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域下的现代企业责任文化建设

2014-08-15 00:43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儒家道德责任

黄 巍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 桂林 5410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别企业为了追逐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利益,违背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致使频繁发生诸如“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影响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事件,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企业责任文化建设也成为当下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和观、义利观、诚信观、天人合一观等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与和谐精神,对现代企业责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现代企业责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加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是国家进步的重要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是“经济人”。“经济人”具有趋利性,必然要尽可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制约下,企业“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加,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尚欠完善,企业“经济人”的趋利性行为也必然带来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不良现象。为了尽可能防范和制约这些现象的发生,加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健康运行,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关系到国家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国家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企业责任文化建设。

(二)加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之所以确立经济人的主体地位,是因为人是理性人,往往受利益的驱使,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利益,但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矛盾之处,也有一致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能够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该有相应的道德良知,应该是以“经济人”为企业生存发展基础的“社会人”、“道德人”。企业“社会人”、“道德人”的角色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应该符合广大民众(消费者)的偏好。只有这样,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现代企业在“经济人”和“社会人”(“道德人”)双重角色的处境下,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赢得市场的充分信誉。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社会人”、“道德人”属性的凸显,企业(生产者)会得到民众(消费者)的包容信任,从客观上也就促进了社会和谐。因此,加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让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

树无根不久,水无源不长,有社会责任和道德良知的企业才能有真正的社会基础,其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取消费者的偏好,企业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这点来看,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生命。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许多企业之所以绵延百年而经久不衰,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危机意识,总是顺应时代的变迁、迎合消费者的偏好而将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主体社会价值保持一致,善于找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头活水。古人云“大商谋道,小商求利。谋道者,道与利兼得。求利者,道与利俱失”,大凡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都能够将企业“经济人”趋利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社会人”、“道德人”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从行业发展、公众利益、社会和谐与生态环保等多角度考量,使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民众幸福安康紧密相联,确保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有利空间。

二、儒家文化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精髓

(一)和谐包容的社会责任文化:中和观

“中庸”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中庸》里写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这里面的“中”是指做事情要把握好“度”,要坚持不偏不倚,既无过之又无不及,这是达到天地间万事万物相生共存以及社会人际之间和谐包容的根本。“和”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和谐的状态,是人类的最高理想追求。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里,“致中和”是最高境界,它追求包罗万物的和谐气象,包括自然界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个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辩证思维去考量儒家的“中和观”,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一,儒家的中和观是追求天地万事万物平衡的社会责任观,儒家主张万物要相生共存,万事要恰到好处。其二,儒家的中和观是追求“人和”即社会稳定、秩序井然的社会责任观,主张尊老爱幼、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反对战乱,反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篇》中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三,儒家的中和观是追求人身心健康并且善于修身养性的社会责任观,如在《论语·雍也》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寿”的思想,后来他又在《礼记·中庸》中十分肯定地提出“大德必其得寿”。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儒家道德伦理观与强烈的人性关怀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有这种思想,孔子虽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但依然进退有度。

(二)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文化:义利观

儒家学说是人生的入世哲学,其中的义利观蕴含着重大的社会伦理思想。儒家的义利观在义利之辩和取舍的问题上,充分展现了儒家心怀社会、心怀人民的社会责任文化思想。儒家并不是不讲利或否定利,而是肯定利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人的本性,“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并且认为君王把持国政应该将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作为第一要务,他曾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而应该“因民之利而利之”。然而,儒家的义利之辩不是重利轻义,而重在表明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即二者孰轻孰重的问题,这才是其义利观的核心所在。具体来说,儒家的义利观中义与利二者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方面,二者体现了物质利益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居仁由义”可以说是道德的理想境界。儒家的种种道德原则和规范,都要求个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不能违背义,应该受到义的约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二者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君与臣、父与子、上与下、尊与卑的关系上,儒家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精神,强调家族、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义,每个人都要对这种义负责任、尽义务,要限制自我的私欲。

(三)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文化:诚信观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1〕,是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在儒家思想中,“诚”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之德,还是天地之德,《孟子·离娄上》中写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中庸 》里 也 写 道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这就是说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并且应该将道德规范与自然规律统一起来,人才能顺天地之德。“信”是指求真、守诚,“民无信不立”。《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儒家告诫我们,一个人不讲信用的话,他就很难立身处世。在日常生活中,“信”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里的诚信观充分体现出“诚”与“信”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是个人立身处世时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折射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相生共存的社会责任文化:天人合一观

儒家思想认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人提到天地万物中最高贵的位置,但人又要遵循《中庸》中所提到的:“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和天地并列为三了。实际上是告诫人们,人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爱护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要漠视自然;同时人与人之间也应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通、并存共荣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粗看上去,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是在追求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和谐境界,但是换个角度去理解,其实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是在追求一种人类生存发展的和谐环境,是儒家社会责任文化的深刻体现。

三、创新性运用儒家文化推进现代企业责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包容的企业责任文化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观、义利观、诚信观、天人合一观都体现出人本理念、人性情怀,现代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既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人”,从这点来看,任何企业在展现“经济人”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基础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包容的企业责任文化。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打造以消费者为本的社会责任文化。“消费者是上帝”,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要充分迎合消费者的利益需求,反对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反对假冒伪劣、坑蒙欺诈等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和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只有这样,企业赢利才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近年来,一些企业只顾追求经济利益,无视消费者的权益,违法生产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不仅危害民众的健康安全,也给企业带来声誉损失和信任危机,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在今天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上,就要求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唯其如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良性互动中得以提高。其次,企业应打造以员工为本的社会责任文化。员工是企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最可靠、最有效的运行资本。企业竞争力强弱取决于员工是否高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由此而论,企业对员工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两大责任: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公平、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全体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壮大的利益,使员工愿意留在企业,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人际和谐包容;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使员工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安心工作,同时要对优秀员工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就是自己的家,长久下去企业将会留住人才,做火事业。

(二)秉承诚信至上,建设美誉守法的企业责任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现代企业应该发扬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打造诚信守法的企业责任文化,为企业赢得用金钱买不来的永续性美誉。很多百年品牌老企业和如今社会效益好的各类企业的成功都证明了一点——社会责任感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商无信不富”,任何企业如果没有诚信,就永远不可能做强做大。建设企业诚信至上的社会责任文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机制,增强企业道德资本累积的危机感。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誉和形象的竞争,声誉和形象的赢得又取决于企业道德资本的累积量的多寡。“道德人”角色发挥得较好的企业,社会效应和声誉好,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相反,“道德人”角色发挥得较差的企业,社会效应和声誉差,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差,企业日益走向衰落或破产。因此,英明的企业管理者都很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重视道德资本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其二,推进以“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责任文化建设,塑造企业良好的品格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功的企业总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企业责任”、“诚信”、“创新”,这些方面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其三,培养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让他们把对企业的感情与对社会的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促成企业和社会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利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的生存发展。

(三)践行公平正义,建设义利相生的企业责任文化

义利相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要义。追求盈利是企业的基本属性,如果一个经济组织没有营利动机,那么它就算不上是企业。盈利多寡是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从长远目标来看,企业盈利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使企业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企业用当下的盈利来回报社会,以便赢取未来更大的盈利。由此而论,企业要达到长久的盈利目标,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而这种社会责任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践行公平正义的理念。在公平正义的企业责任文化氛围里,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义”而不是“利”,而“利”只是实现“义”这一目标的手段。企业只有以“义”作为行为决策的道德准则,并且将“义”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出企业“公平感”和“正义感”,自觉同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不公平”和“不正义”的行为作斗争,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信任度和美誉度,进而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而社会声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它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和盈利。虽然从目前看,承担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暂获价值较低,但从长期看,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2〕。因此,偷税漏税、假冒伪劣、乱排乱放等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正义”准则的行为从短期来看也许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从长期来看,这种重“利”舍“义”的企业文化很难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繁荣。

(四)发展绿色生产,建设生态环保的企业责任文化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其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对环境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儒家认为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大自然密切相关,人应该象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大自然。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天地人合一的最佳境界是儒家所憧憬的理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对自然界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因此那时候的人类和大自然处于原始的相对和谐状态。但是,伴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在大量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因而导致能源的枯竭、森林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生物物种的减少、荒漠化的加速等全球严峻的生态失衡问题。面对这种形势,企业应该顺应民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生产,走节能环保、循环低碳、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技术和制度创新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唯此,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强化政府监管,建设执行有力的企业责任文化

企业作为“经济人”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从这点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人”角色的充分展现除了需要企业“自律”之外,还需要强化政府对企业行为活动的监管。只有依法依制加强对企业常态化的监管,坚决依法打击任何损害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企业违法行为,让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付出沉重的成本代价,才能逐步培育起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建设出执行有力、监管有效的企业责任文化。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对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加强监管,提供奖罚分明、具有更强可操作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安排,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监督平台。

〔1〕唐贤秋,张登巧.《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3(2).

〔2〕李 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猜你喜欢
儒家道德责任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