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51◆杨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杨 臣

(大连商业学校)

一、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中职教师缺乏准入制度

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高校毕业生,包括师范类毕业生,通过教师资格准入考试,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二是高校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后通过进编考试等渠道,加入到中职教师队伍中。但后一种来源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很小的比例。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文化课教师饱和、专业课教师缺乏、特别是紧缺型专业教师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奇缺的问题,再加上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和中年骨干教师偏少,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培训和企业实践,出现了教学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短缺的情况。另外,由于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外聘专业教师,学校很难聘用到合格的兼职专业教师,专兼结构也难尽人意。

3.专职教师缺少实践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师培训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直接导致专业教师只关注学历提高和职称提升,而不太重视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国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严格来说,国外职业教育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国外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三、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有两点:一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教师既能担任教学工作,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是关键。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验实训和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证书,更要有相应的实际职业能力;既要充当理论教师,又要指导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科研究和在职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只有经常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新知识,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应积极为在职教师寻找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合作企业一线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既可以引导学生的企业实训,又能让教师得到职业实践锻炼。

此外,通过与合作企业联系,将企业作为学校的假期实践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

专业教师通过亲身参与企业实践,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工作现场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教师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深入生产企业一线,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企业的指导下提高实践工作能力,使自己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3.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激励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利于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训或挂职锻炼的政策。政府可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对于到企业一线或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优先或破格评聘高一级职称,并适当放宽评聘条件;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上与本科院校区别对待,把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4.推进“产学研”结合

依托“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学校在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型”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动起来,积极参与“实战型”实训室的建设与经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设计、开发、经营、管理合作项目。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而且加强了与企业一线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了工作实践的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同时,学校还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企业既谙熟专业技能又适合教师岗位的专门人才,把经营、服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

5.重视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合作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是改善学校教师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兼职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企业一线的新技术、新解决方案以及人才需求的最新信息,还可以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四、结语

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决定了必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这一队伍的建设又必须依靠企业来完成。只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真正成为连接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普通劳动者。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2]王素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6).

[3]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刘太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5]刘喜鸽.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2).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