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2014-07-31 19:10姜乃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5期

姜乃军

摘 要:本文探索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结对交流共同进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网上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易于实现的方式之一。利用网上结对交流的方式可以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各方教育资源。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网上结对;教育均衡发展;优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60-03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再次把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关乎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和成功的高度。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已从过去追求“人人有学上”,过渡到追求“人人上好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解决好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家长的负担和大量的社会矛盾。上好学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可是教育不均衡又确实存在,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就值得每个人去思考了。

各个学校的差距,特别是优质资源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差距、城区学校和农村偏远学校的差距是明显的。如何缩小这样的差距,除了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件中提到:“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信息化手段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利用网上平台促进校际结对、共同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很好手段。利用网上交流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交流、促进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交流、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交流、促进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交流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利用网上交流平台,方便快捷。现阶段也比较容易实现,操作性强。简单的“削峰填谷”和“齐步走”是不现实的。而利用网上结对,可以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现状

教育的均衡化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老话题。教育的均衡化之所以一直作为一个难点提出来,直至这次全会作为一个重点提出,确实是因为中国现实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和人民的追求。

1.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广大百姓对现状很不满意。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付出多年的积蓄;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提前几天在学校排队;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运用各种关系,走入灰色地带,孳生大量腐败。这些每次在开学前后都要在神州大地上处处上演。

大量存在的择班、择校现象正是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虽然择校费动辄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可是很多人仍旧趋之若鹜,这与经济发展提高和我国人口现状等都大有关系。虽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严格控制和禁止此类招生,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义务教育择校难题还是没有破解。教育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愈演愈烈。一边是一些学校连张像样的课桌都没有,一边是一些名校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大兴土木,而人才资源等更是向名校倾斜,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也应该是全会将此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提出的原因。

2.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当然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一系列公平。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这样通俗解释教育均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之一。公平是基础,优质是目标。让每个人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还要争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质量提升并重的前提下提升教育质量,能够让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中的儿童都能够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从而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

强化共同进步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是体现在教育的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

对于教育均衡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关的政策主张,比如美国就有《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案》(即《NCLB法案》)。而这次中央在以前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主张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如取消重点班、重点学校的政策。同时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体现重视程度,反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

二、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利用网上结对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但提供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基础,而且对提升教育质量效果显著。

1.网上结对方式的实质

网上结对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行校际间的交流,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前提,以平等交流、共同研究为原则,在教育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多形式结对合作、共享共赢的运行机制。

当然这样的结对不局限于校际,也可以是个体间的,如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师生间、学生间等等。以网上互动交流、资源网上共享为主要形式,适时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方便快捷,节省资源,互动性强。

2.网上结对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建设

我们可以利用上级部门搭建的平台——内部视频交流平台、软件资源交流平台、自动录播系统等;自我创建适合自己学校基础和活动特点的平台——学校网站、学校各种资源服务器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上存在的一些公用平台——教研网站、QQ群等。

3.网上结对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软件建设

网上结对优势的一方要主动毫无保留地向薄弱学校开放。教学教研、教师培养、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听评课管理、作业管理、课后辅导管理、考试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获奖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实现互助。当然区域内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对相关结对学校加强考核,让其真正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4.网上结对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人员素质建设

网上结对平台最后还需要人来使用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交流不会长久,也起不到帮扶的作用,最后就会流于形式。当然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方面也要适当加以培训,要让相关人员会用、想用、乐用。

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是关键。教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靠全体教师去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均衡的根本。通过网上结对交流平台,让结对学校教师共同提高。要通过交流平台的各种途径和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让结对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加大培养和奖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的骨干教师的力度,特别要利用网上结对平台来培养骨干教师,形成利用网上结对平台的骨干群体。以网络骨干教师带动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既全面提高所在学校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又可在薄弱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为薄弱学校教育发展起辐射和支撑作用。精心营造良好的网上结对交流环境,努力以和谐向上的网络交流,让结对学校相互促进,一起凝聚人、培育人、塑造人。努力让结对学校都能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这就需要构筑民主平等的网上结对交流环境。

endprint

教育均衡发展还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建得再好,没有合格的教师,义务教育均衡就是空谈。利用网上结对我们可以把各校的教师队伍有效整合起来,“提高教师素质”是对政府的期盼。袁贵仁部长对此回应说,首先要严格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而对于已经在岗的教师则要做好培训提高,对于实在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要合理安排。同时,他表示,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大投入的重点之一。网上结对的交流大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文素养,也包括像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的提高。

教育教学的受众主要是学生,利用网上结对平台培养好教师,促进教学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缺点

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是明显的,它实用、快捷、方便、互动性强。当然缺点也有,比如不能代替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不能坚持,最后会流于形式,受制于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领导的使用意愿等。

1.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

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有很强的实时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交流受限制也小。交流学习的范围比较广,如可以通过微博,不仅能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还能和自己的学生以及其他专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不受时间限制,一个问题既可以实时交流,也可以网上通过论坛等形式,慢慢思考后,再发表自己的想法。

网上结对交流方便快捷,节省经费,省去了传统交流的各种费用。而且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开辟了教师和学生新的学习途径。

网上结对交流学习的顾虑比较小。当人面对面交流时,或许受到心理压力、面子等问题而顾虑对方的感受,有些真实的话反而不敢说了。而通过网上结对,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得到其他人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这能省去当面指正的尴尬,同时我们的灵光一现的教育好点子,会存在网络上,让大家一起受益。

网上结对交流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有利于开展更加民主化的、真实化的教学互助活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网络交流是一种趋势,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一种有益的探索尝试。

网上结对交流有利于我们互动协作学习,促使共同提高。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帮助薄弱学校,让薄弱学校得到提高;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优点,反作用于优质资源学校。互联网的相互性,更让这种特点得到更好的体现,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2.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不足

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受制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受制于各校的软硬件条件,受制于各方的重视程度,更无法替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要改变这些不足,就需要各方的长期坚持,脚踏实地逐步提高。本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互帮互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3.网上结对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网上结对的方式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固有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是人类教育的进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式很多,但网上结对交流必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展网上结对工作是一项战略性的举措。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结对学校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共享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实现校际的结对帮扶互助,从而达到教育发展的共赢。当然这需要结对学校和参与人员有效、有序、有质量的长期开展。

四、结束语

利用网上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在均衡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网上结对方式,帮助、推动速度慢、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加快发展。让拥有优势资源的学校向薄弱学校辐射。同时,要坚持教育均衡化的内涵发展方略,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提高办学水平,高质量、抓特色、扬优势,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陈海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案例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

[2]黄红敏,黄国洪.欠发达地区跨越“数字鸿沟”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以肇庆市的“联动模式”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3]李良,刘智昂.发达地区以信息化应用一体化促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编辑:王天鹏)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