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

2014-08-15 00:46张晓丽孙黎明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政治课意识思想

张晓丽 孙黎明

(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吉林 敦化 133700)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人才来源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则应着重从课堂教学抓起。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以顺应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那么怎样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还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创新型人才,它的着力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认识。

一、充分认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涉及面极为广泛的学科,既有政治、经济、道德、法学、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涉及众多的社会现实问题,时政热点问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创新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抽象性,为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使学生便于理解艰涩抽象的概念现象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创新精神就凸显其重要性,必要性。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亚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 创新。”陶行知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的基石,有了它,人们的创造能力就像安装了“发动机”。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转变观念,“以身垂范”影响学生——使之想问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需要靠教师的培育。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息息相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片面追求教学进度,避免学生“节外生枝”而填鸭式包办代办,毫无疑问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1 世纪的教育需要研究型、民主型教师,也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兼容并包的精神,必须打破传统的墨守成规式教学,抛掉权威代言人的身份,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使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得到舒展解放。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想问、敢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疏导对待学生的提问,挖掘保护其可贵之处。在教学中少一些批判,多一些宽容”,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得到理性升华。另外,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式思维习惯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就会影响他的教学行为,也必然会把问题意识习惯传递给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念和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切实转变观念,努力实现自身的蜕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疑”转变,使学生把问题探究扎根于思想深处,并落实为自觉行动。

2.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之敢问

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的前提下,而下一步则关键是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宽容、和谐、尊重、理解、赏识的氛围。教师就要改变陈旧观念,抛弃所谓的“师道至上”的传统思想。做好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消除学生对传统课堂习惯性认知的心理障碍,排除其畏惧提问的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做到敢于独立自由地质疑问难。相反,教师如果潜意识中依然是以“师道至上”的旧观念自居,漠视学生大胆的质疑,认为是“出风头”并加以斥责。毫无疑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也必然被埋没。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如笔者在讲到八年级第四课《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时,适时设计了增进师生情感互动的问题:“同学们,能说出你们最欣赏的老师么?是什么样的老师?最不喜欢老师什么样的言行?要举例说明。”开始一些学生不敢说,教师先说出自己曾经与一位老师之间的故事,一下子就使学生打消了心理戒备,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动起来了,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还恰当地加以疏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也就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声,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主动沟通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为以后民主和谐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以朋友间平等的对话方式沟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激励。对提出不妥当问题的学生,教师也不要批评,启发他用另一种方式思考,树立自信心。超过学生现有知识范围或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也真诚的给学生讲明原因,用师者的坦诚赢得学生的敬重。尤其要小心翼翼地尊重和呵护他们这种稚嫩的问题意识主动性。

3.注重引导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积极思维的课堂情境,使之乐问

初中学生有好问的天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问乐问的品质,因势利导。好问虽然是天性使然,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是靠后天培养的。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爱提问题,或者没有提问题的习惯。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填鸭式为主,教师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视给学生展示提问的机会,课堂上只教“答”而不闻“疑”。久而久之,学生天生的好问本能,就这样被教师一点点扼杀了。思想政治课的探索性知识非常广泛,重视学习过程中质疑和解疑的体验,对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处理时政热点问题意识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你知道了什么?”提升到“你还想知道什么?”,从“你能解决了什么?”提升到“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参与动机。如在讲七年级教材《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中,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讲述一个美国真实的种族歧视故事,然后启发学生质疑。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提出“黑人小孩为什么不敢与白人小孩一起买气球?”“老人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怎么看待自己?”“成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信自尊的人,你能讲一个令你难忘的有关自尊自信的故事么?”“以我能行为主题说一句话让我们共勉!”等等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如要使学生爱问,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支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赏识学生的个性张扬。正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启发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的前提。

4.加强双基,掌握方法技巧,使之会问

问题意识是有待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事情,是已有知识结构认知状况下出现的矛盾冲突。一个人知识积淀越是厚重,视野越是开阔,越容易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双基教学,使学生知识得到不断积淀,实现新旧知识同化优化。才能起到厚积薄发的功效,提出一系列的恰当的问题。所以双基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头、支架。另外,在落实双基基础上,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催化剂、桥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努力践行小组合作导学。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感知、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记录存在疑难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实现问题思维的碰撞,起到“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功效。

5.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解问

从想问、乐问到解问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需要教师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学生有好问的天性,但由于对知识认识的局限,看到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会出现误区。如笔者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诚信”这一问题时,一位学生发表了“现在金钱至上,讲诚信会吃亏”的观点,笔者也感到这一观点在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就不回避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辨析。学生举了一个饭店别出心裁地推出一些菜——金玉满堂(炒绿豆芽和黄豆芽)、一国两制(炒花生和煮花生)、翡翠白玉汤(萝卜汤),收的价钱很高的事例,笔者就顺势让学生谈一谈这家饭店讲不讲诚信?你还回去么?如果你的朋友和熟人想去这家饭店你会怎样做?……最后让学生思考——这家饭店生意前景会怎样?事实很显然,同学们也都做出了否定的答复,并由此懂了这样一些道理:讲诚信长远得利;企业不讲诚信,也许眼前得利,但失去了信用,最终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社会需要老实人诚信企业,做合格公民应该做老实人,想进一步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成为诚信企业……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勇于质疑。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拨开云雾,明辨是非。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所以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巧妙的暗示、适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柳暗花明又一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点拨同学们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中所渗透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紧密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分析认识时政热点问题,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自觉地生成问题,并经过探究质疑交流解惑释疑。教师还需要经常性地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知社会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中研究,交流中碰撞,解惑中升华。并且把研究式问题意识逐渐形成一种自觉地习惯养成了探索创新的较高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就是唤醒学生天然好奇心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创新动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紧迫性、重要性,尊重并爱护赏识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萌发的创新意识要加以呵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活跃的思维碰撞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政治课意识思想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