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图书编校心得

2014-08-15 00:49孙晓艳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编校书稿图画书

文|孙晓艳

编校质量对各种出版物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高质量的图书,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和创意外,过硬的编校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本书,立意再新,创意再独特,没有经得起读者检验的编校质量,一样不会有生命力。对于案头编辑人员来说,如何减少书稿中的文字差错、提高编校质量,是一个需要时常学习、时常反思、时常总结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现在的图书编校,已经脱离了过去那种作者上交手写稿,编辑人员编辑,再发校对部门校对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作者直接交电子版书稿,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后,转校对人员校对。在这种情况下,校对环节不再只是校异同,也承担着弥补编辑工作不足的作用。编校虽然是不同的环节,但过去编校环节的职能分工不再界限分明,这些不同的环节起到的作用大致相同,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提高书稿质量,保证图书的内容质量。

近年来,少儿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热点,各家出版社纷纷推出品种繁多的少儿图书,少儿图书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从事少儿图书编校加工工作,对少儿图书编校方面有一些心得,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探讨。

少儿图书种类繁多,多数是图文并茂,以图叙事,一些绘本类低幼读物更是以图为主,文为图辅。翻开一本书,字号较大,字数寥寥。看似编校工作简单,但事实上,这类图书的编校更是要细致精心,以少儿读者的眼光去发现细小的问题,才能保证少儿图书的编校质量合格。

少儿图书的编辑校对跟其他图书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错别字就不用说了,不只是少儿图书,其他任何出版物中,都会存在错别字、错误标点等低级问题,需要编校人员认真检查,消灭差错。对于这些共性的问题,笔者不想赘述,常见的少儿图书独有编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文不符

图文不符就好比是普通书稿中的文不对题。就像一个内容,标题写的是“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而文字内容写的却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样。少儿图书由于文字量少,经常是画面扮演着主角。编校加工时,应该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看。图画内容是书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产生差错。编校少儿书稿时,头脑应该简单一些。这种简单指的是,要用儿童的思维去看书,去理解。要知道,孩子们的头脑是比较简单、单纯的。不能把一些成年人容易理解的东西强加给儿童,无视细节对孩子们的影响。

图文不符的问题常出现在故事类图画书中。如某个故事中,文字内容讲的是“桌子上有四个红红的苹果”,而画面中却只有两个苹果。虽然艺术作品允许存在夸张,但是面向低龄幼儿的图书,尤其是在物品数量较少、能数过来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做到图文严格对应。再如“屋子里有两只红灯笼”,而画面中却画了三只灯笼。“小羊拿来了一堆青草,要给小鸟盖个房子”,而画面中画的却是一堆黄色的枯草。还有文字写的是“小树叶伤心地哭了”,而画面里出现的小树叶却是高兴的表情。

图画违背常识

这类问题在图画书和科普读物中经常会出现,也是少儿图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稍有疏忽就会放过错误。对于这些差错,编校人员尤其不能掉以轻心。

图画书中的错误,更多是由于美编的生活经验不足,或是艺术作品的夸张造成的。如有的图画书中,人物只画有四个手指头或三个指头,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虽然有的美编认为这是一种创作风格,但如果没有特别交代,最好还是按照常规画法来处理更为稳妥。还有的图书中文字写的是“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画面内容则是天上的月亮照着走在地上的小女孩,这显然也是违反科学常识的,年三十的晚上是不会有月亮的。有的画面配文写的是“小蜜蜂飞来飞去”,画出来的拟人小蜜蜂却只有四条腿,类似的情况多会出现在蚂蚁、蟋蟀等昆虫上。昆虫都是6条腿的,图画中很容易疏漏这一点。有些图画书中,文字内容讲的是“熊猫对小兔说”,图画中的拟人熊猫不是黑白相间的颜色,而是黄色、蓝色的熊猫,这明显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在科普读物中,也经常能发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曾经看到过一本介绍恐龙的科普图书,每种恐龙都绘制了平面图,并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很是逼真。但在背景画面中出现了草,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恐龙时代,特别是早期恐龙时代,地球上是根本没有草的。这样的画面很容易对儿童产生错误诱导。也曾经看过一本讲恐龙历险的故事书,讲到了一个三角龙,历经各种危险后,最终找到了新家园。这本书中有一节讲的是三角龙遇到了一只剑龙,熟悉恐龙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三角龙和剑龙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两者之间是没有交集的。因此书中给出了相应的注解,简单介绍了三角龙和剑龙的生活年代,并讲明这个情节是虚构的。这样处理就很好,至少让家长给孩子讲述故事或孩子自己独立阅读时,能知道这个知识是不符合科学实际的,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去了解有关三角龙和剑龙生活年代的知识。

上下文不一致

上下文不一致在普通书稿编校中是经常存在的问题。在少儿图书中,也经常会存在上下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不一致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文字前后不一致,二是画图前后不一致。

有的图书中,前一页讲的故事里写道“兔妈妈对它(小兔)说”,此处用到的是“它”,而后一页中就变成“她(小兔)说”,前后不一致。因为少儿图书中文字量通常较少,所以,这类文字不统一的错误也比较少,但确实存在。

少儿图书中,更多存在的是画面的前后不统一。如某本书中,讲的是一只小花猫飞上了天,书的前一页里,小花猫是黄白相间的颜色,紧接下来的一页里,小花猫就变成粉白相间的颜色。这显然是不对的。曾经看过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书,前一页的画面里,主角是游泳的鸭妈妈,戴着一个红头巾,到第二页不以鸭妈妈为主角的画面里,鸭妈妈的头巾就变成蓝色了。虽然少儿图书讲究色彩丰富,但也应联系上下文,符合故事情境。这类问题,特别是画面情节上下文不一致的地方,经常是由于美术编辑多人创作,分工合作造成的,但作为案头编辑一定不能存有“图画内容应由美编负责”的思想。图画和文字只要是在一本书中,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来看,编辑绝对不能只看文字,一定要整体编校,总体把握。

其他一些细节

细节一般是指一些没有原则性错误的问题,这些细节不能算错误,但存在于书中,也能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图书,起的是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细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细小而忽略。

如某个故事,要表现的内容是小男孩认真吃午饭,不挑食,但呈现出来的画面中,画的是一个男孩在放了一个煎鸡蛋和一杯牛奶的桌子前吃饭。这样的图画只能说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一般家庭的饮食习惯,牛奶和煎鸡蛋只是在早上的时候吃的,午饭应该更丰盛一些。而且,这种画面中还经常会出现小孩左手拿筷子的情况。虽然左撇子的人群是广泛存在的,但对于生活习惯养成类的图书来说,还应以符合大多数人的特点为佳。还曾经看过一本按月分类的亲子阅读书,在书中有互动的环节,9月份的互动环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拿出十个草莓,让宝宝分成两组”。一般来说,9月份是没有草莓的,换成葡萄还差不多。像这样的语言,不能称为差错,但终究是不合时令,既然图书是按月份分配内容的,最好能与时令结合得紧密一些,严谨一些。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编辑,应该切实关注到这些细节,处理好细微问题,不让细节影响到图书的编校质量。

结语

少儿图书编校是一个需要高度责任心和较强编校业务能力的工作。每个编辑都会成为父母,从父母的角度,从自己子女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着想,我们也应该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本图书的编校。当然,编校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更需要我们每一个编辑放下身段,降低高度,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从儿童的纯洁心灵出发,去理解,去感悟。

从事少儿图书编校工作,时常接触孩子们的童话世界,笔者感到很荣幸,也愿广大同仁都能永远保留一份童真,用清澈的眼睛为各位小读者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和谐、幸福。

猜你喜欢
编校书稿图画书
ABSTRACTS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编校手册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