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理类系列剧中总悬念的构置方法

2014-08-15 00:51郭光韵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渐进式悬念

◆郭光韵

(中央戏剧学院)

一、推理类系列剧的概念

推理类系列剧是电视系列剧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兼具“系列剧”与“类型片”的特点。此类系列剧由多个独立的单元事件组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悬念”构造影片的整个框架,我们通常所说的侦探剧、涉案剧、刑侦剧都归属于这一范畴。该片的主角一般运用自己的超凡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推理,进而推动剧情的发展,使人们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引起关切,造成高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推理类系列剧常能用情节引起戏剧悬念,产生带入感,使得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一边思考,而片尾处谜底的揭露又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在世界各国,推理类系列剧因其逻辑缜密、布局巧妙、悬念迭起、情节紧凑的等特点,广受大众青睐,拥有稳定的收视率。其中,英剧《马普尔小姐探案集》,日剧《古畑任三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1995~2005)、《神探伽利略》,美剧《犯罪现场实录》《犯罪心理》《灵书妙探(Castle)》,再到国产剧《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均是其代表作。

因此,要想结构好一部推理类系列剧,悬念构置十分必要。本文拟从“悬念”构成概念入手,谈谈推理类系列剧中总悬念的设置方法。

二、悬念的构成

一般来说,悬念的构成,分为总悬念和阶段性悬念。

总悬念又叫做大悬念,他的内容包括事件的悬念、主题的悬念、命运的悬念。一般来说,在推理类系列剧中,每个单元的总悬念应该在戏的开端部分迅速构成,之后,便成为此单元剧情的指路标,接下来所有的戏剧行动,都将服务于总悬念,围绕着总悬念展开。

阶段性悬念,也叫做小悬念,是相对于总悬念而言提出的概念,特指每一场、每一个段落相对独立的小悬念。一般来说,在推理类系列剧中,每一个小悬念的建立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个单元的大悬念。每个小悬念的解开,对于大悬念都要起到加强、推进或者延宕的作用。

要想结构起某一单元的推理类系列剧,就需要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悬念按照一定的顺序拼接组合,由一个大悬念引发出一系列阶段性悬念,最终导向大悬念的解答。这就要求编剧在每个系列剧单元结构的开头设置出总悬念、在戏的发展部分保持住总悬念,再在高潮部分解开总悬念。

因此,如何设置总悬念,就成为架构整部推理类悬念剧最核心的问题。总悬念一旦设立起来,整个单元就有了主心骨,之后只要围绕着这一主心骨搭建框架,情节的走向就会慢慢清晰,整个戏的脉络也会逐渐呈现在你的眼前。

下面,我们就从产生悬念的三种情况说起,来谈谈如何设置总悬念。

三、产生悬念的三种情况

对于悬念产生的条件,谭霈生先生在《论戏剧性》中,曾经引述过乔治·贝克与顾仲彝的观点:

贝克认为,悬念产生于以下三种情况:“观众对下文作了一些揣测,但愿意探其究竟;观众已感到咄咄逼人,对即将出现的紧张场面怀有恐惧。”顾仲彝也说过类似的看法,认为:“悬念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观众什么都不知道,愿意明确究竟;第二种,观众知道一点儿,愿意肯定更多或更详尽的细节;第三种,观众知道很多,但用欣赏或恐惧的态度期待事态的发展。”

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推出以下四种在推理类系列剧的开端处制造总悬念的方法。

四、造成总悬念的四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式

1.开门见山式的概念

编剧可根据“观众对下文毫无所知,但急于探其究竟的心理,在推理类系列剧的每个单元开端处,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写作方法。所谓“开门见山”,即是在戏一开始,就给出刺激观众感官的情境。比如,开场便是死亡现场。

2.使用“开门见山”模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开门见山模式要求编剧在开端处建立一个“凤头”——小而精致,足够吸引眼球。《灵书妙探》中,使用“开门见山”模式作为开头的剧集,第一场戏大多都不超过一分钟,目的便是靠着短促有力的视觉冲击、意犹未尽的恐怖气氛快速吸引观众。若引子太长,这种靠惊奇撑起的悬念,在冲击力上就会减弱,且会占据之后查案的篇幅,起到“喧宾夺主”的反效果。

这种开门见山的模式,一般喜欢使用在一集为一个单元的推理类系列剧中,如美剧《犯罪现场调查》《灵书妙探》等。因为一集一个单元的推理类系列剧剧,要在短短一集之内,解决总悬念中提出的所有的问题。因此,他涉及的案件往往比较短(通常就是一件命案,不会出现连续杀人案)而案情却比较复杂(一般都满足一波三折的模式)。于是,剧情的紧凑性成为其必然要追求的效果。以“开门见山”的模式做成一个“凤头”,既干净利落,又吸引眼球,在结构、氛围、剧情上都能很好的满足此类系列剧的需要。

(二)渐进式

1.渐进式的概念

由“观众知道一点儿,愿意肯定更多或更详尽的细节”推出“渐进式”的模式。

一部剧作的戏剧性,往往是在造成悬念的时候开始的。开幕之前,观众对剧中人物、纠葛一无所知,这时并没有真正的悬念。开幕之后,通过人物的动作介绍了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人物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什么事,将要展开的矛盾是什么——戏剧冲突的具体内容。明确了戏剧冲突的具体内容,也就形成了全剧的悬念。而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就是所谓的渐进式。

“渐进式”也是推理类系列剧惯用的开场方式之一。一般而言,“本格派”的推理类系列剧,比较喜欢这一模式。代表作有日剧《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国产剧《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等。

2.使用渐进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般而言,渐进式更适合于多集为一个单元的系列剧。因为这种形式的系列剧展开的空间相对比较大,都以连环事件的形式出现。使用渐进式时,要注意:开场后迅速在交代中引出悬念,却又不急于把悬念集中;人物关系在动作中逐渐展现,多条线索逐渐扭结,悬念逐渐聚焦形成焦点;尽管全剧的总悬念形成较迟,但在此之前每个场面都有各自的悬念。

(三)抛砖引玉式

1.抛砖引玉式的概念

由“开门见山”和“渐进式”两种情况综合起来,推出抛砖引玉式。

此种形式的开头,就是先出现一个小的案件,作为一个“楔子”,形成“开门见山”式,然后进入“渐进式”的流程,最终再引出大的案件,形成真正的总悬念。一般情况下,这种开头适合于案情较复杂、情节线索较多的、几集为一单元的系列剧。前面的“楔子”案件,与之后的总悬念中形成的大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类推理类系列剧常常会涉及“案中案”,在情节线的安排上亦会比较复杂,是三种开头中,结构最难理顺的一种,需要编剧有很好的结构能力。

2.使用“抛砖引玉”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抛砖引玉”式,较适用于几集为一单元的系列剧。尤其适用于系列剧第一单元第一集。由于每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主要人物都要有一个较好的理由,快速的出场亮相,因此,选择“抛砖引玉”式的开头是比较简便的方法。如《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第一集,编剧利用一个小小的偷窃案件作为开头,让主角包拯迅速登场,展露断案才华,给出例证动作,交代人物关系。之后,再以“渐进”式的形式,进入主线。

(四)俯瞰式

希区柯克在与特吕弗的对话录中谈到“悬念”时,曾经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全然不知桌下藏着一个将在15分钟后爆炸的炸弹。希区柯克举例,如果观众事先不知道炸弹的存在,这个场景将会变得十分无趣,观众会对没完没了的对话感到厌烦,炸弹的爆炸至多能带给观众15秒钟的冲击。相反,如果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炸弹的存在,就会不自觉进入到这个场景之中,为谈话的人命运操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不再显得无聊,因为观众会不停猜测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会否导致炸弹的发现。在炸弹终于爆炸时,这个场景带来的是15分钟的紧张。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悬念电影和侦探小说存在一个重大的差别。后者被希区柯克称为“谁干的”,只能引起观众平静的好奇心,而不能像悬念那样激起观众强烈的情绪。“选择性地给予观众比剧中人物更多的信息”,正是希氏悬念的精髓所在。基于以上观点,“俯瞰式”的开头方式在推理类系列剧中,亦成为造成总悬念的方便法门之一。

1.俯瞰式的概念

由“观众知道很多,但用欣赏或恐惧的态度期待事态的发展”,推出俯瞰式。

所谓“俯瞰式”,就是观众知道剧中人不知道的,然后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剧中人是如何去一步步发现真相的。具体在推理类系列剧中,就是在开端部分,已经告诉你杀人者是谁了,这时候,观众关注的重点,就不再是“谁是凶手”,而是看凶手和剧中主人公如何斗智斗勇,最终走到他们既定的命运轨道之上。

“俯瞰式”的开头,经常出现在“社会派”东野圭吾的作品当中。其代表作有推理类系列剧《古畑任三郎》以及电视剧《神探伽利略》的电影版《嫌疑犯x的献身》。美剧《犯罪心理》也是这类型的佳作。

2.使用俯瞰式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般而言,在推理类系列剧中使用“俯瞰式”,还是要学会扣留信息。即,在开场告诉观众谁是凶手的同时,需要扣留一部分凶手的作案手法(有时候也要扣留凶手的作案动机),使其成为凶手与侦探斗智的重要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与其他种类电视剧一样,推理类系列剧是机械复制时代的产物。他符合广大“平均化的人”的审美趣味,以“猜谜式”悬念为主,具有“悬念数量大、架构程式化、解答个性化”等特质。因此,作为批量产品制造者,编剧选“悬念”为结构推理类系列剧的中心,将其看成此类系列剧之灵魂,可谓无悬念,无推理系列剧。其实,“悬念”是内在于结构又超越于结构的一个概念,它活跃于推理类系列剧的每一个部分,考验着编剧的创作能力。因此,想要构建一部合格的推理类系列剧,就是要弄清楚推理类系列剧中的悬念架构问题。

一般来说,要想结构起某一单元的推理类系列剧,就需要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悬念按照一定的顺序拼接组合,这就要求编剧在每个系列剧单元结构的开头设置出总悬念、在戏的发展部分保持住总悬念,在高潮部分解开总悬念。如此的一个结构过程,便是搭建一部推理类系列剧的基本模式。

[1]谭霈生.谭霈生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

[2]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作家出版社,2008,9.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 著.邵牧君,齐宙 译.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12.

[4][美]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

[5][法]米歇尔·西翁 著.影视剧作法.何振淦 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渐进式悬念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渐进式综合性康复护理的干预研究
巧设悬念增魅力
巧在开篇设悬念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手外科新人职医师的专科渐进式导师制带教模式探讨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9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