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教育方式探究

2014-08-15 00:51◆孟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想大学生

◆孟 旭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当前,迅猛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正扮演着传递各类社会信息的重要角色。QQ、飞信、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这类具有高效传播性、由新技术逐渐丰富着的网络新媒体充斥着当今社会。无庸置疑,这些新媒体的投入与运用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应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把握住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趋势,做到既能规避网络上的种种风险,又能采纳、利用好这些网络新媒体,探寻一种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相互融合、又相互支撑的思想教育方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高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大学生,或自主或不自主地接受着网络文化与网络信息的冲击,这些文化或信息给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当下这些网络文化与网络信息,大多是由各类网络新媒体传播、散递开来的。这类网络新媒体,区别于过去单纯的互联网搜索,是集合使用者,建立共同的“圈里”,游弋其中的人们,或发起“讨论”或展示自己,使得传播信息与讨论互动紧密结合,这样的网络新媒体对于当今具有个性、乐于表现自我的大学生来说,的确是充满兴趣与诱惑的。因而,迅速发展的网络新媒体,正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未踏足社会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未真正成型,在对事情的判断认知上还存在着情绪化、冲动化、自我化,对于复杂的社会更是缺少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而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起着传递各色繁杂信息的作用,这易于导致一些片面、错误的信息能够轻而易举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或是网络信息,也易于扭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其中,“舆论”和“虚假信息”的冲击当属最为严重,具有同等话语权的网络新媒体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生产信息,扩散信息,制造一些博人眼球的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当信息快速、大量、垮区域传递的时候,这些不良信息,就可以随之而行,此时的用户很难过滤掉这些信息,尤其是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更容易被这种“不良信息”所影响、所左右,不自觉的接触甚至接受这类错误的文化思想内容。

在大量的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冲击下,往往会让大学生们在网络上太过“自我化”“无责任化”以及“过于自由化”,这些意识与行为的转变会从网络上不自觉地转化到现实中来,使得大学生形成了过分、盲目地自我崇拜,追求过度的放纵和自由,不屑或蔑视传统的认知、观念和思想等一系列错误的滋长。

二、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理念的冲击

首先,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利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能够快速查阅到各类信息,获取想要的知识,其中“大量”的信息,和“高效”的获取,让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可谓乐此不疲。大学生们多数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高手”。而相比之下,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境地,他们对于网络,尤其是高新的网络新媒体的认知不够,使用的信息技术普遍薄弱,缺乏对这个新鲜事物的兴趣,也不易转变守成思维接受网络新媒体。然而,随着这些被大学生普遍接纳的网络新媒体的逐渐盛行,它却在一次次地挑战着现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及模式。

其次,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到外界的文化和不同事物的认知。同时,这些信息与文化,更因为这些新媒体而随时随地得到每一位使用者的共享和互动。丰富的内容,极具特征性的表述,另类的展现形式更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相比之下,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多采用由教师进行讲座、报告或是课堂传授的形式,内容多繁复,且主题立意多刻板深奥,互动度效率低,这样的教育形式有时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使得学生相较而言更易于接受网络新媒体中的信息与内容。

再者,网络上出现的种种与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悖的内容或思潮的时候,会使得还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困惑与混乱,给其思想观念带来负面的冲击,从而使得个别人迷惘间走向违背国家民族利益,违背人民意志的错误道路。这样的冲击以及带来的后果也在挑战着高校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式。

网络新媒体挑战带来的利与弊两个方面,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1.网络新媒体挑战带来的利

传统形式下的教育工作方法由于区域、时间、人员等局限的问题,开展起来并非易事,而能够举行符合每位大学生兴趣的教育活动更是难上加难。而现在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其利有五,其利一是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快速便捷的了解到需要的信息,获得到一定的知识。其利二是运用这种网络新媒体,可以打破传统的单向教育的模式,即“教师输出,学生输入”,而建立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互动交流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教育的方法往往专注于一点教育,且时间延续性短,而今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上网的时间却持续增加,打破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不停歇、互动式的信息获取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了解到消除了地域边界的各类信息。这意味着,传统课堂上或报告厅里需要花费的时间价值,学生可以利用同等的时间,在随处可连接互联网的新媒体上得到相同甚至更多的回报。其利三是如能合理地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完善了自身的素质。其利四是大学生在面对由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大量信息时,若能做到及时获取,筛选有用信息,规避低俗不良内容,网络新媒体就成为了锻炼其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增强免疫力的“良师益友”。其利五是网络新媒体的可交流性与群聚性,让拥有共同兴趣爱好,或同种认知的大学生们,找到归属感并且能够互相交流,以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2.网络新媒体挑战带来的弊

由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更新速度快之又快,使得大学生必须时刻关注这些信息的传播,而这样的关注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其次,海量的信息传递中夹杂这形形色色的低俗垃圾信息,甚至是骇人听闻的虚假信息,面对这些信息时,大学生的判断、筛选、规避能力将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意志力薄弱或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就会被这些不良信息影响甚至毒害,从而导致学业荒废,身心受损。网络新媒体中的“圈子”将现实中的人围聚在网络中,这样的联络方式与人际交往,会让大学生在虚拟的“圈子”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满足,然后这种新兴的交流联络方式始终区别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模式,而沉迷与网络交流的大学生们,则难以从利用网络新媒体的联络方式转变成现实中的交往模式,最终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能力的退化与丧失。长而久之,会引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三、网络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教育方式的转变探析

当下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多吸取新潮流中的精华,采纳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因此,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也要随之转变、随之改善。从单纯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总、分结合”的思想教育模式上来,即:不仅要坚守巩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在现实中集合广大学生于课堂讲堂,给予其正面的、专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而且还要增加利用网络新媒体这一崭新的思想教育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中,对分散开来的大学生们进行结合现实要求、专人专项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以期达到“总”“分”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

1.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转变。

在网络新媒体盛行这一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只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而要探索、寻求更能与学生思维契合的教育方法。面对网络新媒体高新技术,思想教育工作者们要在技术上完善自己,达到高技能标准。在思想上,要接触更多不一样的新思潮,认真对待网络文化,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免疫力,要能够敢于与学生谈论敏感话题,并能正确引领。只有从行动与思想上贴近大学生,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起到积极而深刻的作用。

2.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

单一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在网络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中,其有效性被一次次的考量、冲击。不能否认,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新媒体,大学生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手机、ipad 等可以连网的设备都能使用的网络新媒体,让学生不再只听从课堂、报告厅内的教育教学。因此,当今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也要拓展到课外,教育工作者同样使用这些网络新媒体,建立共同的“圈子”,在虚拟的网络上网络到学生,发起“讨论”,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即“传递效果好”“信息共享”“讨论自由”“交往平等”“信息更新迅速,且主题明确”等,进行一系列或长期或短期的思想教育,利用信息的快速传递,发挥引领与矫正的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也要坚守原有的思政教育方式的优势,实现内外兼治的更好效果。

3.建立健全的有效机制来监督管理

利弊并存的网络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是便捷还是麻烦,这都取决于健全的有效机制来监督管理。因此,在利用网络新媒体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管理有效机制。

四、结语

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正视网络新媒体积极影响,积极主动的发挥其优势,努力引导大学生从中获取高尚情操与文明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不断致力于提升大学生自觉抵制和规避网络新媒体的负面影响的能力。在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思路的过程中,要能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固守与创新并举。努力挤进大学生网络的“圈里”,在“圈里”内更好地关爱、了解、帮助学生,争取全方位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1]秦莹,屈晓婷.新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

[2]顾建平.“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