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分析

2014-08-07 09:05康碧芸  陈丽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针对性护理心理健康

康碧芸  陈丽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心理健康的护理。 方法 本次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针对性心理健康护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4.6±1.4)、(12.3±70.9)、(14.2±0.9)、(11.8±1.3),对照组分别为(40.7±1.2)、(20.7±0.4)、(26.2±0.7)、(23.9±0.4),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关键词] 围绝经期;心理健康;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8-117-03

Nursing analysis of perimenopausal psychological health

KANG Biyun  CHEN Lili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Hui'an Hospital, Hui'an 362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of perimenopausal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the randomization number table extrac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control group, n=50) and specific psychological health nursing(observation group, n=50)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ocial activities, psychological state of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anxiety were (24.6±1.4), (12.3±70.9), (14.2±0.9) and (11.8±1.3)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were (40.7±1.2), (20.7±0.4), (26.2±0.7) and (23.9±0.4) respectiv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nursing for perimenopausal wome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practice value.

[Key words] Perimenopausal; Psychological health; Specific nursing

以往,卵巢功能衰退过程多习惯用“更年期”形容,现已被“围绝经期”代替,是妇女从壮年过渡至老年的阶段。女性生命进程中,绝经为必然生理过程,女性心理、生理在此阶段均有不适症状出现,但因女性在职业特点、身体素质、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围绝经期症状也存在个体差异,重视心理健康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本次选取围绝经期存在心理问题的病例,就常规护理与针对性心理健康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

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观察组患者年龄45~53岁,平均(49.7±2.6)岁,平均病程(2.3±0.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56岁,平均(50.1±2.8)岁,平均病程(2.2±1.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20例。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史、心理疾病、语言听力障碍者,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 (1)用药指导。护士要让患者了解药物剂量、用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长期接受激素治疗者要嘱患者定期随访。(2)饮食指导。我国妇女日常饮食中蔬菜、蛋摄入量均不足50%。食盐量超过6~8g的标准,油脂摄入量超过膳食宝塔的标准,说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妇女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不宜过多,保证足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项目 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情况 抑郁心理状况 焦虑心理状况

观察组(n=50) 24.6±1.4 12.3±0.9 14.2±0.9 11.8±1.3

对照组(n=50) 40.7±1.2 20.7±0.4 26.2±0.7 23.9±0.4

t 52.257 60.308 74.420 62.904

P <0.05 <0.05 <0.05 <0.05

够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钙等的摄入达到平衡膳食宝塔的标准。(3)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更年期妇女认识更年期,进入围绝经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还可以纠正生活方式,减少更年期各种疾病的危险性。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心理健康护理 (1)健康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开展多种形势的宣教,使患者对围绝经期的变化有正确认识,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征、性质、原因。取得患者亲友配合,给予其更多关爱,掌握情绪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方法。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以缓解不良情况,建立广泛爱好,保持乐观心境,从中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建立愉悦身心的人际关系[3-4]。(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重视自身仪态仪表,举止大方、文雅,取得患者信任,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5-6]。对患者病史进行了解,就发病原因加以解释,克服其焦虑情况,协助认识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及非理性观念;针对非理性观念,通过疏导、解数,对不合理、无根据的信念进行纠正,以消除不适症状。(3)放松疗法。对有心理问题存在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渐进式放松疗法,指导其掌握训练技巧,可用生物反馈练习等,并组织一些如慢跑、瑜伽、游泳、跳绳等运动比赛,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1.3 指标观察

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整理生活质量测评表并印发后分发给接受调查的患者,对其进行简单的填写指导,并嘱其认真仔细填写完成后上交。测评表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4个方面,共含35个问题,单项问题应用4级评分,1分最好,4分较差,分值越低,评估生活质量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重要转折点,在此年龄段,女性生活通常会受到一些影响,性格情绪随之出现一些改变。围绝经期间,女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居较高水平,这与人物性格、夫妻关系、家庭情况、机体状况等均有紧密联系[7-8]。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具体表现在:(1)自责、悲观:因卵巢功能减退甚至消失,女性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功能也呈衰退显示,整体生理功能下降,有自责、力不从心状况出现,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等错误念头,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等,诱导心理障碍形成,部分甚至产生轻生念头[9-10]。(2)情绪易反复,缺乏稳定性:因此阶段内分泌功能紊乱,雌激素水平下降,以情感脆弱、情绪不稳、易激动、性格固执、性生活功能减退等为主要表现,易出现性交困难,加之爱人不理解,诱导心理障碍产生。(3)焦虑、多疑: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有多梦、多汗、心悸、睡眠障碍表现,且此期家庭负担过重,有多种社会角色扮演,会诱发烦恼产生。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情况、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状况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4.6±1.4)、(12.3±70.9)、(14.2±0.9)、(11.8±1.3),对照组分别为(40.7±1.2)、(20.7±0.4)、(26.2±0.7)、 (23.9±0.4),比较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心理诱发因素及特点,分析观察组患者各方面较为优越的原因主要是对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加强了健康知识宣教,使妇女对围绝经期这一正常生理现象有所认识,纠正生活中错误思想观念,激发热爱生活的信心,克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1-12]。同时,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社交活动,获取社会支持,灵活掌握自我放松技巧,达到精神和社会需求的满足,这些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综上,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护理,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瑜超.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影响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6):4812-4813.

[2] 刘学惠.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四川医学,2013(2):318-320.

[3] 林桂枝,张丽芬,戴翠芳,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行宫腔镜检查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10):1926-1927.

[4] 王爱鲜,王于真.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35):256-257.

[5] 范萍,包红勇.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444-445.

[6] 史琼,童小萍.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干预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X):319-320.

[7] 杨凌.围绝经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235.

[8] 侯艳清.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情志护理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A02):190.

[9] 张芙萍,张春兰,白翠翠.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70-471.

[10] 叶琳.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110.

[11] 古玉梅.社区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92-93.

[12] 林芳.心理康复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17-18.

(收稿日期:2014-02-17)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针对性护理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