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之路

2014-08-15 19:39林尉天,刘晓保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

林尉天,刘晓保

摘 要 发展技术学科,是建设技术创新型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应体现行业性、应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把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注重学术能力与实践背景兼具的学科队伍建设,努力与行业企业共建创新基地。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技术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7-0027-05

应用技术大学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类型特点和优势,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在发达国家,80%左右的高校属于这种类型。相对基础性、学术性高等院校而言,应用技术大学强调产业行业的专门性、针对性、实践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能比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龙头,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平台。应用技术大学要通过建设特色学科,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发展技术学科: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选择

技术学科,是一个在逻辑上相对完整和自成体系、目标指向技术活动领域(自然技术活动领域和社会技术活动领域)、涵盖范围大小不等、主要由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规则及经验所集成的技术知识体系和组织方式。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发展技术学科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技术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

(一)发展技术学科是技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重视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密切相关。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更需要技术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接近15%。在工业制成品中,我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世界上约30%的日用工业品为“中国制造”,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近几年更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设厂或收购外国企业,中国制造开始利用外国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但是,虽然我国制造的商品出口量非常大,但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很少,定价话语权甚微。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70%,真正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为数不多。当前中国制造业在虚假繁荣的背后体现的是核心技术缺失、综合竞争力低下。“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年)》(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储备上的差距十分明显,总排名为148个国家和地区的85位,而且呈下降趋势,比2010~2011年的78位下降了7位。而可用的最新技术更是在14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05位,比2010~2011年的94位下降了15位[1]。这些信息反映出我国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目前还只能算是“世界加工厂”,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科技约束”始终是“瓶颈”。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缺乏与我国技术科学的学科地位没有确立相关。因此,推动我国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在技术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必须确立技术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并通过发展技术学科为技术科学的发展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二)发展技术学科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国现有学位体系中除了理工两大门类之外,没有相当于技术科学学科的独立门类,尽管当前也存在一些有关以“技术”作为学科名称的学科,但这些学科有的既可以列入工程学科领域,也可以列入理学学科领域。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使得一些新兴技术学科不能名正言顺地发展,并进一步影响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此,北京大学王义遒就曾建议性地指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几十年来一直理工分野较清,专业划分过细,而不像西方著名大学往往按技术科学的要求来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建议在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把技术科学学科单列为独立门类,这不但有利于技术科学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颇为有利[2]。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建立独立的技术学科体系,已经成为技术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的需要。

(三)发展技术学科是应用技术大学特色发展的需要

由于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学科体系中始终找不到技术学科的位置,造成了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出现趋同现象,学科同质化导致高等教育办学的同质化。

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需要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学科支撑。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并在专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技术科学性质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学科。但这些院校在真正的学科建设中如果参照现有的学科分类标准,往往难以找到对应的学科类型。最主要的是,现代技术发展周期越来越短,新兴技术不断产生,并不断充实技术科学的内容,使得技术科学的分类更频繁,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学科,而现有学科分类标准不但没有技术学科的门类,而且始终处于不变的状态,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具体要求。因此,对应用技术大学来说,不但学科建设的方向不明,而且即使移植传统大学的学科建设模式也难以达到学科建设的目标。其实,对综合性大学和工程性大学来说也是如此,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学科的建设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很多场合必须借助技术学科的研究成果,只有明确技术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确保各类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二、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

对应用技术大学而言,学科建设不能盲从于传统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定位及服务面向,确立体现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面向行业、立足应用、服务地方”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思路。

(一)行业性

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行业性特征,首先,体现为要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以开展技术应用研究为重点,在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技术难题的时候,更要关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知识,进一步拓展新的学科生长点。其次,体现为要以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基本路径,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采取与企业共建、共设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联合体的方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知识的转化。

(二)应用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技术中的科学含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科学研究以及应用学科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制定R&D统计标准时,把科学研究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研究[3]。其中,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研究又统称为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进行的独创性研究,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并为社会现实服务;试验开发研究主要是利用应用研究的成果,创造可供复制推广的技术手段或工艺服务等,主要表现为知识物化的过程,也就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基于此,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应用性,就是要主动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强化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研究,扎实开展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或技术服务,重视并努力促进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区域性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和创新知识,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社会。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其学科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更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应用技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这进一步决定了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区域性特征。

三、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技术学科的基本路径——案例剖析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后建什么学科以及如何建设学科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上海某高校为例进行剖析,期望能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上海某高校是2004年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升本后,该校对办学定位作了专题研究,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传统,提出了“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并把学科建设始终作为突出特色、提升实力的基础,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的发展方向,研究制定了学校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学科建设。

(一)立足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凝练学科方向

鉴于新建本科院校资源的有限性、学科基础的薄弱性,该校在制定学科发展策略时,实施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错位竞争战略,聚焦重点,力争在某个领域上创立品牌。该校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本校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聚焦上海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要求,特别关注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将学科建设聚焦在能源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重点聚焦火电、核电、风电等能源装备关键技术,突出技术应用研究。经过几年建设,该校初步形成了以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学科群为重点,生产服务学科群和技术文化学科群联动发展的技术学科体系。

在投入方面,该校聚焦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投入。2012年,该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因长期聚焦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风电工程硕士人才。

(二)校企合作构筑学科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该校认识到“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因此,该校充分利用行业背景优势,积极借助企业集团的丰富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先,校企合作搭建科研平台。近年来,该校与上海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结成产学研合作联盟,其中,作为校企合作最为密切的上海某装备制造集团(国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更是将该校纳入了集团核心科技创新体系。并在该校设立“XX集团中央研究院分院”,通过“分院”,校企合作建立了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专业服务平台数控技术服务中心、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中心、大锻件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该校还与上海某重型机器厂联合建立了大锻件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通过校企互动,使该校在大锻件制造技术研究领域有了较大进展,已获得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2012年,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在该校成立,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某重型机器厂共同投入约1亿元,着力打造全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上海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校地合作致力服务地方。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该校把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主动出击、服务企业”的科技工作站。目前,该校分别与江苏靖江、浙江临安、安徽芜湖共建有3个科技工作站,并分别派出了科技特派员。通过设立科技工作站,促进了学校科技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找到了学校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对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此外,该校还探索和实践了产学研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合作的有效路径,不仅在学校和企业集团层面建立了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还实施 “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具体措施,通过校企双方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基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来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

(三)强化教师实践背景,打造技术特色鲜明的学科队伍

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此,该校在《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队伍强校战略”,立足技术本科办学定位,发挥行业办学优势,通过“引智”与“培养”相结合的一系列举措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科研团队。

在人才引进方面,该校立足重点学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度,重点引进符合新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专家以及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及团队。并根据学科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致力于培养和造就杰出的中青年学术群体。与此同时,该校还十分注重校内教师培养,采用各种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具体包括:配备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导师,建立青年教师带教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单位调研学习,帮助他们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为他们加盟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创造条件;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境)内外学习深造,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术水平等。

自2007年开始,为提升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能力,该校开始每年送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挂职践习,并制定《青年教师校外挂职锻炼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青年教师选派、项目落实、检查考核、待遇奖励等都有明确规定,每年召开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总结会暨青年教师产学研能力培养签约工作会,总结表彰一批在产学研专业实践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另外,该校还派遣数位学科带头人或学术研究骨干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科研团队,直接开展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问题研究,由于得到企业欢迎,他们被企业兼聘为副总工程师、技术主管、科技项目带头人。

(四)健全学科管理制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该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学科组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首先,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经费支持。随着学科建设规模的扩大,学科建设经费也在提升,以2011年为例,该校总投入1297.65万元,较2010年增长18.3%。

其次,完善学科建设的制度管理。近年来,该校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及“校级重点学科评价验收方案”,实现了重点学科评价的“三个转变”,即从年度评价转变为建设期评价、从定性评价转变为定性定量相结合、从只注重科学研究成果产出转变为从学科特色与优势、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学科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同时,该校还制订了“二级学院(部)学科基础建设与管理办法”,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某高校学科建设的案例剖析可以看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主要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主,其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学科建设路径的差异性。但是,如下三方面是技术学科建设应着重关注的。

(一)建方向——以应用技术研究为根本

应用技术大学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和能级存在着巨大差异。各地区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问题。一方面,技术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又大量依靠进口。因此,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提升产业能级,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

(二)建队伍——以学术能力与实践背景相结合为关键

应用技术大学的区域性特点以及学科建设方向的确定,决定了其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引智”与“培养”相结合的一系列举措,才能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科研团队。因此,应用技术大学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除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批了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走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之外,还应突破制度障碍,大力引进企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引领应用技术大学直接开展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问题研究,真正实现科学研究为行业企业服务。

(三)建基地——以行业共建实现双赢为目标

企业和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不同的创新主体,具有各自实施创新的动力和内在运行机制。尽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技术创新现状看,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才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选择。

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是行为目标不同的两类组织之间寻求优势互补的理性选择。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基地,一方面可以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高校自身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办学和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教育与科研工作,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从高校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通过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校企共建基地,可以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R].2010-2011,2013-2014.

[2]王义遒.关于技术科学的人才培养[J].复旦教育,1993(1):6-8.

[3]刘道玉.论重点大学科学研究的使命[J].高教探索,2006(2):4-8.

O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Route of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king One College in Shanghai as the Case

LIN Wei-tian, LIU Xiao-bao

(Shanghai Dianji College,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discipline is the demand for building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realizing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embody the features of industry, application and regionality. To develop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s the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o building staff with academic abilities and practical background is the key and to build innovative base by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is the carrier.

Key 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cal discipline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