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网络语言 优化语文教学

2014-08-15 00:54张琳琳
科技视界 2014年35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教师

张琳琳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技迅猛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民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年青一代更倾向在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显露出与众不同。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网络语言在实质上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它并不具有完全的语言特征,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木马、防火墙等,相当于语言中的“书面语”。第二类是网络使用者用于焦急的常用语言,也就相当语言中的“口头语”:美眉、大虾、小白、沙发等。其中第一类网络语言由于其专业化的特点,使用范围限于专业人员,第二类网络语言出现在日常网络聊天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它从构成方式来分析,网络语言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语言谐音型。如:“886”表示拜拜咯,“4242”表示是啊是啊,“555”表示呜呜,我哭了。文字谐音除了处于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是具有调侃,幽默的意味,如“版主”被称为“斑竹”,“悲剧”被称为“杯具”,计算机高手由“大侠”变成“大虾”。

2)符号象形型。这是网民们利用键盘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创造出的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譬如:“:-)”表示微笑;“:-(”表示难过;“:-P”表示尴尬等。

3)英汉简略型。简略型网络语言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常用的有“CU”表示“see you”,“BTW”表示“by the way”,还有一些缩略汉语的网络语言,如:“MM”表示美眉,“GG”表示哥哥等。

4)其他外来语。“大丈夫”意为“没问题”,来自日本语。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具有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等等特征,正是由于如此,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大。

1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语言中的发展最快的词汇,因为它要不断反映新生事物,然后是语音和语法,网络语言也是如此,语音几乎不受任何影响。那么反映到语文教学上,网络语言对教学最大的影响在于阅读和写作上,事实也是如此。

1.1 网络语言对阅读的影响

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阅读的过程强调朗读、吟诵、和咀嚼,在这样的精读中获取精神养料,并完成读写能力的互动,即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更有“学富五车”等成语。在网络阅读中,网络语言除了词汇语法的变化外,同样受到输入法与经济原则的影响,二者需要时效性,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网络阅读有其自身的一套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阅读需要的信息等。以前需要的很难查找的资料,如今输入关键字,就有成千上万的有效信息供你参考,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1.2 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

网络语言新奇、混乱、怪异、不受规范约束的特点,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网络语言在学生当中的传播是必然的。

1.2.1 正面作用

网络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培养语言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使用起来简洁方便,幽默风趣,作文里也不时蹦出一两个网络词汇,有时也确实使人觉得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等比喻句,这样表达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毋庸置疑,更谈不上创新。在网络这个自由的虚拟空间中,没有权威的压力和传统写作中文体、读者等束缚,学生的思维得以任意驰骋,自由的接受、使用。不论学生的这种创新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他们已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了语言创造能力。

在当代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坐在电脑前不在只是工作、聊天、看电影等,有更多新奇的事物等待人们去探索与发现,这时候有些程序就需要简便化。比如有人打字很慢,而又着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时就可以使用相对应的网络语,从而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既生动诙谐,又简单易懂!

1.2.2 负面作用

当然网络语言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滋生不良的汉语学习心态,使学生养成不良的汉语学习习惯,妨碍思维发展等。比如,街面上很多店家为了标新立异,将理发店起名为“飞发走丝”;服装店起名为“衣衣不舍”;美甲店则叫“爱手爱脚”等等。这些对于教育程度为初高中以上人群来说是一种易于记忆的“新鲜感”,但对于正在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小学生或者来华留学生将是一场 “正规教育与认知”的较量,他们会迷惑应该选择相信老师课堂上教的正确还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另外,网络语言一味求新求快,不讲究用语的规范,大量的怪词、错字、别字、新词。你未唱罢,我又登场,让人应接不暇。长此以往,会助长他们浮躁的心理,形成一种语言规范无关重要,可随意生造、篡改的不良心态。

2 正视网络语言 优化语文教学

网络语言是当今信息时代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信息时代下地语文教师最好要了解和熟悉网络语言。教师要认识网络语言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不能一味的排斥和抵制,否则会使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产生代沟,进而影响到教学。因此,教师要利用网络语言中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既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新知识,更能为学生做出榜样作用,能够对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是依赖于网络发展而存在的,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规范的前提就是对网络进行清理与净化。与此同时,在网络语言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度”的问题。这里说的“度”,指数量上和频率上的度。所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将转化为质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引导,吸取网络语言中的积极成分,把它借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既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又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真正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