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对策研究

2014-08-06 09:55谢晓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高职教育

谢晓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就提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应该是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在论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时指出:“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提供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提升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内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们选取高职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理由是:他们是一极具代表性的群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到2012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超过300万,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中国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真实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去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情况、践行情况、影响因素和提升机制研究,从而为如何提升全体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找到途径和方法。

1 社会责任感概念的界定

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国内学者基本一致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或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建设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

社会责任感的内容,段志光认为可分为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和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王易认为可分为自身责任感、家人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全社会责任感;冯霞认为应包括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理想信念、社会公德意识及主体社会权力和义务的认知和理解;张倩、商士杰、刘庆东则将社会责任感分为自我责任感和他者责任感两部分,并进一步细化为价值取向、责任意识、责任判断、责任担当等四个方面;陈翔认为社会责任感应化分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组织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生态环境责任感7个方面。

课题小组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将社会责任感分为个人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全社会责任感三部分内容,他人责任感包括陌生人、朋友、家人的责任感,全社会责任感包括集体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全人类责任感。其中个人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他人责任感是延伸内涵,全社会责任感是升华。三部分内容在社会责任感的比重应该是5:3:2。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社会责任在个体内心世界和实践中内化的结果。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将社会认知内化成个体的自我情感,并在实践中深化,最终形成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2 调查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界定的社会责任感定义和内涵,从个人责任、他人责任、全社会责任、提升机制四个方面自编一份问卷,共30题。在2013年1月至5月,选取浙江6所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96份,有效率为91.7%。最后将所有有效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表

本次调查属于初步调查,艺术类学科样本缺乏,3年级样本数比例略低。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调查中对部分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重点谈话,还听取了部分体育教师、公共课教师和艺术教师的看法和意见,以更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个人责任感方面,大部分高职学生能肯定自身责任,认识清醒,但是缺乏对自身负责的行为能力;他人责任感方面,对陌生人的责任感强烈,恋爱中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对家人的责任感认识比较复杂;全社会责任感方面:对社会的责任感明显淡薄,缺乏社会信仰,政治参与意识较弱,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评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态,家庭环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最大,学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

3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对策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要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强调,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立志高远、涵养大气品格,修身求知、追求一流学问,知行合一、创造精彩事业,甘于奉献、践行责任人生”。结合本次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应在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育部门要进一步重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价值和研究,政府有责任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好外部条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教育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让所有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重要抓手,凝聚学校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神之魂。

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高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塑形阶段,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负面事件尤其敏感,加上他们尚未走入社会,对社会的看法难免片面,这已经极大地影响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政府和社会有义务营造公正的法制环境,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运用大众传媒加强对高职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和责任选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极力打造有利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大环境。

(2)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阵地,要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培养。学校首先要建立公民意识课程,做好基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教学设计。高职院校应该要建立以“人的现代化”为特色的院校课程体系,以培养出自尊又能自律、自强且能自信、能伸张自己的权利又能担当自己责任的独立自由个人为根本目标。一方面加强职业院校法律基础课程设置,促进科学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另一方面按照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需求,进行基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课、形势政策课等公共基础课程设计,努力将社会责任感教育融入政治课教学设计,加大对实践教育类课程的支持力度,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实训环节培养责任意识,拓展符合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方式方法。

其次要制定高职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具体方案,完善社会、企业和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一是以各种顶岗实习为责任教育的主要载体,加强高职学生的责任行为能力,加强在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社会实习中提高责任体验,量化高职学生服务他人项目、家庭项目、工作项目和社会项目,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在校企合作中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让高职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形成和深化社会责任感。

再次要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和服务,树立网络道德观。改善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环境,主要是继续做好校园网络建设,积极争取将校园网络纳入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提高校园网络安全性,区分盈利性质的商业网络和公益服务的教学网络,逐步推行“以网养网”,加快引进和培养支撑校园网络的高技术人才,整合各种网络的分散力量,探索职业院校校园网络一体化建设。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和服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要加快建立能吸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努力提高学生点击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页面,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网络师生互动平台和校园服务网络办公平台,加强校园贴吧、论坛的实时监管,结合网络双向互动的特点,及时主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网络舆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对网络进行辩证的思考和批判的吸收,告诉学生如何抵制网络负面影响,及时谴责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和个人,增强学生在网络行为的责任感。

最后学校要积极完善人性化的制度文化,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性化的制度文化,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管理与服务,让制度管理的“刚性”和人文管理的“柔性”相结合,让无情的制度在有情的操作中发挥最佳约束力。按照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涵,分类建立规范有序的院校规章制度,实施师生人性化管理,规范学校人性化建设实施行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行政文化的品质,增加师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机会和提高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人文化领导能力,让师生感到自己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公民素质,让教师摒弃独裁式的固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强行生灌硬输,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课堂、课题、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3)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使用社会责任感培养手册和评价体系。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学生的素质可以概括为能力和道德两个方面,而道德的核心又可以归纳为责任感。当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对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和外延确定适合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的量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自我教育,建立健全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体系,防止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极端化、片面化,支持学生完成自我评价。

要引导高职学生使用社会责任感培养手册。把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看成一个系统的工程,制定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高职学生培养手册,将隐性课程显性化、团学工作项目化、课外活动系统化,建立起有效的跟踪服务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导师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手册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及时主动反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4)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断创新学校与家庭沟通方式方法。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家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对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有着深厚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一是要家长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家庭榜样,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把责任教育和专业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子女参与家庭管理,与子女进行平等的交流,适当听从子女的建议和意见,保护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关心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培养子女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学校与家庭沟通方式方法。学校应定期将高职学生的各种表现通过电话、邮件、QQ等各种方式告知家长,与家长一起,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珍爱生命,让他们懂得责任、懂得感恩,形成对班集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深厚责任感,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深化自我认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3-07-2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93/201008/xxgk_93785.html.

[2]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31.

[3]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72-73.

[4]郑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责任感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