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08-15 00:51◆姚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教学模式

◆姚 旭

(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1 前言

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1983年建校,是以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今后繁重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当前形势下,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突出,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校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标》要求,在全校体育与健康教师组的共同努力下,大胆开展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开发式教学模式”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如何学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2 中职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内容与特点

2.1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内容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主要内容分五个方面:

2.1.1 运动参与

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1.2 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1.3 身体健康

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1.4 心理健康

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1.5 社会适用

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2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特点

新课标的特点是,强调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课标”确定的是教学目标,由目标统领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各校自行选择;没有规定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时数比例。

3 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多,与新课标要求差距深远,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2个方面。

3.1 教师方面

3.1.1 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长期受普通教育影响,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旧源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混淆;有的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只重视学生身体发展,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及心理发展;有的只重视眼前短期效果,忽视了学生长远素质发展。特别是当今“应试教育”忽视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不能从根本上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措施,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要。

3.1.2 教学方法手段单调呆板

在教学方法上惯用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以技术、技能为主,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1.3 与专业需求结合差距大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许多职学校没有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有的因场地、器材、设施及师资不足,没法开设选修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与学生实际需要脱节,无法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3.1.4 效果评价忽视终生体育效应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依据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是典型的总结性评价。再加上把评价置于不恰当的位置,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终结性评价,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应有的调节和监督作用,而且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3.1.5 综合素质教育水平低

学生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仍处在较低水平。

3.2 学生方面

3.2.1 对体育学习认识不足,学习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

部分学生初中时学习习惯不好,厌学、逃学。在体育学习中,学习动机差,自控能力差,对班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缺乏动力,社会情感表现冷漠,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缺乏毅力。

3.2.2 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缺乏与专业结合的实用内容

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单调、教法乏味,大多数的传统教育内容与专业相结合的实用性内容十分缺乏,一节课“一投到底”和“一跳到底”等;加上初中升学时不断的重复中考练习内容,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3.2.3 体育基础参差不齐,影响学习积极性

职高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农村中学设施简陋、师资缺乏、器材不足,学生的运动起点低、基础薄,学习中担心同学笑话,因而缺乏主动性。另从学生体质检测报告数据显示: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健康状况的又一大因素。

3.2.4 重视技能学习,忽视身体煅练

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劳动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学生大多在学校把专业课学习是放在首要位置,以求毕业时尽快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忽视了基础课体育课学习,身心健康就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3.2.5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素质呈下滑态势

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尤其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给身体、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危害。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4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原则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需遵循以下的原则。

4.1 可操作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4.2 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选择科学、适宜,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实际。

4.3 针对性原则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创新,注意因材施教。

4.4 全面性原则

教学效果显著,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 我校《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

自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出台后,我校体育教研组老师们,不断领会《新课标》内涵,大胆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点成效,总结如下。

5.1 教材改革

目前,教材有人教版和其他版本,为此我们在以人教版为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体育运动特点,融合了其他教材的内容,并加入了当代体育新元素,深受学生欢迎。

5.2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学设计——目标设定——简单理论讲授注意事项和保健知识——分组分项活动——分项评估——反馈与补教。在教学中,讲授是经过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时短(≤10分钟)量大(含理论与预备动作),高效低耗,其他时间用于小组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可以简单讲述自己当次课程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合作学习与交往,对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意志力、开拓、创新、组织能力等都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互动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实用性。

5.3 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为配合开放式教学模式,按照《新课标》要求中的“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结合我桃江县当地地形和传统体育文艺活动项目,加之学生喜好,编排教学内容。如在体育知识讲授中,讲授人物就有姚明、罗纳尔多、林丹、邓亚萍、刘国梁等当代体育巨星。并通过对他们的介绍和视频推荐,训练学生的对足球、篮球、乒乓球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增强爱国精神,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运动项目加入了桃江县的传统项目,如定向越野、游泳、划龙舟、爬竹竿等,同一次课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深得学生喜欢。

5.4 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达标状况、学习态度、理论考试、将学生自我、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将考核方式改为:百分制记分,具体为:平时课堂教学及表现占20%、运动技能25%,学习态度10%,体育特长10%,期末考试(形式多样:理论知识、运动表演、竞技比赛、身体素质达标过关等)占35%。加大了课堂考核和平时表现成绩分数,强调考核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然后平均得分计入总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到课率,课堂活跃情况和学习态度,课堂运动能力。

6 结论

通过对本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了我校中职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各项内容和目标。在保证完成本课程教学计划、任务的基础上,使我校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学习各种体育基础知识和方法,掌握了相关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加深了桃江传统体育文艺节目的运用和理解,培养了中职学生表现、创造、感受和掌握体育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开发式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实践,也较大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能力,值得在同类学校中推广。

[1]体育编辑室.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

[2]刘玉彬.浅谈职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3).

[3]张隽.浅谈中职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猜你喜欢
新课标中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