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 大社会——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4-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生活

吴 芳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和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想要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离开生活的关门教育,离开了教育的根本,离开了教育的宗旨。现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有的老师还存在着一些老观念,认为提那么多的新东西,都是为了热闹,为了炒作新名词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根本实现不了;实施新课程,根本没必要。这些看法,都是教育中无视人的存在这样一种现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语文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语文。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才能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演一演,唱一唱,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一种主观的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语言的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授《守财奴》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表演葛朗台这一人物,再现他的语言,他的动作。通过“纵”、“扑”、“叫嚷”、“撬”,使劲“推”等,来展示这个“执著狂”一见到金子就不顾一切,只想占有的形象。我们的语文与艺术也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演唱流行歌曲歌词这种形式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对那些歌词追本溯源,从而学习古典诗词的内容与技巧。张继名作《枫桥夜泊》与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的意境是基本一致的。歌词用现代汉语的语言诠释张继当时的缕缕轻愁和诗的意境。我们还可以借助唱一唱流行歌曲的方式来体会古典诗词的意境。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导致学生不理解,有些内容是常见熟悉的生活现象,学生们却没有留心去观察,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留心观察生活,扩大眼界。曾经有学生在写“稗官野史”这一成语时,把“稗”字写成了“裨”字,后来我让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讲讲稻谷即将成熟时,在其周围伴随生长的另一种叶子象稻,果实象黏米草本植物。引导学生去查资料,去注意生活,观察生活。进而解释“稗官”这一词的意思,指古代的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的。不同于记载正史的官员。我想可能经过这么一解释,学生会记住这个“稗”字和“禾”有关,在也不会写错了。而且对词意义的理解也会有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修辞的妙用

作为经济信息传播工具的广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告语是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然而这些广告语的创作中运用的修辞也是多种多样。许多广告词让人一见倾心,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广告语,从语言修辞的角度谈一谈这些广告成功的奥秘。学生从当地的一家大型根雕厂寻来一个特别的广告词——“根聚地”,与“根据地”谐音双关,同时也是指厂中大量各式根雕汇聚之处,规模之大。这个广告至今印象深刻。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也可以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让文章更风趣灵动。

四、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人间真情

抓住文本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把握文本的情感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与标志。有些文本的情感把握,不是仅仅靠文字所能够体会到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让学生感受伟大的母爱,深刻去感受史铁生母亲在“我”生命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在了土里,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了一颗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借机让同学们谈谈自己与母亲之间感人的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一些同学在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时,也为自己所感动了,从来都没有细细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来都没有发现自己情感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因为真实所以感人,记得在课堂上,有学生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五、感受生活,激情写作

“文以载道”,文章是以表达思想感情为目的的,骨肉情、故园情,民族情,爱国情等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写作的主题。只有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激发情感。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巧遇写作的“灵感”。班级组织一个宣传报道组,每天发布一条消息。这段时间恐怖爆炸事件接连发生,给学生播放新闻。目睹了一幕幕惨剧,同学拿起笔写下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对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学生也写下了精彩的文章《人品+良品=食品》的文章,阐述论证食品不单单是食品,它关乎的是人的健康与生命,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人品和良知的拷问及呼吁,制作食品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它更是对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组织的良知的考验。人品和良知,二者缺一则不能为食品。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生活,也常常结合生活实际抛出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如最近的邵逸夫先生去世的新闻。乔布斯去世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刷屏,而邵逸夫去世了,却没看见有人悼念,我们有千百个学校的教学楼叫做“逸夫教学楼”,多少医院有“逸夫门诊楼”……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空间,我也常常要求学生要善于在自己生活的家乡,选择有地方特色的见闻材料和生活感受作为作文素材。

“生活即知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汲取学生的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面对面的、直接的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成为活水;否则,如果就语文而语文,脱离了生活,不会有一个敞亮的天空。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生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