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利用管见

2014-08-02 03:58孙明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发行商纸质图书

孙明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59)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利用管见

孙明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5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发生了质的变化,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与馆藏文献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区域性高校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实际提出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利用的对策,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区域性高校 图书馆资源 整合与利用 网络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除了收藏传统载体的文献,数字文献逐渐成为图书馆收藏与建设的重点内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载体发生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学校学科增加,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只有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加强资源的整合才会使资源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笔者结合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几点认识。

1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现状

目前就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纸质馆藏资源购入高峰是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不但品种多,复本量也大,在教学评估时期有的品种复本高达10册以上。这部分纸质图书大部分已经老旧,利用率不高,甚至已经下架。在此以后,文献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富的数字资源开始逐渐满足了部分高层次读者的需求。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校逐步减少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而高校图书馆文献入藏形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购入经费上看,数字资源的比重越来越大,纸质资源无论从经费还是复本逐年下降,一般高校图书馆的复本在2.5册左右,甚至更低。

1.1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购入资源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购入经历了几次起伏,首先是经费,在2005~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期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购置经费一度大幅度增加,但是购入文献的质量令人大跌眼镜。近5年来数字资源大量地被引进,从以下的几个表格中可见一斑。

学校代号中1、2、3、4、7、9为理工科院校,5、6、8为综合性院校,其中4是985院校,8是211院校。

从表1可见,各高校图书馆购置纸质图书的经费比例缩小,其中部分理工科院校数字资源的比例已经超过纸质图书,部分数字资源在统计的学校中的分布见表2、表3.经费以万元为单位

表1 2013年区域内部分高校馆文献购置经费及文献购置量

表2 中文数据库资源在区域内各高校的分布情况

表3 西文数据库资源在区域内各高校的分布情况

从表2、表3中可见,国内常见的、价格适中的中外文数据库各校基本都有,价格昂贵的外文数据库普通院校购置不多且不全。

1.2 纸质文献的出版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最近5年,95%以上的出版社已经完成改制,由此带来了出版物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但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专业图书尤其是学术专著的出版有萎缩的倾向,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专著由于读者群范围太小造成出版成本增加,此类专著的有靠国家的基金资助,有的靠出版社提高码洋和折扣维持成本,而这部分专著的读者群绝大多数分布在高等学校。

1.3 发行商的现状

随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束,纸质图书发行商进行新一轮的改组与整合,中小发行商逐渐退出图书发行领域,国有大型书店和大型的民营发行商对发行市场实行了新的分割与分工。但是由于出版物折扣的分化,大众性读物的利润高于专业图书,许多专业馆和高校馆难于在发行商手中得到理想的图书,一些高折扣的图书在发行商提供的目录中很难见到,因此依靠发行商提供的采访目录很难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需求。

表4 2012年某高校馆对发行商发布的采访目录与出版社发布目录满足率的对比

表4中英文字母为发行商代号,阿拉伯数字为出版社代号,表中数字为各发行商提供的采访目录对出版社提供的发行目录的满足率。

1.4 数据商的垄断性经营

近年来大量的数字资源涌入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对于以学术和科研信息服务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越来越依赖,211层次以上的高校图书馆,购入数字资源的经费远大于纸质图书。就目前而言,所有单种的数字资源都是独家经营,数据商的垄断行为使数字资源价格每年以10%的速度上涨,特别是西文数据资源尤为突出,中小型高校对此不堪重负,为了维持数字资源的运行不得逐年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甚至还要忍痛割爱。数字资源除了价格方面,还存在着售后服务、霸王条款等问题。

2 资源建设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不足与资源价格上涨的矛盾

当前各高校图书馆每年由学校划拨的文献购置经费基本上不变,而国内价格指数的上涨使不变的文献购置费等于下降,在此基础上的资源价格的上涨,给高校图书馆雪上加霜。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思想,经费使用取向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文献购置费来说,不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经费不足是高校图书馆由来已久的问题。对于理工科院校图书馆而言,自然科学类纸质出版物的价格逐年上涨,最近5年单本图书平均价格由35元左右上涨到45元左右,有的出版社甚至还要突破50元。纸质期刊价格每年的涨幅一般在3%~5%左右,数字文献方面,中文数字资源每年的涨幅是5%,西文数字资源的涨幅一般在10%,一些大型的重要西文数字资源已经突破了10%。

各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减少纸质资源的购入,用余下的经费维持数字资源的运转,对纸质图书是保品种压复本,珍稀贵重的图书能不买就不买,即使买也限制在1册。高校图书馆购入新书的复本已经在3册以下,有的馆不足两册。复本的减少限制了读者阅读行为,减少了文献传递的范围,加快了文献损坏的速度。

2.2 需求多样化与资源提供局限性的矛盾

随着文献载体多种形式的日益增多,读者的阅读形式也在改变,而有限的文献提供形式限制了读者对阅读的需要。从阅读手段方面看,一般高校图书馆文献提供的手段无外乎两种:一是传统的纸质阅读,二是局域网内的数字资源阅读。就理工科院校而言,每所学校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入藏相应的文献。因此理工科文献是主流,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读者来说,除了对自然科学需求之外,对文学艺术和历史、地理类的文献需求量是巨大的,表5的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类图书的流通次数、使用频率、破损程度远高于其他类的图书。如四大名著,每年都在补充,每年都不够用,每年都由于破损严重而下架。在数字资源方面,除了专业性的数字资源,在资源中鲜见当前的热门图书,这里除了版权的因素,高校图书馆也不具备阅读这些资源的手段。

2.3 资源拥有量与利用率的矛盾

虽然高校图书馆文献入藏数量逐年递减,但是基本上满足了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从专业文献的拥有量看,这部分资源是不少的,但是利用率较其他类的图书是低的。表5就反映出这一现实问题。

表5某校(理工科)图书馆2004年1月1到2013年12月31日入藏纸质图书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借阅量的统计(借阅比率>0.5)

表6最近5年入藏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

从表5、表6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理工科高校图书馆专业文献的入藏量与利用率的比例,有着不小的差距。透过入藏文献的利用率也可以看出,新书的利用率是比较高的。在数字资源方面,据统计,某一西文数据库,国内下载平均价格为 2.5 元/篇,同一个数据库在某校下载价格就为 13 元多。产生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图书馆封闭落后的思维观念,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因为深层次的文献读者群是小而又小,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是各学科发展支点,这部分文献的高占有量,低利用率是现时存在的。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牺牲其他类文献的入藏,保证专业学科文献的入藏是高校图书馆的不利己之举。

2.4 没有共享平台和通道

由于高校办学的相对独立性,各高校图书馆也随之相对封闭,在互联网上很难见到某高校图书馆深层次的馆藏提示,更不用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随意下载信息了。现在区域内的高校图书馆最缺乏的是一个互见互通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对解决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不能全方位多手段地满足读者需求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3.1 建立高效、有作为的组织

目前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是整合的必要条件,建立采购联盟、向网内馆开放资源是整合的核心任务。

3.1.1 实现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网络化。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合作屡见不鲜,为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管结果如何,这是图书馆走向网络化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这里说的网络化是广义的网络化,是各馆(无论是高校馆还是公共馆,还是专业馆)的文献资源相互揭示,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流通,资源共享。具体说,在网络内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都可以浏览下载到其他各馆的无形资源,可以在网络内的任何一家图书馆进行通借通还。所以建立一个高效、有作为的组织,对协调、规划区域内各馆的行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1.2 建立采购联盟,统一采购原则,协调采购策略。在建立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网络之后,网络的组织机构对内应该制定网络内的采购原则和策略,对各成员馆进行文献采购方向的分工,协调文献的采购行为,统一采购策略。各馆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办学特色,进行针对性强的采购行动。网络组织对外应该协调各成员馆的招投标行为,统一选择经销商的标准,统一采购目标,实现资源互补。

3.1.3 破除壁垒,建立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统一流通、共享制度,共享统计数据。区域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是开放的,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网络内各馆资源不但可以共享,统计数据也可以共享,让各馆知道兄弟馆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决策提供依据。

3.2 优化入藏资源

优化各图书馆的馆藏是区域内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在区域内高校馆网络中,各馆应该对本馆的采购方针和策略进行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本馆应该深入收藏的重点类别的文献都要做到深入而全面。对本校一般学科,一些薄弱学科的一般性文献和一部分核心文献应该交由区域内那些实力雄厚的图书馆收藏,然后通过通借通还,实现文献的获取。对于市场上热销的读物,各成员馆应该根据读者群的阅读倾向有选择收藏,然后再通过共享的手段实现覆盖。

从表1、2、3的统计可以看出,数字资源经费占高校图书馆支出很大部分,而各校重复购入数字资源的数量也不少,数字资源的整合对区域内各高校馆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各馆经费紧张的条件下维持已有数字资源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数字资源购入的选择上,也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于一些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数字资源可以适当覆盖性购入。对于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购入后下载流量不高、点击率不高且维护费用较高的数字资源,可以向文献传递方向转化,或者采取联盟的形式进行网络链接服务。

优化文献资源的目的是,提高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文献的利率,用人之长,补已之短,发挥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实质性的资源共享。

3.3 改变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手段

高校图书馆在本校内实现开放式服务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各高校馆向区域内所有读者实行无障碍的全面开放更是一个进步。要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条件下,实现区域内高校馆文献资源的整合是没有任何技术问题的。区域内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屏弃闭关自守的思维,自觉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实现区域内各高校馆之间的协调合作,在管理制度、硬件建设、服务规范等方面,共同研究和磋商,坚持统一的标准,为区域合作提供保障。

3.4 建立共享的平台与通道

实现区域高校馆文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立一个平台和通道是目标实现的保证。在区域内各高校馆网页的基础上创建搜索引擎,各馆的文献资源就可以在本区域内全面揭示,如果再有了区域内高校馆联盟的主页,那么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各种文献载体的互见,实现资源共享手续的异地办理,为读者提供方便。

3.5 特色立馆与特色服务

区域内高校馆的网络化最大程度地解决了高校馆保持特色的问题。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和专业特色,特色是立校之本。而学校的专业特色也是图书馆的专业特色。一个没有特色的图书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很难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喜爱。各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仍需保持自己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这是图书馆在未来网络世界立足和生存的根本。

4 结语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利用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1] 杜大光,王莹.对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的几点认识.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6).

[2] 陈文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学刊,2003(6).

[3]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 张树华,张久珍.20 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的事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那春光.图书馆质量管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孙 明男,196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G253

2014-07-21;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发行商纸质图书
《沉没之城》的沉没 Frogwares的维权之路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全国图书馆期刊馆配发行商
如何更换期刊发行商
IPO短期抑价文献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