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研究

2014-08-15 00:51马彦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改革

◆马彦萍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系)

一、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从1993年我国开始号召施行素质教育,以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到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然而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众多高校并未给予体育课程以极高的重视。这种不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思路导致诸多问题,如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体育课程缺乏生机与创造力。另外,不重视体育教学导致一些资金很难流入体育教学中,物质条件的缺乏给教学带来诸多障碍,如设备的投入资金减少,教师待遇的降低,这些使教学改革困难重重。

(二)落后的思想观念

在具体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积极接受先进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而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考评阶段,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名次,而忽视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并未改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思想观念的陈腐,使教学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之上,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不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学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具体的技巧技能,而往往忽视体育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以及情感上的关怀。在这样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学生采用错误的方法强化训练只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安全,往往适得其反。另外,由于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只关注习得的技能,而忽视健康良好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往往是学校统一规划与安排的,并且恒久不变。学生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只能是跟随学校和教师亦步亦趋,显然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个性”的要求。体育课程固然也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这种划分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兴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选修科目却出现选修范围单一、限定选修人数的缺陷,因此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陈腐的教学内容

当今全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区别度较小,并未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时代在飞速发展,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扶摇直上,体育的类型更加多样化,范围更加广泛。然而国内高校体育缺乏创新思路,沿袭过去的知识,不重视开发本地的优势资源,改革陈旧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料和特色,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时代性,增强教材的鲜活与生动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六)不合理的考核制度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教师在评价、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采用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考核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将终结评价和生成性评价相联系,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合理公平的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信任,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然而目前考核制度单一,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仍旧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亟待解决。

二、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改变陈旧观念,优化课程体系

在之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人们教育观念依旧受应试教育影响,观念落后。例如,上述提出的不重视体育教学,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与当代社会相脱节,不利于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发展。观念的革新是教学整个过程改革的前提,因此首先要积极推行改革观念。大学体育教学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二)制定科学目标,进行合理考核

当前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单一,学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使课程目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化和可持续化。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审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改变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现状,改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多方面的考核。这样的评价制度对学生既是公平的,也是合理的。

(三)设置多样化、个性化课程

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具备各自独特的个性。而当今的大学体育教学本质上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被排斥与淹没,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模式化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使课程设置趋向多元化,扩大课程的种类和范围,使学生有机会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才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实现个人和集体双方的发展。

(四)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参与体育教学的研究,加大对体育教学的实践训练,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最终要靠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越来越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体育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需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取得系列发展,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学问题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学问题,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育改革的进行,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宾.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武魏,2013,(11).

[2]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3]苏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3.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大学改革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