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

2014-08-15 00:51李海峰王凤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探究语文

◆李海峰 王凤杰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中心校;吉林省洮南市福顺学校中学部)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地接受知识、更快地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当然,要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成为课堂演说的主人,关键要创设良好环境和氛围,进行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相信学生,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从时间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改变单调乏味的“独自式”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倡导多元的学习见解,教师不以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书本”和“生活”两个世界的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自主探究教学的主题和学习者应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接在一起,学有所思,学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探究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即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旨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课堂上学生可以不举手发言,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涌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很多,成功的喜悦常常挂在他们的脸上。只要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就能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科学”,这就要我们进一步开放学语文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语文教学适应新时代需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注重文学熏陶与实用能力的关系,尊重多元文化,关注文化变革,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标准”不仅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新知识、拓宽学科视野的要求,在继承和扬弃中发展,并予以语文学科新的内涵,注入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应摒弃以前的单纯的口头说教,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养成实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给学生知道知识,更要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湖北宜昌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教改课题出的语文学习四大支柱(阅读、收视、社会调查和组建文学社团)为我们拓展了学语文的空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放飞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做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探究的意识、探究习惯、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意识和动手的时间。

三、给学生更多自主的参与探究的时间

传统教学课程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领悟”。教师独揽课堂教学大权,学生成了知识的内器,被动接受知识,完全没有了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能力被忽视。同时,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的,习惯于以既定的思维模式,单纯套用现成的结论。另外,用文章学观点对充满内涵的文章进行肢解。“结构层次、段落中心写作特点”的分析沿袭几十年而不变。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几十年一惯例,忽视学生内在情感的表现,过于强调共性与政治、社会热点的结合,而忽视人文关怀,文章假话、空话、套话甚多,缺乏真情实感,不允许或不鼓励学生说真话。语文教学方法的僵化,必然导致语文学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语文水平令人堪忧。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这就是要求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准确深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要做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备课是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抓住关键,努力于精,把要解决的问题凝缩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达到其“精神”之目的,要坚持“多退少补”的原则:“多退”既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退而不讲;“少补”即在学生困惑、难于理解之处,教师要适当补充,并提供必要的相关材料,供学生感悟理解之用。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的教师,要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经过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探究语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