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51姚瑞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言

◆姚瑞军

(昌邑市围子街道民丰小学)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石。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魅力是奇妙的,它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其次,要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课文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再次,可以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注重强化课堂阅读训练,丰富语言积累

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把多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要读得多,读得好,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要想,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在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语境,想象课文中的所描绘的景物和影像。对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读熟读,要细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来实现积累语言,从而加强阅读的效果。学生从上学起,就开始接触到了许多优美的课文。作文时却“语言贫乏”,这是因为学生对课文所出现的语言材料,还未能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贮存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积累词语这件事情,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仿写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语,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积累的越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越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事半功倍。

三、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阅读搭建平台

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引导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学期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阅读笔记本,要求学生学写周记,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积累好词佳句,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逐渐改变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或小短文的毛病。例如,我教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让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谈谈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还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这样就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我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好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五、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第一,要重视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充分预习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在布置预习时不仅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还应教给他们预习的步骤。例如,应首先认识并初步理解文中字、词,读通课文,再借助工具书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最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感知课文,只有学生学会了预习在阅读课文时才会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才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二,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也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时随意性很大,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自己手头的阅读笔记本。每天阅读适量的书籍,将认为好的词语,警句或感悟深的句段进行摘抄,并写出简短评论或体会,通过做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感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促进课内向课外延伸,感受读书之乐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然后介绍给大家。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去读自己的书。比如,在讲授《将相和》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