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毛主席制作标准像

2014-08-14 09:27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5期
关键词:底片毛主席局长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时任中央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看到这张报纸后,立即向当时的中国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提出建议:应该为毛主席拍一张标准像,向国内外发行。胡乔木向中央报告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同意了这个建议。

得到批准后,摄影局立即派出四位摄影记者去给毛主席拍照,谁知这四位记者见了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加之灯光、拍摄时间等许多客观条件的局限,结果拍出来的照片没一张是理想的,难以采用。摄影局只得再找时间给毛主席拍照。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毛主席非常忙,让他抽出大块时间拍照十分困难,时间一拖再拖,弄得萨空了局长整天心急火燎的。转眼到了10月,一天萨空了局长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为消除烦恼,从书柜中拿出一本画册翻看,翻着翻着,一张人物肖像照映入他的眼帘,对摄影非常熟悉的萨空了局长突然想到:“既然毛主席没时间拍照,何不找人选一张他的照片,通过暗室后期加工,制作出一张标准像!”于是第二天一上班,他找来摄影处副处长陈正青,跟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抓紧物色人选。陈正青一听乐了:“局长,根本用不着物色,咱们身边就有一位。”“谁?”“刚从香港回来的陈石林啊!他曾在‘南京国际艺术人像摄影公司工作,修版技术非常过硬。他去年在香港就通过修版制作过毛主席像,效果很好!上市后香港市民很喜欢!”

萨空了局长一听,马上让陈正青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了想通过修版制作毛主席标准像的想法,以及这件事的重要性、紧迫性。我听后当即回答:“请局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我知道事关重大,接受任务后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找出当时能找到的毛主席照片,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定了一张毛主席不久前会见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时与他们的合影。这张合影中,毛主席半侧面,目光有神,神态庄重。选定照片后我马上全身心投入到制作中,先将照片中的毛主席像从第三个纽扣起单独剪下来放大,为了改变背景幕布影调太深的问题,放大时,我选用不同反差的相纸,通过遮挡技法仔细处理,然后制作出 10多张不同反差和深浅的12英寸照片。接着,我对照片进行了面部、头部等处的加工修整,该去掉的地方全部处理掉,最后翻拍成底片,再放大成照片。仅仅两天时间,就制作出了毛主席标准像,照片中的毛主席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衬托出他的自信和坚毅。萨空了局长看到照片后,连声称好!立即送毛主席审定,毛主席看了非常满意。很快这张照片作为新中国政府官方发布的第一张毛主席标准像向国内外发行,不到一年时间,就印制发行了2000多万张,传遍40多个国家。直至2000年,我国发行的新版20元和100元面值人民币上使用的毛泽东头像,还是依照这张标准像印制的。

第一张毛主席标准像发行后,我的技艺得到摄影界同仁的认可,中央很多领导也知道了摄影局有个叫陈石林的照片修版高手。

由于第一张毛主席标准像是毛主席的侧面照,1951年,中央又要求摄影局再制作一张毛主席正面标准像,这个任务自然又落到我肩上。我深知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意识到中央的要求更高了,自己的责任也更大了,于是暗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制作出一张让领导和人民都满意的毛主席标准像。那时相机还是个稀罕物,因而领袖的照片不多,我就在整个摄影局里广泛搜集毛主席的照片资料,最后万里挑一,在一卷合影照里选出了一张毛主席头像最正的照片。但这张照片是用老式摇头转镜相机拍摄的,用的是美制黑白航空卷片,反差较大,画面上暗部层次表现很差,用一般的技术处理根本不行,于是我就将毛主席头像剪裁下来,放大到12英寸,然后用锋利的刮刀把膜面上的黑色影像一点点仔细刮去,再修成白色背景以烘托面部形象,最终修制出一张端正可敬、和蔼可亲的毛主席正面标准像,一送审便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赞许。不久以这张照片为摹本的毛主席画像即替换了那幅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画像,挂上了天安门,一直挂到50年代末。当时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内封页采用的也是这张像。

1952年,新闻摄影局合并到新华社,我随之进入新华社,担任了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和翻修组组长,继续负责领袖照片的修版工作。

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中央决定制作第三幅毛主席标准像。相关摄影记者接到任务后,在毛主席住处为他拍了一张半侧面像,这张照片底片虽然清晰度较高,但由于灯光不柔和,毛主席面部光影不规则,没有润泽的光线效果。当时因我有别的工作,有关领导便把照片交给北京一家著名照相馆加工修整,谁知照相馆高级技师们通过翻拍制作出的照片,中灰影调损失较多,影响了毛主席面部的质感,领导觉得不满意,又找我上阵。受命后,我采用反转显影复制底片的方法,在复制底片上加工修整,很快解决了难题。照片制成后,立即送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点头认可,于是正式对外使用。从1960年到1966年,天安门上悬挂的毛泽东巨幅画像就是以此为摹本绘制的。1976年毛主席逝世,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人悼念大会时悬挂的毛主席像也是用这一版放大的。

我原本想第三幅毛主席标准像一定能使用一段时间,谁知1964年有些人向上面反映:标准像中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而且一只眼的眼球偏上,这样岂不显得毛主席“偏听偏信”,有损他的光辉形象吗?这种说法今天看来很是荒唐,但在当时不仅很正常,而且马上引起了重视。

很快上级领导要我牵头,再拍摄、制作一张显露两耳的毛主席正面标准像。我又立刻要求摄影记者用长焦镜头去拍摄出5英寸以上的照片,可记者囿于当时的摄影条件,拍回来的照片只有1英寸,而且照片上的毛主席眼神无光显得有些苍老,衣领也不整齐,同时影像在底片中比例很小,感光不够,画面中阴影浓重。面对这样的照片,我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便把自己关在制作室里反复研究,最后决定用“透正拷负”底片的最新工艺,在透明正片和负片上仔细修整,经过一周多精心工作,终于制作出了黑白鲜明,层次丰富,质感强的第四幅毛主席标准像。此像一经公布,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1998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见到我时高兴地对我说:“第四幅标准像真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主席都在看着你,他老人家很喜欢,当年是他亲自圈定的。”

现在天安门上悬挂的巨幅毛主席像,就是以第四幅标准像为摹本按比例放大绘制的,从1967年元旦起一直悬挂至今。endprint

猜你喜欢
底片毛主席局长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保护光明的“底片”
有难题找领导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
不倒翁
玩具警车
下来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