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规划与新型农村建设简析

2014-08-15 00:47张爱梅柘城县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3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规划

□ 张爱梅(柘城县水利局)

0 引言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的规划和保护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构成格局。

1 农田水利规划及重要性

1.1 农田水利规划的概念

农田水利规划是根据国家和地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及特点出发,提出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农田经济社会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政策、任务、措施、实施建议和管理意见。

农田水利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三个面向”,即农田水利的规划要面向农业经济,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向农村的工业,使发展朝有利于农村工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面向农村的社会发展,最终要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朝着有利于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方向发展。

1.2 农田水利规划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规划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实现对水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科学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资源的必要保障。

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严格制定农田水利规划,保证规划的安全高效、科学合理,提高农业的全面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服务。

2 农田水利规划应遵循的准则

2.1 应地制宜,统筹规划

每一个地区根据所在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应地制宜,从有利于发展农业经济、合理利用水资源入手,科学确定农田水利规划,统筹兼顾,既要维护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也应该与本地区实际的气候特点相结合。做好农田水利统筹规划,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整体效益,克服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不利因素。

2.2 民主决策,群众积极参与

在农田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应保证水利规划的合理性,尊重民意,服务于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与农民现实利益休戚相关,要走民主决策的道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契机下,通过有效组织,加强民主管理,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规划,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3 农村与城市互补共进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的水源地,城市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工作,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而农田水利规划要做好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工作,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2.4 合理利用资源,加快制度改革

农田水利规划对于后续的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合理有效地整合有限资源,提高效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充分地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技术支持,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规划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2.5 做好延续性工作

农田水利的规划既要与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本流域区域的水系,水质特点相结合,更要与本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做好延续性工作。

3 新型农村条件下对农田水利规划要求

3.1 农田水利规划要适应农村深化改革的形势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性经营初显,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改革正逐步深化,传统的经营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而与之相关的农田水利规划建设也要适应改革发展要求。

3.2 农田水利规划要满足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群众对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按照水利工程高效、节水、保土、省地的特点,农田水利规划要注意标准化堤防、永久化沟渠、规格化道路、高效化泵站等新的变化。农田水利规划还要考虑农民对生活更加富裕的要求,还要与村镇企业发展规划有效统一、统筹规划,使乡镇发展更为合理,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3.3 农田水利规划要满足粮食生产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和人民生存的根本,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那么,农田水利规划的设计与建设不仅要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还要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4 新农村条件下农田水利规划的重点

4.1 农田水利规划要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对于灌溉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为了新型农村建设的需要,农田水利规划要适应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要求,农田水利要按照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进行规划,以保证安全,另外工程建设要达到防洪、排涝、灌溉、除盐渍的要求。

农村骨干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按改善城乡河道的水体环境,推进农田按园林化进程进行设计与建设,以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使农田水利规划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2 农田水利规划要提高抗洪排涝以及抗旱灌溉能力

随着农村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作业的普及,再加上各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规划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从布局和标准上来逐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田抗洪排涝以及抗旱灌溉系统。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农田水利规划在该地区就要考虑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提高该地区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产量增产增收的目的。地势高亢地区,干旱问题频发,农田水利规划就要考虑提高抗旱灌溉能力,提高该地区农业劳动率和生产水平。

4.3 农田水利规划要注意水利设施的维护及更新问题

水利设施正常发挥作用是离不开技术设备的,由于部分水利设备长期暴晒于室外,承受着较为严重的腐蚀,另外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容易引起设备老化,会导致灌排能力不足,进而会使洪涝发生时水不能及时排出,干旱时不能将水资源及时送出。因此在农田水利规划时要注意水利设施的维护,以保证不影响作用的发挥;另外还要注意闸站、桥涵、排灌泵站等设施的及时更新和改造,以提升水利设施的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可以适应更大生产的需要。

4.4 农田水利规划要注意完善管理体制

农田水利规划时要注意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另外,要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将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到位;健全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模式,进一步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完善水利招投标监管体系,统筹招标投标、建设市场。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依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转。

5 结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农田水利规划应该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健康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对于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李满林.试析农田水利规划重点[J].地球,2014(1).

[2]李辉.论农田水利规划准则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5).

[3]宁光颍.平原地区农田水利规划的布局与工作重点[J].农技服务,2012,29(5).

[4]刘惠秋.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规划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