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仰危机及重建

2014-08-15 00:46陆祉亦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陆祉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广东 广州 510550 )

一、大数据时代内涵和特点

大数据时代(Age of Big Data)这一说法的流行得力于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倡导,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更在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和思维的改变》中大声疾呼,断言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大数据”(“Bigdata”)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而更多地是一个描述性话语。维克托·迈尔和肯尼思·库克耶在他们那本影响深远的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给大数据作如下定义:“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的。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2]在书中他从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的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正在被大数据的掀起的信息风暴改变着,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不在是随机的样本,而在我们面前的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旅美知名专栏作家、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认为,“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他还认为“人类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和’和‘大发展’。”[3]通过以上描述笔者认为,所谓大数据,也就是大型数据集,它是通过现代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其目的就是要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核心内容就是预测。大数据从可量化的维度为人类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能,并用它特有的价值观、方法论影响着人类的思维。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 经 从TB ( 1024GB=1TB ) 级 别 跃 升 到PB( 1024TB=1PB ) 、 EB ( 1024PB=1EB ) 乃 至ZB(1024EB=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过去几年全世界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超过了历史上4 万年来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大数据的特征概括为四个“V”:体量(volumes)巨、类别(variety)多、速度(Velocity)快、价值(Value)大。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其主要体现在如: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这就对运用数据的处理能力来处理多类型的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较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的信息呈现,但价值密度却远远低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以股市为例,对面海量的信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都只会在很小范围内(例如庄家之间)传播,极少可能会在互联网上传播,所以你单靠分析网络上网民对股票涨跌的评论来对行情做出预测的话,结果一定不如人意。那么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是当时有待解决的难题。第四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高。这是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征,首先这对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也为人们在大数据里探索其更多的奥秘提供了无限空间与可能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无论它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它依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无法回避的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面对这样的新环境,信息量巨大、内容混杂、形式多变,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和接受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部分老师会出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表现:

第一,信仰缺失。信仰缺失指不知道该信仰什么,对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认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该不该信仍然抱着迟疑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成为了形式主义的口号,集中体现在他们没有人生追求,对于家庭、集体、社会莫不关心,缺乏奋斗目标,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对社会、对自己缺乏希望[4]。

第二,信仰多元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通过信息传播不断呈现,大众信仰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西方宗教传入中国成为精神寄托的主要形式。另外,物质信仰、圣人信仰(包括个人崇拜、领袖崇拜、英雄崇拜)成为主体精神的一种慰藉,还有明星信仰、网络信仰等诸多方式,信仰呈现出实际化、多元化的趋势。这其中不乏有一些图谋不轨者打着信仰的旗帜,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或制造混乱局面, 如果不加辨别的信奉,容易被“邪教”或“异教”所吸引,最终导致反共产主义、反人类主义的反动思想和恶行,使得新时期我国的信仰形势更加混乱。

第三,信仰世俗化。

大数据时代使得西方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比如信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信仰正处于迷茫状态时成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在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只相信物质价值高于一切,不相信精神价值,只相信个人价值,不相信社会价值,信仰选择出现了错位。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带来很不小的冲击,在社会、集体、他人中有些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选择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出现上述信仰危机,与转型期社会发展环境,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青年教师的自身因素有重要关系。

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变更和转换过程中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危机。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信仰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依然是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的同时也把个人解放了出来,但同时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想的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极权主义却日益盛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崇高信仰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他们沉迷于物质利益的追逐和享受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巨大的冲击。其次,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积累和爆发,大众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日渐显现出来,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受到了影响,这使得一部分人开始对社会主义本质产生了质疑,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出现了困惑和迷茫。再次,在全球化的态势下,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西方价值观念中特别是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异常活跃,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被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接受,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信仰上的困惑[5]。最后,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其影响力度也越来越大。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在宣传倾向上有意淡化主旋律,轻视主流文化,过分强调非主流的粗俗文化、平庸文化,这些错误的舆论导向使得人们是非观念混淆,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对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的执行力上有所削弱。

其次,从学校方面看,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在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现象无形的渗透在校园中,面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在不同有价值观面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无从选择,再加上转型期间教育体制的脱节和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他们有教师地位不高的错误认识,轻视了教育重要的意义,淡化了教育的本真价值,而更为在乎的是个人的课酬高低,津贴多少以及职称评定这些与利益相关的东西,从而使教育附上浓厚经济色彩和功利指标,导致了工作热忱度不高,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在人生观、价值观选择上容易迷失自我。

再次,自身方面看,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精神上的回报成为信仰的回报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物质的、经济的、享乐的、权利的这些功利的看得见的利益获得中,精神回报对人的影响力缺少动力,面对金钱的诱惑,当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缺少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认识时[5],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加上对于自身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教师素养提高较慢,更不能意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对策

第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随着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的冲击显现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状态,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意味着在现代性社会中的信仰不可能一元化,而应该是多远化,信仰的多元性告诉我们不能权威强制的只推行一种道德信仰,这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深化马克主义信仰呢?“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6]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的数据,最终预测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在技术维度上建立有效预警机制[7]。具体可以将从微博、论坛、搜索引擎等工具中获得的相关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测算,最终可以大致了解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特定时期的思想动态,然后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在整个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中建立思想行为预警机制,从根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预防和减少多元化信仰对教师的影响,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快速有效的得以渗透。

第二,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者,在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培养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不断的深层次的改革,学历的高低,专业水平的好坏,职称的评定成为社会和学校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硬性指标,对于工作态度、思想表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方面的软性指标很难去量化和管理。加上受到金钱利益权利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一些精神层面上的教育,他们认为毫不重要,只是教条中的口号,学习它只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成效,更谈不上能获得什么实惠。于是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辅导、各种有关信仰宣传的活动都只是走过场,而对自己业务水平也只是为完成硬性指标敷衍了事,不求提高,只不光影响了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素养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要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接受先进的价值观的熏陶。其次,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水平,不断充实学科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科研能力。最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能力,在形式上改变单一的理论灌输和枯燥的理论说教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各种信息工具,多种方式来深入学习,也可以通过亲身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了解和认识,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党和政府应为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一个干净的大环境。尤其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的主要形式,有关部门应该对海量数据进行甄别,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性,坚决杜绝对封建主义、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8]。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在健康、进步的文化中升华其精神境界,思想情操和理想信仰同时得到提高和发展。

其次,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加强教师信仰教育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加强校风和教风的建设。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进行以校风、校训为表现形式的校园精神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术活动、科技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信仰教育的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内容的多样化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加强教风的量化和管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工作态度、思想表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方面的软性指标要进行量化考核,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表现,对于专业业务硬性指标的考评要优化管理。最后,深化完善校园体制改革。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在硬件上,加大经费投入,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合理布局,创建舒适的教学环境,为信仰教育提供有力外部环境。在软件上,应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完善教师的保障机制,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去,从本质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信仰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1]维克托·迈尔、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维克托·迈尔、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9.

[3]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7.

[4]聂立慧.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塑[D].山东大学,2010,

[5]陈 敏.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8,(4).

[6]维克托·迈尔、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

[7]杨阳. 浅谈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3,(17).

[8]毛阳芳. 新时期师范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