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题的指导策略

2014-08-15 00:49唐星亮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品味答题赏析

唐星亮

目前,“语文味”的回归已然成了语文界的热点,在这一热潮下,对文本言语形式的关注使语文课成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显然,品味语言也成了考查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精妙的重要形式。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品味语言一定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绝对不能游离于文本。学生要建立一定的文本意识,也就是要求阅读过程中,必须宏观把握,全面兼顾。很多时候学生只是盯住语言品味的这个句子,这样往往会一叶障目。因为缺乏上下文观念,不能兼顾全局,往往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表达上流于肤浅。

要将品味语言落到实处,唯一的途径就是贴近文本,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语言的内核,还原文字丰富的形象,挖掘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蕴。我们只有立足文本,回归语言,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充分体验与挖掘语言内在的情感和韵味,才能让学生获得求知和审美的愉悦。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会告诉学生任何的文学作品都要读懂文章的写作手法。读懂了“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写”,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全局,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在大量阅读积淀的语文综合素养下,才能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

二、选准角度,准确切入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答题常常是表述凌乱,毫无章法,甚至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他们是没有掌握品味赏析的方法。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教会学生选准角度,准确切入。

如词语的品味,就从字义、词性、感情色彩,修辞,词语的深层含义等方面来切入。示例:

1.《范进中举》中的“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如果能判断这几个词语的词性为动词,学生就能揣摩出动作之下的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

2.《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加点词显然是用拟人手法来写出小草的活力。

将以上词语的赏析提炼出如下指导方法:

解题思路一:明白字义、词性、及所描写的对象,揣摩词句的情味。

【方法提炼】运用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或“这一词语”,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解题思路二:分析修辞,了解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方法提炼】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征),表现了……(情感)

而句子的品味,就是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找出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描写、深层含义等,教会学生从这些角度切入,找准突破口,这样在具体答题时就不会无章可循了。

三、立体赏析,有序表述

“选准角度,准确切入”只是具体解题的第一步,单单有了答题突破口是远远不足的,还必须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立体赏析。在表述时,要依次体现“这句话(这个词)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写作对象(特点)是什么——“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只有立体赏析了,才能做到有序表述。以2010年盐城市中考题为例,“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要准确赏析以上两句话,首先要确定语言形式,这两句都是运用了描写,第(1)句是动作和语言描写,第(2)句是语言描写;接着要分析表达内容,两句描写的对象是“偷父少年”,前一句是“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后一句是“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最后要分析表达作用,前一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而后一句是“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从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及表达效果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品味,才能准确、有序地进行表述。

如果在指导学生时,只是关注答题“套路”和答题“模式”,那么对语言的赏析只是停留在最肤浅的表层上。只有立体赏析、准确表述才能抓住品味语言的精髓。在指导过程中我会告诉学生明确两个原则,一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二是“整体感知、局部揣摩、瞻前顾后”原则。在此原则上还要指导学生答题时层次分明、有序表达。

四、几点思考

1.在平时教学中关注语言赏析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赏析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亲密接触,这是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首选要务。通过不同方式启发学生去玩味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2.不能将这一能力点单独割裂出来。笔者强调重视品味语言这一能力点的同时,并不是将这一能力点与其它能力割裂开来,更不是否定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多样性、方法上要强调整体感悟、学法上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关键是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品味答题赏析
品味年画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