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研究

2014-08-15 19:50苏琪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元认知

苏琪

摘 要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与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调查,对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元认知理论及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三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其对远程教育的启示是:课程设计要体现元认知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创设情景,提升学习者的元认知体验,课程设计要努力促进学习者认知调控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7-0062-06

一、研究概述

远程教育的特点是教与学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是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的教育形式。师生的时空分离状态使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地点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远程学习环境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学习者仅依靠远程学习所具有的各种优势还无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者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元认知能力以及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都会对远程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元认知概念始于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对元记忆的研究。他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其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组成[1]。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对认知过程相对稳定的认识,其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作为认知主体的知识、对认知对象和任务的知识以及对认知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意识到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调控指主体不断进行的自我监测、调节和评价活动。

在个体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的三个构成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发挥影响[2]。元认知知识是基础,其可以引起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帮助个体有效监控自己的认知行为;元认知体验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认知体验既可以促进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调控也可以反过来对元认知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并能改善认知主体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是核心,元认知调控不仅能促进认知主体的元认知体验,还可以使认知主体在进行元认知调控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元认知知识。综上所述,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个体认知结构中的元认知,三者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元认知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指个体在执行某一具体行为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和感受[3]。目前,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学习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器”。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比单独的技能更能准确预测学生的智力成绩[4]。关于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学业成就的最有力证据来自Multon等人的研究,研究者对1977~1988年间发表的36篇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报告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38,即有14%的学业成绩变异可以被自我效能感解释[5]。远程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远程学习的预期和信念。即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有效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克服远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时空和情境距离障碍,完成远程学习任务的评价。

元认知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业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这两个因素究竟是如何影响学业成绩的,以往权威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远程教育以学习者的学习认知活动为重心,更重视学习者如何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而教师并不能完全控制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下更应重视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本研究以远程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中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以及元认知与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路径和教学启示。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山东省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随机选取266名入学一年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0名,女生146名。

(二)研究工具

1.学习元认知量表

测量远程学习者元认知的量表主要参考了Schraw和Dennison(1994)编制的《元认知意识问卷》[6],同时运用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收集题目,然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所有题项都是由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确定。最终确定了三个测量维度:元认知知识(8个题项),元认知体验(6个题项),元认知调控(9个题项)。各维度及其子维度见表1。

表1 元认知测量的三个维度及其子维度

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62,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1=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这个句子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个句子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个句子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问卷中有一些反向问题,在计算时反向计分。

2.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从班杜拉(Bandura A.)的三元交互作用论(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7] 出发,参考Pintrich & De Groot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中相关维度[8],并结合国内学者边玉芳提出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原则”[9],编制了远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共有12个题项,从个体具有的“能力感”、“努力感”、个体对环境的“环境感”以及个体对行为的“控制感”这四个方面对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71,说明整个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计分规则与元认知量表相同。问卷中有一些反向问题,在计算时反向计分。

3.学业成绩指标

学业成绩指个体在学业领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或取得的成绩水平。研究者通常用总平均成绩(Grade Point Averages, GPA)来测量学业成就。本研究以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各科平均成绩(GPA)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

(三)研究程序

向266名被试发放元认知及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56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影响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前人研究以及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用AMOS6.0对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三、结果与分析

(一)远程学习者元认知的现状

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半数以上学习者对自己在远程学习中所具备的知识还不够了解,对策略使用的知识也不清楚;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不够丰富;尚不能制定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学习目标;不能在学习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超过七成远程学习者没有评价自己学习的习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远程学习者对其自身学习情况、学习任务及学习策略的认识不够全面,元认知体验不够丰富,元认知调控特别是评价策略的使用还很不完善,整体表现为元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二)远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倾向,能顺利完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性就相对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从表3可以看出,近六成的学生能力感差,不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合理评价;近六成的学生环境感差,不能有效利用学习环境;超过六成的学生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学习认知行为。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还不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不能很好地利用学习环境,也不能在学习中合理控制自己的行为。

表3 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注:对有关题项按维度进行了合并处理,以便更清晰体现各维度的差异。

(三)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

1.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元认知体验与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均与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元认知调控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度最高,达到0.613。元认知三个组成部分相关度也都比较高,这也印证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即元认知三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共同发挥影响作用。

表4 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矩阵

注:*p<.05,**p<.01

2.元认知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

相关分析只能说明变量间是否显著相关,但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影响路径。为理清元认知与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将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把元认知调控、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自我效能感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元认知调控、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知识对学业成绩构成显著回归效应,见表5。

表5 元认知调控、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对学业成绩的逐步回归参数值

表5显示,当4个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预测学业成绩时,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3个,分别是元认知调控、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知识。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567,可以解释学业成绩的56.7%。

由于元认知体验对学业成绩无直接影响,本研究检验元认知三变量是否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起影响作用。将元认知三变量作为预测变量,以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6显示,元认知三变量中只有元认知体验进入回归方程,元认知体验对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影响,影响系数为0.266。

综合表4相关分析结果及表5和表6标准化回归分析结果,可建立以下预设路径模型,见图2。

表6 元认知调控、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对自我效能感的逐步回归参数值

图2 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

路径影响预设模型

运用AMOS 6.0对预设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得到的模型拟合程度检验指标如下:x2/df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78,小于2,表明模型的适配度较佳;其他拟合度指标有GFI(Goodness-of-fit index)、NFI(Normed fit index)、CFI(Comparative fit index)和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它们的数据值在0~1之间。一般认为,如果RMSEA在0.08以下(越小越好),GFI、NFI和CFI在0.9以上(越大越好)。各项拟合指数值如表7所示。

表7 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和指数

由表7可以看出,此模型是一个拟合度较好的模型。由于之前做过以学业成就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对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故能一次性生成较为理想的结构模型。结构模型的具体路径系数见图3。模型表明,元认知调控、元认知知识和自我效能感可预测学业成绩,元认知调控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性最高(β=0.456);其次是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预测值(β=0.322);元认知知识也对学业成绩有影响作用(β=0.211)。元认知体验不直接影响学业成绩,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81,因此对学业成绩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281×0.322=0.090。同时,元认知的三个维度: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调控都显著相关。

图3 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

结构方程模型

四、研究结果对远程教育的启示

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三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元认知调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元认知体验虽然与学业成绩不显著相关,但好的元认知体验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元认知体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系数为0.281),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322)。但从对远程学习者元认知和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及自我效能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这些研究成果对远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设计编排上具有如下启示。

(一)远程教育课程设计要体现元认知知识的重要性

在远程教育环境中,教师一般无法面对面地向学习者讲授元认知知识,所以要求远程课程的设计和编排要有针对性地突出元认知知识。从远程学习者元认知知识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习者不知道自己具有何种知识也不知如何运用学习策略。因此,远程课程在设计上首先应配以考查学习者主体特征的各种测验,如一般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认知风格测验等,让学习者通过测验来对自身认知特点有较明确的认识。也可以利用专栏向学习者介绍元认知的训练方法,如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和实施。同时,还要介绍常用的学习策略,使学习者知道各种策略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适用范围。

(二)远程教育教师应设法创造情景,提升学习者的元认知体验,激发其自我效能感

从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元认知体验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影响系数为0.09,而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22。这足以看出元认知体验与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在远程学习中,远程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有更大的自主权,元认知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能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认知活动的变化,不断对认知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元认知活动创设情景,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同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学习者的任务选择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选择难度较高的目标,而自我效能感较低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低、相对简单的任务。在设计远程课程时,可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难易梯度序列。简单问题要侧重于培养远程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习者解决更高一级难度的问题作好铺垫。

(三)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应努力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调控能力的提高

从远程学习者元认知现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远程学习者在目标设定,学习过程的调节,特别是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元认知调控对远程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是0.456。这就要求远程教育课程要精心设计,以加强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调控意识,促进其元认知调控能力的发展。比如,课程可设置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模块,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模块可以用来记录远程学习者自己的学习认知过程、学习效果、学习心得、读书笔记、学习资料、学习成绩等内容。学习者可以针对学习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学会自主调控学习。学习者也可以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完成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Flavell 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1: 70.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13.

[3]Bandura A. Self 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191-204.

[4]Elias Steven M.& Loomis Ross J. Using an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 to Address University Major Persistence[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0,41:450-454.

[5]Multon K. D., Brown S. D., Lent R. W. Relation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to Academic Outcomes: A Meta-analyt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 1991, 38:30-38.

[6]Schraw G.. Dennison. Assessing Metacognitive Awareness[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4,(19) : 460-475.

[7][10]Bandura, A.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43-268.

[8]Pintrich P. R., E. V. De Groot.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82(1):33 -40.

[9]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Study on the Effecting Path of Self-efficacy and Meta-cognition to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U Qi1,2

(1.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2.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PS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isplay the path effect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variables of meta-cogni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impacts on each other, and a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distance education are: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embody the importance of meta-cognition knowledg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situations and try to enhance the meta-cognition experience of learners,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try to enhance learners cognitive regul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self-efficacy; academic achievement; meta-cognition

[9]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Study on the Effecting Path of Self-efficacy and Meta-cognition to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U Qi1,2

(1.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2.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PS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isplay the path effect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variables of meta-cogni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impacts on each other, and a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distance education are: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embody the importance of meta-cognition knowledg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situations and try to enhance the meta-cognition experience of learners,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try to enhance learners cognitive regul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self-efficacy; academic achievement; meta-cognition

[9]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18-1222.

Study on the Effecting Path of Self-efficacy and Meta-cognition to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U Qi1,2

(1.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2.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 China)

Abstract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SPS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isplay the path effect of meta-cognition and self-efficacy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variables of meta-cogni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ers impacts on each other, and a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learn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distance education are: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embody the importance of meta-cognition knowledg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situations and try to enhance the meta-cognition experience of learners,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try to enhance learners cognitive regul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self-efficacy; academic achievement; meta-cognition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元认知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