷。基于云计算的这种网络架构形式,如何保证云端安全,如何合理计费等,仍然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由于远程教育云的最终目的是为全民提供丰富、快捷和有用的资源服务,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终身学习。因而除了中央电大以及各地方电大外,有学者曾预测过“一些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宗旨的非盈利性机构是发展远程教育云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在实际查找当中,并没有发现一些特别明显的云朵,反而云计算在商业上的应用势头迅猛。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也只是采用直接使用云计算产品服务,并且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中国数字大学城和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将会慢慢形成一朵可供远程教育云吸纳的“小云朵”。

中国数字大学城是天空教室联合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建立的面向大学教师的互联网教学免费云服务平台。现在就陕西省的数字大学城云服务平台(http://sn.nclass.org)的现状与大家做一说明。陕西省开发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支持教师学习网络教学的云平台,旨在能够满足课程中心、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支持网络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能够实现对学习过程的量化管理,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现有的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供25所,其中包括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这一云平台搭建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无需理解云平台的架构,只需依托中国数字大学城的云教学平台创建,免费下载网络教学软件构建网络课程即可。其中,绝大多数课程属于私有云,供学校内部教学使用,当然也有少部分课程为3D/2D课程,可以一个旁听者的身份进入浏览课程目标和课程负责人,并不能进行听课。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以下简称“资源开放联盟”)是为了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促进普通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开放与共享,推动普通高校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在教育部、财政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之“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项目基础上,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103所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起来的协作性组织,他们将共同免费向社会开放数万门网上课程。看到资源开放联盟的宗旨,不禁感叹国内MOOC正在形成,而它也将成为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我国远程教育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云端信息及资源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云计算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帮助用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同时,数据的集中存储更容易实现安全监测这都是远程教育云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优势。但是,在Gartner 发布的一份名为《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中就指出云计算存在七种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7]而这些问题,也是远程教育云建设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何让远程教育云的使用者,各个联盟的合作伙伴等在使用过程中相信云端信息及资源的安全,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整个教育云建设当中必须解决的。信息的泄露,资源的丢失是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2.网络性能无法保证

网络宽带性能得不到保证,一切云的优势和利用都是空谈,更无从谈远程教育云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不稳定的网络带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制约一切云教育进行下去的前提。例如,在笔者对国开课程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必须选择网络性能良好的场所才能让云的体验得到完成,否则无法进行。另外,远程教育云的各个数据中心,要完成高效率的云计算处理,就需要具备高性能的通讯设备。这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3.远程教育云下的学习理念尚未形成

基于远程教育云的学习更加接近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习的发生是在学生自我动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完全符合当前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仅仅依靠已有的学习理论来规划悄然发生变化的新的学习模式是不够的。因而,研究远程教育云下的云学习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4.远程教育云资源建设、平台交互与技术维护等的机制仍存在问题

由于云计算兴起时间不长,而关于云计算可以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孤岛”现象。例如,服务器商很多,而不同厂商的解决方案不同,这就直接导致各云平台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对于远程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也是相同的,由于目前建设初期,很多学校都是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软硬件,编程语言都可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在云与云的访问过程中就存在问题。因此,对于我国最终远程教育云的整体形成存在制约。例如,如何将各高校及电大原有的软硬件资源整合进来?另外,对于云计算的系统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仍处于探索时期,这也直接导致远程教育云在技术维护上存在很大阻碍,需要远程教育云建设者在云计算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例如,远程教育云提供的服务分为三种:免费服务、普通服务和高级服务。其中后两者服务都是要进行付费的,如何制定出合理高效的付费机制,来保证学习的进行。

四、解决策略

从国家层面上,政府以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我国远程教育云需要覆盖的城市,地区做好调研。比如,已经覆盖网络和没有覆盖网络各占多少比例?在存在网络覆盖的地区中他们的网络性能如何,带宽多少,网络费用如何,平均下来每人每年如果进行学习需要付多少网络带宽费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将远程教育云真正实现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大众教育的基石,是每一个学习者的切身问题。

从理论和思想上讲,好的学习理念是支撑一种学习方式得以贯彻的前提。在远程教育云不断形成的过程中,现有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学生应当持有怎样的学习理念,是必须研究的。因而,完善云学习理论,拓展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云计算技术的开展激发了云学习,它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应用模式的学习范式。[8]笔者倡导高校的学者们在研究云计算的理论应用的同时,应当对“云学习理念”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而不是泛泛而谈。

从技术与安全层面讲,关注国际云计算发展变化,各方配合,促进云计算统一标准的制定是关键。云计算服务中涉及到大量的调用第三方软件及框架和重要数据处理的操作, 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 以保证云计算服务安全有效地运行。[9]在我国教育云建设当中,制定远程教育云的交互协议、管理协议、计费协议等。并从Google、亚马逊、IBM、红帽和微软等巨头在云计算的应用中,深入挖掘云计算系统核心功能,促进远程教育云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云计算研发中心的合作,适度的“拿来主义”进行特色化整合。例如,VIEWGOOD视频云计算研究中心,推出了基于视频云计算的,应用于教育资源融合的平台,完美地推动各级教委(电教馆)的教育软资源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蓓蓉,任友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云中漫步——教育云建设的困境与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62-67.

[2]张屹,朱莎,杨宗凯.从技术视角看高等教育信息化——历年地平线报告内容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4):16-20.

[3]谢晓丹,张彤.教育云渐成气候[J].中国教育网络,2011(8):12-15.

[4]冯坚.基于云计算的现代远程教育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9(273):39-42.

[5]方慕真,孙雨,薛海峰,吴淑苹,袁亚兴.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6-9.

[6]wangchao. 国家开放大学—建在“云端”的大学 [EB/OL]http://news.xuexigang.com/a/7752.html,2013-10-23.

[7]崔文,王国勇.基于校园网的云计算应用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221-223.

[8]张怀南,杨成.我国云计算教育的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0-26.

[9]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4):32-37.

(编辑:杨馥红)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云计算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MapReduce的故障诊断方法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