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宋代文人园的开放性

2014-08-15 00:50邱彩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安徽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士大夫乐园文人

邱彩琳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 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独一无二,尤其是因为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园林也是深受文化的影响。“文人园”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自唐代文人园形成并达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而在宋代文人园则到达全盛时期。

1 文人园的发展

说到文人园,不得不牵扯到宋代的绘画、文章、诗词赋。宋代文化高度繁荣,更有“文以载道”之说。文人士大夫更是以文明志,把自己的政治诉求以及对国家对皇帝的忧思通过文章词赋意义表达。唐代出现了文人画,并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发展。文人士大夫不仅对绘画收藏、品评甚至亦参与到绘画的实践中来。《文与可画贺筜谷偃竹记》中记载“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可见文同画竹的功力。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而被争相模仿。这些因素对于文人园的形成发展到达高潮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不仅有传统的琴棋书画艺术活动,栽种植物、赏花观石、品茶活动也开始流行。在交友喝酒聊天中园林作为文人日常生活的场所被发展发扬,文人士大夫以山水画为蓝图,以画设景,造出理想中的园子,文化与市民生活协调发展。

2 宋代园林的开放性

中国古典园林自古不缺乏公共性,早至文王时代就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1]的场景。所描绘的是庶民自愿来为文王搭建灵台苑囿,并且在造园的过程中人民欢欣鼓舞。孟子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人们乐意来建造园子,是因为这里不仅是属于统治者的苑囿,更是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归属感。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园中散步活动、约会、游赏。因此,中国最早的园林就不乏天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存在。

经过唐宋中国园林逐渐成熟,体现宋代园林开放性的另一代表是皇家御园——金明池。金明池素有每年三月“开池”的传统。金明池开放之日,称为‘开池’。据史载:“三月一日,州西顺天门外开金明池、琼林苑,每日教习车驾上池仪范。虽禁从士庶许纵赏,御史台有榜不得弹劾。”[2]庶民游之乐之,园内更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上下回廊皆关扑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桥上两边用瓦盆,内掷头钱,关扑钱物,衣服,动使,游人还往,荷盖相望,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每争标作乐,列妓女于其上。”[3]由此看出天子尚且能与民同乐,更何况文人士大夫之族,他们的园子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中国园林的市民性开放性与文化时代协调发展。

3 文人园的开放性

据宋代李格非所著《洛阳名园记》,北宋繁华尤其是东都洛阳,在此文人士大夫也争相建造私家院落,书中记载共19处,分别为: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苗帅园,赵韩王园,李氏仁丰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独乐园,湖园,吕文穆园。这些文人园大都有举行文人聚会之用,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光独乐园。“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4]然由于“温公自为之序,诸亭台诗,颇行于世。所以为人欣慕者,不在于园耳。”[5]独乐园之名源于“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6]由于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至洛阳,“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7]心情可谓是寂寥处境更是凄凉,暂时把自己带入自然欣赏自然之乐以排遣忧郁愤懑,并作《七题独乐园》给园中每处景点命名。

虽命名为独乐园,司马光真的是想隐居于此独占美景逃离世俗吗?其实不然,《独乐园记》开篇引用孟子古语“‘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8]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文人士大夫的境界是如此之高。满花亭中“作诗邀宾朋,栏边长醉倒。至今传画图,风流称九老。”可见司马光政治失意时更渴望与人促膝长谈,分享独乐园的美景。结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9]司马光的独乐更是众乐,当自己只是一介野夫之政治落寞时怎么可以要求别人能读懂自己的快乐与自己分享。但是如果有人能明白司马温公之心愿意来此园中赏景,又怎么敢独自占有呢!中国文人拥有天然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儒家的传统几乎根植于文王时代。只要有人愿意赏玩,文人园林自古就不是闭塞专享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独乐园也有“开园”之说。独乐园中植物众多,尤其是采药圃中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三个围栏。每年农历三月,主人便会招待四周居民前来一同赏花,甚至可以因此收“茶汤钱”。事实上,洛阳多处文人园对外开放只收茶汤钱的做法早已流传来开。宋代诗人邵雍所作《洛下园池》中写道:洛下园池不闭门,洞天休用别寻春。纵游只却输闲客,遍入何尝问主人。宋代不仅打破了皇家园林是禁苑的传统,文人园更是对外开放,尤其是春季繁花盛开之日,以拥抱的态势迎接市民游乐约会漫步,参与到文人园中。

到了南宋时期国家动乱,更催生了大批文人的志向并将此倾注到诗词中。尤其是江南一带文化繁荣,人才济济,吴兴则是一个代表。“吴兴山水清远,升平日,士大夫多居之。其后,秀安僖王府第在焉,尤为盛观。”[10]园林不仅是景观,更能反应社会的繁荣和衰落。南宋周密所著《癸辛杂识》不仅记录了南宋的民间趣闻轶事,典章制度,风土人情,还记载了吴兴36处园圃。

毕竟宋代经济繁荣,在宋代彻底衰落之前人们的生活依然畅快自由盛行赏景。“城中二溪水横贯,此天下之所无,故好事者多园池之胜。倪文节经鉏堂杂志尝纪当时园圃之盛,余生晚,不及尽见。而所见者亦有出于文节之后,今摭城之内外常所经游者列于后,亦可想象昨梦也。”[11]文人园的开放和接纳在此时更为普遍,并成为了市民生活的习惯。

城南章参政嘉林园“有嘉林堂、怀苏书院,相传坡翁作守,多游于此。城之外别业可二顷,桑林、果树甚盛,濠濮横截,车马至者数返。”[12]城外郊野的果园尚能吸引如此多的游人,他们感受到采摘果实的乐趣并乐此不疲。奉胜门内的丁氏园“后依城,前临溪,盖万元亨之南园,杨氏之水云乡,合二园而为一。后有假山及砌台,春时纵郡人游乐。”[13]李氏南园被称为“游翔之地”。可见南宋时期的文人私家园依旧对外开放,不输司马温公独乐园。中国文人自古继承儒家传统,优秀的帝王更是仁政爱民期盼与民同乐。文人之间更需要交流,弹琴奏乐,高谈阔论,饮酒作诗的生活状态导致了文人园的形成和发展。他们具有比一般市民更高尚的思想境界,希望与人分享美景,共赏明月和清风,这使得宋代文人园更开放和具有市民性的特点。

4 结 语

宋代是中国园林最为开放包容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以山水画为图纸建造出一个个地上园林。时代变迁,经历唐代的开疆拓土繁荣昌盛,宋代只是延续着唐代的盛世进而也达到高潮。高潮后的衰落也是无可奈何,对比唐朝文人建功立业之志,宋代文人有平淡高雅的一面。此时的中国园林也如山水画一样清丽自然。尚且皇家御院定期对外开放,庶民在天子脚下嬉戏玩闹更何况文人园。他们接纳百姓,包容社会各个阶层,秉承独乐不如众乐的思想,打开家门迎接更多人共同参与到游乐之中。

[1]武振玉,注释.诗经·大雅·灵台[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李格非.洛阳名园记[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5]司马光.李之亮,校.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9.

[6](宋)周密,撰.吴企明,校点.癸辛杂识《吴兴园圃》[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士大夫乐园文人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文人吃蛙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