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浅析

2014-08-15 00:49张洪峰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道德经万物规律

张洪峰

经过十年的探索,诸多大家见仁见智,如今人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从那些尚虚华、好热闹、喜作秀的虚浮的语文教学理念走出,努力摆脱语文教育面临的耗时多、效率低的窘境了。我们不能忽视《道德经》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教无定法,教有定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通俗的说,就是那些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出来的名,也不是经常不变的名。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也不再满足于现状了。好奇,尚新,猎趣,目标教学方法、点拨法、导学案等等教学模式风起云涌,不一而足,今天北上山东学昌乐,明天南下江苏学栟茶,虽颇有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但又叫人眼花缭乱,无可适从。弱水三千,我取一瓢。说不管是那一种教学理念,都不能成为一种枷锁。各个地方的教育境况不同,教学理念当然也不能一刀切。不同的老师,性格各异,教学方法自然是千差万别,或倡导严看死管,灌鸭子;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或置之死地而后生。语文教学就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提倡教学方式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群星闪耀,万紫千红。

第二、遵循规律,锐意创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运行,日月轮回,寒暑易节,四季有常。人的成长也是这样。从孩提到少年到青年以至终老,生理结构、心理认知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道德经》提醒我们语文教学要善时而变,遵循规律,尽管结果是殊途同归,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不应该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融基础性、工具性、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于一体。语文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感悟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道者万物之奥……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道是万物之奥,只有遵循规律,才可能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哈尼尔指出,“记住,这说法是最棒的,但也是最难领会的。要记得,不论问题是什么,发生在何处,是谁受到影响,唯一该改造的是你自己,惟一该做的事是去确信你渴望实现的目标。”因此真语文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质、性别特征等个性差异,文本的体裁特征、内容的题材特点和教师本人的语文内涵,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锐意创新,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叠彩纷呈。倘若还抱残守缺,固步自封,那只能让学生对语文望而止步,敬而生畏,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三、学会理性,辩证分析

苏格兰牧师贺拉提乌斯·波纳曾经很友善的告诉大家:“真诚的思考,你的思想就能成为喂养世界饥荒的食粮。”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道德经》里的至理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看看老子的思想是怎样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喂养世界饥荒的食粮”的。这里老子并没有用浮华的语言加以包装,却很真挚的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静为躁君”,只有冷静下来,学会理性,能够辩证的分析世间万物,才有可能探寻事物真相,明确自然运行规律。语文教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课堂教学也不是简单的把这杯水倒进那杯水,更不能安于自身的一桶水就可以满足学生一杯水的需要的现状。语文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比如宝黛初会,因黛玉无玉而愤而摔玉,这个细节就一定看出七岁的宝玉具有反封建的意识吗?从人的成长历程来说是不是把它看做是宝玉的调皮任性更为合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表现出来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真的是时政的影响吗?把它理解为不够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带着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去上课,课堂上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听的尴尬局面一定会成为过去时。

第四、提倡谦卑,拒绝自满

“上善若水。”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最善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它却毫不言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新时代语文的教学理念就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学习,要能够博采众长,诚如蜜蜂酿蜜,采得众花,自酿我蜜。经济发展了,教育思想也日新月异,出现了一大批如李镇西、余映朝、韩军等教育大家,同时不少伪语文思想也不甘寂寞,混淆视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独具慧眼,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万物为我所用,力争独树一帜,为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要说淡定,单数老子,时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和学生的成长一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虚心的学习,不断的努力,素养提高,业务精熟,面对诸如教坛新星、优秀教师等各种接踵而至的荣誉,现代语文教育观还提醒教师,面对事业要学无止境,教海无涯,勇于创新,敢吃螃蟹;面对荣耀,要冷眼旁观,置若浮云,知荣守辱,抱雄守雌,才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可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猜你喜欢
道德经万物规律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敬业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这些成语都出自《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