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杭州”应做强“西湖样本”的思考

2014-08-15 00:54王利军
杭州 2014年2期
关键词:西湖杭州样本

文 王利军

“美丽杭州”应做强“西湖样本”的思考

文 王利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标志着中央已经开始全面布局“生态中国”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集杭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又殷切希望杭州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要让全国各地可看、可学、可操作。

总书记为什么会关注杭州,并且明确提出“美丽杭州”建设力争成为全国样板?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杭州生态的资源稀缺性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杭州资源的稀缺性,无论传统上还是现代意义上,均以西湖景区为突出代表。当然,最近两年来,随着老百姓对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加强,以桐庐、淳安和临安等地为代表,“美丽杭州”的版图正在得到不断扩大,成果在不断提升。但无论如何,“西湖样本”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产品,在“美丽杭州”建设过程中,必定具有其不可替代性。

“西湖样本”是什么?

西湖是杭州生态文明的典型代表。2002年开始,杭州市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连续11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7次推出“新西湖”,开展了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的一次西湖综合保护行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原则,贯彻“整治、引水、美化、造景”8字方针,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彻底改变了环湖“脏乱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状况,显著改善了西湖生态、旅游、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成为杭州践行“积极保护”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

西湖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如果说西湖免费是西湖“还湖于民”的第一步,那么西湖申遗的成功,则是这个理念一以贯之的又一成果。西湖申遗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相关专家:“为什么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千年不变?为什么环湖这些低矮的宝石山、吴山和西班牙、芬兰等地的很多风景湖泊不一样,竟然没有被资本征服,成为权贵的别墅院落?”这个问题,细细想过“免费西湖”前后发生在西湖边的改变就能得到答案——被免去的那张门票其实只是表象,还湖于民才是这道心向百姓的政令最核心的理念。这也是公共产品固有的显著特征。

西湖具有其资源稀缺性也毋庸置疑。西湖以及西湖周边的自然生态、森林资源、龙井茶园和原住民文化,具有典型的资源稀缺型特点。杭州市民最常见的休闲生活方式,就是“工作五天在城市、休息两天到景区”,或在景区农家乐泡上一天,或在西湖群山盘旋上下,饱览西湖美景,畅吸高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这在城市里是无法享受到的。尤其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西湖龙井茶,更是因栽培方式、环境气候和土壤性质,成为中国优质绿茶的突出代表。

构成“西湖样本”最关键的点,是认识到西湖的各种生态特征,最终形成有效保护的各种体制和机制,并一以贯之地坚持高效管理,让这种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生态型稀缺资源永远能够“活下去”。

做强“西湖样本”辐射“美丽杭州”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求杭州的政府决策部门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全面加快“美丽杭州”建设步伐;2013年下半年以来连续的雾霾天气,又给加速建设“美丽杭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推广“西湖样本”,用好“西湖经验”,让这个“美丽杭州”的成功范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觉得关键是要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意识先行文章”,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西湖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做到了从政府层面开始,到普通老百姓,上上下下树立起一种“西湖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保护为大家”的生态保护理念。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每年都会推出各种保护西湖的群众参与性文化活动来宣传西湖保护理念,并动员广大市民游客共同参与到保护管理工作中来。长期坚持的结果是,只要西湖山水出现一点点异动,就会有热心的市民游客打电话、写信、发EMAIL给景区管理部门反映。2013年以来,西湖景区管理部门还全面开展了“西湖挑刺”活动,为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社会参与率,在各大景点、公园、博物馆设置了120余块“文明西湖百日行动”宣传展板,倡导市民游客遵德守礼、文明旅游。活动中共收到510多条建议和意见,其中涉及到景区环境卫生、优化管理、设施改善等指向性较为明确的建议和意见占总量的50%以上。对所有来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市民和游客,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一些热心市民唯恐我们收不到建议意见,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将书面建议送到景区。如市民杨章耀老人,已70多岁,不顾年事已高,不仅亲自上门送建议书,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意见交流,对家乡、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美丽杭州”的建设,同样应该强调意识先行,全员参与。

做好“法律保障文章”。生态西湖的保护和管理,仅仅依靠发动全民参与,树立起全员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强有力的立法支持,通过规划、法规、规章三个途径,为保护和管理生态西湖提供行动指南。如果说意识层面上的统一是告诉大家该怎么做的问题,那么法规上的规范,是解决一个不能怎么做的问题,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行动指南。2013年8月份,杭州市出台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从建设背景、实施意义、目标要求等各方面都予以了详尽的规定,并且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这为杭州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提供了努力方向。下一步,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规划,划定各功能区块的生态文明建设细化目标,并强化对具体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让“美丽杭州”建设目标真正落地。

做好“奖优罚劣文章”,这是确保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2013年12月的全国性雾霾天气,促使中央加速出台了对地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新规,并且明确提出了“不惟GDP论英雄”的要求,这实际上为广大基层党委政府部门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动力。在这一点上,“西湖样本”也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美丽西湖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把保护、管理放在首位的,从上到下的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将管好自己辖区生态资源不破坏、文物文化设施不破坏等作为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抓好毁林种茶、山体植被等关系到城市稀缺性生态资源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气,实行严管重罚、一票否决。在“美丽杭州”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借鉴西湖管理模式,除制定“美丽杭州”建设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实施阶段性目标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外,全面实行奖优罚劣、严管重罚,让超标排放、破坏山林、破坏水体、破坏大气等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与此同时,按照“帕累托最优”原则,从确定资源配置最优化状态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尽快出台配套的“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措施得力、保护得好、为全市人民生态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充分享受到生态资源保护所带来的福利,从而鼓励和引导各界各部门都参与到生态保护这场攻坚行动中来,这也是西方经济学对于公共产品应该实行政府强制治理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西湖杭州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规划·样本
杭州院子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杭州旧影
当西湖遇上雪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