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90后”高职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014-08-15 00:46贾宇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贾宇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90后”高职新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对他们如何实施教育和管理是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事情。“90后”高职新生在大学期间会经历从懵懂到成熟、从脆弱到坚强的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学习方法也将逐步形成。这一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许多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将会很好地引导“90后”高职新生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合理规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做好“90后”高职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一、“90后”高职新生特征分析

1.自我意识强烈。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发达,“90后”高职新生长期受到各种思潮影响,他们观念超前、个性张扬、渴望独立、崇尚自由,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追求独树一帜;他们追求非主流的时尚,标榜新新人类、钟爱非主流;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乐于表现自己,热衷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才能。

2.情感脆弱。

“90后”高职新生生活在物质生活优越、社会安定的年代,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人对他们的溺爱,致使很多人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习惯,社会交际能力弱。缺少生活磨练的他们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缺乏奋斗的勇气。同时,“90后”高职新生普遍缺乏信仰,一旦受挫,就变得无比消沉。再加上入学分数比较低,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卑感。他们普遍认为,进了高职院校,学好学坏都是一样,到头来还是到社会上打工。

3.渴望自我认同。

“90后”高职新生出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他们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有着很高的诉求。他们推崇民主平等,注重维护个人权益。他们的大多数人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消费,在遇到自己不满意的教师和教学时,在生活状态不满意和自己需要不能满足时,更多的大学生愿意用“维权”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服从。他们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同时又非常渴望被了解、认同和尊重。

4.认知情绪化。

“90后”高职新生出生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时期。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系统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90后”高职新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时常处于矛盾和迷惘之中,情绪变化起伏较大,在处理问题时易冲动和偏激,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他们很多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致使他们从小缺失父母应有的关爱和处事能力教育。一旦遇到事情,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以致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二、“90后”高职新生常见的问题

1.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90后”高职新生进入校园后首先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很难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方法转变为主动的“开放式”学习方法,大多数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觉得新鲜又感到陌生,但缺乏主动性,出现学习怠慢的情况。“90后”高职新生在高中时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但这种期待与实际感受到的大学生活存在明显差距。在生活中,他们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不少新生或多或少会因生活适应性问题而产生失落感,由此对生活产生消极的态度。

2.外界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90后”高职新生虽然进入大学校园,但他们始终感觉,比考入本科院校的低人一等,再加上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使他们不看好前途,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负重感,这样的心理负担对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非常不利。

3.人际关系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大学里面,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成一个社会群体,不同地域间的差别,带来了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很多“90后”高职新生对人际交往有惧怕的心理,他们害怕自己主动与人交往,别人不理睬自己或者别人不热情,特别是在交往中受到伤害的同学,往往采取封闭自己的办法拒绝与人交往,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缺乏理想和目标。

“90后”高职新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的另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到迷茫或困惑。有些新生在中学时还比较努力,进入大学后却奉行“及格分万岁”,还直言“大学不是靠学习,主要是靠搞好人际关系”。更有甚者,想尽早踏入社会挣钱,置应有的学习于不顾,一心想着打点零工挣钱,以便自己花费奢侈一点,在他人面前“炫耀”。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偏离学院的培养目标。

三、对“90后”高职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辅导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性。

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大多数都是“80后”青年人。“80后”青年人作为“90后”高职新生的导航者、引路人,同样有着社会阅历不甚丰富的问题,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要想管理好学生,除了自身做好学生的表率外,还必须加强平时的理论和管理知识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结合当前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方面,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尤其应注重新生的入学教育,研究新生的来源和他们入学前情况,以便“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整体新生的健康发展。

2.注重“90后”高职新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90后”备受社会各界的热议,许多主流媒体和社会舆论对“90后”评价不高,但是这种一味批评、打击,甚至“妖魔化”的舆论环境,显然不利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尤其是“90后”高职新生的成长。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90后”个性的特征和成因,坚决摒弃对“90后”全盘否定的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善于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秀品质,逐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给予他们足够的平台、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要注意维护“90后”高职新生的正当权益,如个人合法利益、个人隐私等,在学生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多采取“柔”性化管理,不可简单粗暴地行使所谓辅导员的应有权威。

3.做好“90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重视“90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在他们中间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的课程,同时,切实采取措施,通过多种办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新生能及时学到心理知识,及早认识到心理疾病带来的危害性,防范于未然,使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自我理疗心理疾病,确保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利用网络平台,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大学新生都是通过上网聊天、打电话和发短信等形式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开辟有效的工作途径。一是探索网络等有效思想教育载体,不断拓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开辟网络阵地,以QQ群、博客、飞信等形式作为与“90后”高职新生交流和教育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同时我们也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络化的信息,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新的思考,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积极地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切实有效地开展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5.关爱学生,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拉近与“90后”高职新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这需要我们在工作时要更加细致、体贴。为了拉近与“90后”一代的距离,教育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学习各类新型事物,要深入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正确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们感到老师就在身边,学校的温暖就在心间,在校内形成一个温馨、互助的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积极帮助新生缩短适应周期,真心关怀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真正信任学生。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激励教育,提高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

6.做好职业指导,把握教育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种终身教育,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应该从学生入校就开始,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针对大一新生,主要对他们进行咨询调查,辅导员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个人志向后,帮助其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和学习计划,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三年的学习中少走弯路,不误入歧途;引导他们按照社会的需求调整和充实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1] 成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

[1] 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

[2] 刘俊霞,王宁军.“90后”大学生激励式教育手段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 林焕彰,英建文.关于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探讨[J].时代贸易,2008,(1).

猜你喜欢
新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重获新生 庇佑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