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课堂所存弊病的微观察

2014-08-15 00:51李广水绘图赵清
中国西部 2014年33期
关键词:板书课堂教学课堂

文/李广水 绘图/赵清

目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要“学进去,讲出来,练到位”,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扮演引导者、辅助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加强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成为中学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一名中学地

“严肃的面孔”会拉远教与学的有效距离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面就害怕。”的确,一个让学生害怕的老师实际上是失败的。试想,当学生震慑于你的威吓时,心里只想着别挨打、别挨训,还怎么敢去向你求教呢?面对一脸严肃的你,学生又怎会向你说出他的心里话?还谈什么“亲其师而信其道?”须知,傲慢必然产生偏见,冷漠只会制造屏障。而微微一笑,却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鼓励、赞许与期盼,消除师生之间的思想隔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你微笑的注视下,他会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就是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和谐的欢乐洒向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琐碎的语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规范、准确、简洁,并具有亲和力。但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随心所欲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讲课者语言不简洁,常常表现在以下三点:①有口头禅,甚至很严重,比如“啊”“嗯”“哦”“这个”等出现的频率很高;②一个问题提出后,在学生还没有思考成熟或者还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又接二连三地换角度提问,看似启发诱导,其实是在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重复学生的答案,名为“强调”,实则“啰唆”,提出问题后就喋喋不休地说:“这点很重要,你一定要记住”“我先提示一下……”“请同学们注意……”等等,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独立思考问题,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

既然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那就要放手,在学生实在想不出来或出现明显偏差时才适当提醒和暗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真正爱上地理学习。

“不公的对待”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我曾多次在地理课堂上看到,有的教师担心随意找一个学生朗读达不到预想效果,于是就让班上语文最好的学生或语文科代表来朗读,这种做法极为不妥。例如,在上“水循环”一节时,老师出示下面的内容让学生读:“水资源岂不是越来越少/虽然我只是一滴小小的水珠/但是我可以汇入黄海的浪花/也可以化作天空的彩虹/也可以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溶化后渗入地下/被禾苗的根吸收”。

在该生读此段文字时,所有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谓的“朗读最好者”身上,看其是否读错、读破句等,至于文中所体现的水循环重要过程则极少关注,这样的朗读有什么意义?况且长此以往,课堂只有优生的展示,所谓的“差生”则永远没有表现机会,那么教育公平又从何谈起?我们的地理课堂应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够完美、地理成绩亟待提高的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逐渐变得优秀。

“乱贴的标签”会脱离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不少地理教师习惯于把“新课标”和“教改”作为一个标签,却很少去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下,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有哪些东西是永远不能抛弃的,地理教育的本质和底线又有哪些是必须坚守的?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必须立足于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需要。而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却并不在意这一点。比如有不少老师在上课时会用投影详细地列出教学的目标,还让学生齐读这些目标,但教学目标并不是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只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的,学生知道了意义不大,没有什么必要。尤其是目标表述中包括了很多术语的时候,对学生来说更加没有意义,甚至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还有很多老师在用投影呈现教学过程时,会将诸如“课前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等内容呈现出来,姑且不说这些概念学生是否理解,把这些呈现给学生意义何在?

课堂上学生得到的指令信息应该是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识图、读图等,也许老师展示这些概念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看的,而是给听课老师、给评委看的,但其实懂行的老师不看这个,真正的专家评委更不看这个。因为你头上贴的标签并不代表你的真正身份,更不代表你的课堂品质。

“虚假的讨论”会丢失小组合作的优势

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若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化倾向,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现实中不少合作学习成了优生发挥个人潜能、表现个人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展、表现的机会。

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只是一声令下:“大家讨论一下!”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不理解为什么要讨论,怎样讨论。表面看来,课堂热热闹闹,师生活动频繁,但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浅显,甚至只是敷衍应付老师。

还有些教师将小组合作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度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地理问题。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讨论价值不高的问题充斥其中,不但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还造成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

如此,小组合作并不能达到“讨论—求异—反思—辨析—质疑”的效果。因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益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地理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地理疑难问题,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地理合作学习的初衷。

“频繁的转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PPT课件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等现代技术将地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隐为显,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一些抽象微观的现象和理论,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拓展教学信息传递的通道,加快地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但随着PPT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过度使用,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内容呈现的片断性影响了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过多的动画也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些地理课甚至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与讲解。

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或增大信息量,PPT课件往往制作页数很多。但课件翻页和学生接受新页面信息,都需要时间,有一位教师在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放了一张张各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占据近一半的教学时间,而使“通过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揭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这些教学的重点内容却被淡化或弱化了。过多的PPT张数无形中侵占了较多时间,笔者认为,正常一节地理课PPT张数以不超过15张为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PPT课件的便捷,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则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会使学习浮于表面。在地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而不只是作为课件的观众,才能学得深入扎实。

“黑板的尴尬”会遗失课堂教学的魂魄

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和骨干,板书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互动的纽带。板书向学生传递着一种地理事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期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做笔记,并将笔记作为复习的线索,回忆、整理课堂学习内容。

然而这年月,难得见到一堂课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有一种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跌宕起伏,被过量的、没有组织好的信息巨浪打得晕头转向,匆匆地跑过,回头却看不到脚印的感觉。若一节课不用多媒体,仅仅是缺少一些信息和表现形式;但如果没有板书,缺少的却是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的是地理课堂教学之魂,缺少的是学生可供复习的重要依托。

“行为的霸权”会剥夺学生的自主思考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知识课堂”观的影响下,地理教师成了地理知识的唯一代言人,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霸权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在具体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读,你记”;②在具体教学过程上表现为“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③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的讲解、讲述占据一节课的80~90%以上的时间,而学生的思考、探讨、归纳、概括、练习、内化的时间则少得可怜。

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地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晕头晕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很疲劳。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是“书袋子”“饱鸭子”,往往缺乏应有的灵性。

要改正这些毛病,其实也不难。现在“翻转课堂”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推广,我们只需利用录播教室,将自己的授课过程录下来,重新观看并及时纠正,再辅以必要的训练和精心的备课,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问题将逐渐改善。

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释放生命活力的场所,成功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时时产生生命的冲动,那种没有使学生产生过任何生命冲动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对教师而言,一堂好课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洁。”地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教师要“素面相向”,追求本真,要真情流露,注重实效。这样的地理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地理课堂才真正领悟并践行了新课改的真谛!

猜你喜欢
板书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