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国内图书馆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4-08-02 03:58杨静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二维码论文图书

杨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国内图书馆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地区分布、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基金资助情况、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出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国内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为我国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层次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维码 QR码 图书馆 文献计量学

1 引言

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又称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中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1]。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末,我国开始于 1993年,几种常用的二维码有 PDF417、QR Code、Data Matrix。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广泛,如信息获取、网站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手机支付 、会议、论坛签到等。2007年,郭胜[2]提出将二维码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图书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书刊流通管理等环节,张燕蕾[3]对二维码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此二维码技术在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拉开了序幕。近几年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广泛,该技术也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国内图书馆的文献分布情况,以期揭示出该领域研究现状、发展水平,从而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2 资料与方法

2.1 普查文献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数据源,检索时间为2014年5月,采用主题检索途径,检索策略为 :主 题=“ 二 维码 ”OR”主题 =“QR 码 ”AND 主 题 =“图书馆 ”,发表时间不限,对全部期刊进行高级精确检索,共检索到84篇统计数据。

2.2 精选文献

通过阅读摘要筛选文献,对摘要不明确者阅读全文,排除内容主题不符、一稿多投等文献,精选到79篇统计数据。

2.3 研究文献

对精选的79篇数据采用手工录入方法,得到论文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地区分布、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基金资助情况、主题分布,将数据导入Excel分析软件,参照文献计量学的有关方法,进行多维度的分类、统计和处理,并就数据深加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年度分布

论文年度分布的变化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发展历程。通过对该领域79篇文献统计得出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折线图,由图1可知,自2007年开始出现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论文后,研究水平较低,近几年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萌芽阶段:2007~2010年,该阶段发文总量5篇,约占文献总量的6.33%,人们开始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②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4年,该阶段发文总量 74 篇,约占文献总量的93.67%,随着二维码技术的成熟,其在图书馆应用的范围愈加广泛,目前二维码技术已成为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热点。

图1 论文年度分布

3.2 期刊分布

对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该研究领域论文空间分布特点,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4]。

79篇文献分布于46种期刊上,其中21种期刊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共 47 篇,约占文献总量的 59.49%,其余分布在学报、科技、档案及其他期刊上。布拉德福定律指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这个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的关系。根据各个区发文量大致相等的原则将该研究领域的期刊分为3个数据分区,每个分区相关论文数量大体相等(见表1);各分区的期刊数量和比值分别为5:11:30≈1:2:6;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文献的分布基本与布拉福德定律相符。核心区共有5种期刊(见表 2),共发文21 篇,约占文献总量的26.57%,这些期刊构成了研究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这5种期刊中除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外都是图书情报类期刊,其中《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是《图书情报工作》,发文5篇,约占文献总量的6.33%。

表1 论文来源期刊分区

表2 刊载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的前5位期刊

3.3 机构分布

通过考察论文第一作者的机构情况,能够反映出该学科研究的主体,衡量某一机构的科研水平和高度。将同一科研机构不同的部门归为一类,统一命名为机构名称[5]。

对第一作者机构统计得出,该领域研究论文来源于68所机构;作者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高校信息管理院系、研究院所、省市的公共图书馆等;其中高等院校53所,共发文63篇,约占文献总量的79.75%,说明其是该领域研究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其中发文量两篇以上的机构有9所,共发表论文 20 篇,约占该领域文献总量的 25.27%(见表 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

表3 刊载文献两篇以上的机构

3.4 作者分布

①核心作者

通过考察论文发表的核心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和揭示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通过关注其研究方向和重点,了解其对整个学科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6]。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共有75位作者,其中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71位,发表两篇的4位。根据普赖斯定律,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表示为:n其中:n(x)表示撰写论文的作者数,I=nmax为该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n为全部作者的总数。经推论得到,核心作者的最低论文数 m=0.749本次研究中高产作者论文数为 2,那么 nmax=2,m=0.749,取整数结果为2。发表论文两篇及以上的作者为4人,约占作者总数的 5.33%,共发文 8 篇,约占文献总量的 10.13%,低于一半,说明没有形成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

②合作度、合著率情况

通过考察论文的合作度、合著率情况,可以反映科研进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揭示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情况。合作度等于某一时期内作者总数占论文总数的比值,合作率等于某一时期内合作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8]。文献合著情况见表4。

表4 文献合著情况

从表4得出,该领域研究论文的合作度和合作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 2012年达到最高。平均合作度仅为 1.11,平均合作率为22.05%,说明该领域科研协作力度不大。

3.5 地区分布

通过考察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地区分布,可以反映各地区的研究程度、水平,以及不同地域研究的均衡程度。

据统计,79篇文献分布于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研究地域广泛,说明该领域研究得到了各地的广泛重视。发文前10位的地区发文量,约占文献总量的77.69%,见表5;江苏、北京、广东,发文 33 篇,约占文献总量的 41.77%,说明江苏、北京、广东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地区,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对该领域的研究程度较高;而西藏、青海等9个偏远地区无发文,表明该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研究不平衡。

3.6 文献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能揭示文献的应用价值、参考价值或学术影响力,被研究者引用越多,表明其对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产生的作用越大[9]。

统计得出,共有34篇文献被引,总被引频次达到197次,被引5次以上的论文共17篇。被引9次以上的论文认定为该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共6篇,见表6,且这6篇文献均发表于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说明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将对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后续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这6篇文献均发表在2012年之前,与普赖斯的“科学论文发表后的两年才能到达被引用的最大值”的理论相符。

表6 高被引文献

3.7 文献下载频次

下载频次能揭示出文献的学术价值以及科学性、新颖性、独创性及学术影响力,反映出文献的客观利用率。

将79篇文献的下载频次从高到低统计后得出,下载频次达到 500 以上的文献有 7 篇(见表 7),100~500 频次的33篇,100频次以下的32篇。孙晓瑜等的《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的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位居第一,说明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新颖性,其论述了手机二维码在日韩等国家的成功业务模式,并对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10]。

表7 下载频次500以上的文献

3.8 基金资助情况

3.9 主题分布

通过考察发表论文的研究主题,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对79篇文献的题名、摘要、关键词统计分析后,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概括如下。

①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理论探讨

据统计,共有46篇文献侧重理论探讨,包括图书馆资源宣传:如图书馆形象推广和文献资源介绍、图书馆网站链接、新书通报、图书推荐、图书评价、文化讲座、艺术展览、作品展示、活动宣传、移动图书馆营销;图书编目与资源共享、书刊典藏;图书借阅服务:读者资格注册以及身份识别、个人借阅史查询、OPAC中的应用、图书馆藏地点导航、资源定位、图书借阅、图书预定、图书自助借还、到期提醒、续借、挂失申请;数字文献信息获取:电子资源的链接、数字文献资源的下载、随书附件的利用、提供扩展资源的链接;研读间预约;新生入馆教育、读者培训、远程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和学科馆员服务;实时信息交流。二维码技术如果渗透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领域中,将会极大地提升读者服务质量,增加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

②基于二维码的信息服务模式

二维码技术通过与多种无线通信手段的集成,来实现信息的导航与承载,其将成为图书馆摆脱物的束缚,武装图书馆的强大动力引擎。共有24篇文献侧重二维码技术在信息服务模式中的应用,其中二维码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服务最多。 杜志新 等[12]提出利用 QR 码来实现移动图书馆的营销,并开发了评估 QR 码使用情况的系统。张淼[13]借助二维码标签来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读者关系管理。

③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例

国内对于二维码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探索性为主,主要应用于图书馆的常规服务,本次调查中共有5篇文献侧重二维码的应用实例,朱雯晶指出上海图书馆适时推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分布图册”,同时升级“上海图书馆移动客户端”(Android 版与 iOS 版),通过二维码将平面地图、网站、手机客户端应用、地图导航等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服务平台[14]。 张蓓 介绍 了清华大学图书 馆在 OPAC、迎新导引、读者手册获取和密集书架控制等场景中广泛应用二维码技术的具体实践[15]。

④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图书馆应用程序设计

共有 4 篇文献侧重于程序设计,其中李善杰[16]以 HtmlA⁃gilityPack 和 QrCode.Net开源组件为手段,对 SIRSI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在查询机管理程序上显示所查询书目信息的二维码,提供了详尽的设计思路。李健等[17]在 Android 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以图书导航服务为中心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

4 讨论

4.1 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经过2007~2010年的缓慢发展期后,从2011年开始,二维码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态势,该学科的研究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文献数量剧增,呈指数型增长,这符合科学史专家家 D.Price 的科学文献增长结论。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4.2 核心期刊占明显优势,但文献来源分散

《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学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其中前3种期刊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期刊,约占文献总量的16.45%,可见来源期刊的质量很高。79 篇文献来源于 46种期刊,其中发文1篇的有30种,可见文献来源较分散,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共21种,约占文献总量的59.49%,可见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为图书情报工作人员。

4.3 高等院校是研究的主体和重要阵地

从机构分布看,高等院校53所,共发文63篇,约占文献总量的 79.75%,可见高等院校是发文的主体机构,是研究二维码在图书馆应用领域的主体、重要阵地和核心机构。主要原因为:高等院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海量的信息资源、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成熟的科研团队,同时能获得国家、省市等各项基金的资助。

4.4 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力量薄弱,应加强合作力度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有75位作者发文量为1篇,没有形成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应鼓励研究人员的持续性研究;该领域的平均合作度为 1.11,平均合作率为 22.05%,大多数研究成果为个人完成,缺乏协作研究,应该强化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率,加强不同作者及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促进该领域的研究。

4.5 研究空间分布不均衡

从统计数据来看,江苏、北京、广东发文量较多,而西藏、青海等9个偏远地区无发量,这形成了文献地区分布的两极化;东部、东南沿海和中部发展较好,西部整体较弱;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该领域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快速地发展。

4.6 基金支持力度缺乏

从基金分布看,仅有 8.86%的论文得到基金的支持,说明国家和社会在该项研究的资金投入不够,关注度不高,支持力度不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应重视该领域的研究,研究者自身也应该积极申报,以保证多领域、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4.7 研究主题缺乏深度,侧重于理论研究

从主题分布看,二维码应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所占比例小;理论研究主要分析二维码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日、韩、欧美等国家的研究水平,应用实践很少,涉及的技术研究、评价研究更少。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二维码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扩展。

5 结语

该研究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二维码应用于图书馆研究的现状,侧重于定量分析和统计,尤其对文献主题进行了深层次挖掘,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希望笔者能抛砖引玉,为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稍尽绵薄之力。

[1] 360 百科.二维条形码[EB/OL].[2014-06-02].http://baike. so.com/doc/6326261.html.

[2] 郭胜.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实现图书管理[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19,66.

[3] 张燕蕾.二维码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情报,2007(10):94-95.

[4] 张静.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114-117.

[5] 刘妮波,等.我国信息组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1(1):100-103.

[6] 申彦舒.我国手机图书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2012(2):86-87.

[7]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92-195.

[8] 官凤婷.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Folksonomy研究现状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4):94-100.

[9] 周燕子,等.2005~2009年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文献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1(2):40-43.

[10] 孙晓瑜,王荣宗.国外手机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3):23-25.

[11] 尚新丽,史双青.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25-27,48.

[12] 杜志新,亢琦.QR 码技术在移动图书馆营销中的应用及效用评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1):57-60.

[13] 张淼.物联网环境下的读者关系管理[J].图书馆论坛,2014(3):73-77,47.

[14] 朱雯晶,夏翠娟.二维码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115-120.

[15] 张蓓,等.二维条码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中的应用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1-24.

[16] 李善杰.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查询机中的应用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1):97-101.

[17] 李健,杨京峰,张成昱.条形码/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2):82-86.

杨 静女,1981年生。硕士,馆员。

G250.252

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基金论文级别的高低与论文研究水平高低虽无必然的相关性,但可从侧面反映该学科所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以及该学科在科学研究中所受的关注程度[11]。该领域研究文献共有 7 篇得到基金资助,约占文献总量的 8.86%;其中国家级基金 1 篇,部级基金 1 篇,省市级基金3篇,高校级基金2篇,可见该领域还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缺乏资金支持。

2014-06-27;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二维码论文图书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