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2014-08-15 00:51孙仁芹朱翠芹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材目标内容

◆孙仁芹 朱翠芹

(昌邑市新村中学;昌邑饮马中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文本给教师留有足够广阔的弹性处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知道,备课是教学的必要条件,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对整册教材的备课。新学期开始,教师应在开学前浏览一遍要使用的教材,了解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内容,以及这样安排的目的、方法和有关的情感教育内容,从而做到对全册教材胸有成竹。第二步,对每章的备课。在讲授各章之前,应对本章的内容仔细阅读,找出贯穿其中的主线,正确把握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并能从数学思想的高度把握全章的教学内容。第三步,课时备课。深究细研地阅读一节教材,明确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什么,如何把知识点、能力点融入其中等。无论哪一步备课,教师都应自觉依据《标准》要求,广泛阅读课程资源。

二、重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方面,老师们重视还不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表现为学案上写的目标和上课的内容不符,或者目标不明确。二是目标意识不强,目标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确定目标而完不成目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三是不注重体现三维目标,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其他两个目标,所以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确定上还重视不够。

三、课堂上灵活选择学习方法

课堂上也存在不能灵活地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的问题,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本来大部分学生都会的问题,老师还是让一个学生起来说做法,其他学生当听众,或者,学生还没有或不能考虑出解法,就让学生讨论,到头来讨论不出结果,老师还得从头讲。建议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多做一些检测性的练习,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重视教师的精讲点拨,少讲与多说

教师少讲,留出时间让学生多想,多想就可能有精彩生成。因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绝不是只是数学老师口若悬河的唱“独角戏”,而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建构的过程。一个有经验、有智慧的教师,会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讲、多做、多想,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典型试题的解法和内涵。教师只需做好“导演”,只需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更重要的是需“蹲”下身来,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站”起身来,引导尖子生“融会贯通”,尽量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因为在课的设计时没有下到功夫,教师的点拨内容没有深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现有知识上进行拓展的没有拓展,所以课上师生虽然显得流畅,但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学效果不好。建议教师对于点拨提升的内容下大工夫,体现出教师应有作用和价值。例如,备课本上写:小组讨论后,师总结方法。总结的方法是什么,这是关键,你要提前有所预设总结,也就是教师要点拨主要内容。注意把握一个原则,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明确,对知识的把握更精准,这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凌乱到条理的过程。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教师注意及时总结提升,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高度。例如,八上第5章学习无理数引导学生总结,数系的扩充,让学生理顺头绪。七上2章学习有理数后概括总结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进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引入无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同是在这一章,学习开平房运算可以帮学生理顺一下学过的运算共有哪些,他们的运算关系怎样。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学生对它的学习更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需要多次渗透,就同一个方法来说,学生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每感悟一次,对它的认识就深化一次,属性结合思想。

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熟读《课标》,把握好教学难度

教学难度不能随便降低。为了追求课堂上的完整和流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随意降低学习难度,目的是让听课者认为学生学的好,课堂教学效果好,这是“歌舞升平”的假象,可见有的老师还是追求表面的东西,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真正水平和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一堂好课最根本的还是看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多大提高,包括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也包括学习态度等等。听过一节课,一个老师一节课就上一个例题,认为例题较难就另外找一个难度低一些的题目代替教学,整节课感觉没有深度。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解决问题。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建议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教材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主要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