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升清法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5 00:45艾建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梅核气异物感耳鼻喉科

艾建伟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100010)

梅核气是指以咽内异物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但局部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中医认为“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女性居多,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诉的患者在耳鼻喉科门诊十分常见。我科自2013年2~9月,对主诉为咽异物感的100例患者常规进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无法配合者行间接喉镜检查,均采用培土升清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系2013年2~9月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均以咽异物感为主诉。其中女性84例,男性16例;年龄27~71岁,其中20~29岁 13 例,30~39 岁 19 例,40~49岁 36 例,49~59岁26例,60岁以上6例;病程2周~10年。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梅核气的患者;(2)采用纯中药汤剂治疗且定期复诊的患者。排除标准:(1)咽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扁桃体角化症、咽旁肿瘤、会厌囊肿、下咽肿物、鼻咽肿物、悬雍垂过长等;(2)治疗期间接受抗生素及其他治疗方法(如雾化吸入、冷冻、激光等)的病例。

1.3 耳鼻喉专科检查 其中61例患者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余均行间接喉镜检查。检查发现杓间区黏膜水肿患者82例,占82%,杓间区黏膜无异常者18例,占18%。伴有不同程度反酸、烧心、腹胀及呃逆等胃食管疾病表现的患者64例,占64%。

1.4 治疗方法 采用培土升清法治疗,组方:党参、莲子、茯苓、生薏米、砂仁、桔梗、法半夏、炒白术、山药、北柴胡、白芍、枳实等,随证加减:伴呕吐者加生姜、厚朴;伴呃逆者加旋复花、煅赭石;伴痞满腹胀者加陈皮、木香;伴咽干口苦者加天花粉、黄芩、栀子;伴吐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等;伴阴虚者加用一贯煎;伴心肝郁热者加用丹皮、栀子等。1剂/d,水煎分2~3次温服。疗程2周,治疗后复查纤维喉镜或间接喉镜检查。

1.5 疗效评定 梅核气的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之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

1.6 结果 采用培土升清法治疗梅核气2周,治愈14例,占14%;好转68例,占68%;未愈18例,占18%;总有效率达82%。其中82例伴有杓间区黏膜水肿者治愈达12例,占14.6%;好转62例,占75.6%;未愈8例,占9.8%,总有效率达90.2%;18例未伴有杓间区黏膜水肿患者痊愈2例,占11.1%,好转6例,占33.3%,未愈10例,占55.6%,总有效率44.4%。8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杓间区黏膜水肿的患者中64例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腹胀及呃逆等胃食管病变表现,占78.0%。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主音声的器官。上连口腔鼻窍,下通肺胃肝胆,既是呼吸饮食之孔道,又是诸经络循行和交会之处,故其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与整体脏腑经络关系非常密切。现代医学也认为咽部神经极为丰富,有迷走、舌咽、副神经颅根、颈交感神经和三叉神经等5条神经参与支配咽喉的感觉和运动,故咽部的感觉非常灵敏。这些病因分析与中医学有关咽喉学说的整体观念完全吻合,并起相互补充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清阳出上窍”,耳鼻咽喉诸窍位于头面部,即“上窍”,这些孔窍属清空之窍,有赖清阳之气的灌溉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故清阳之气的上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李东垣指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健脾培土、益气升清为耳鼻喉科重要的治疗法则。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是为君;配伍山药、莲子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并用生薏米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柴胡、白芍升阳疏肝,枳实化痰消积,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是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脾升胃降则诸症自除。脾气得健,肾精得充,肺金得养,清阳上升,津液上承,咽喉诸症自然缓解。

近年来大量资料研究证明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Smit等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伴有咽部球塞感占患者总数的72%[1]。Walther等对105例咽异感症患者的研究中显示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达87.6%[2]。岳建新等发现在36例咽异感症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3.3%[3]。刘汝利等报告459例咽异感症患者有上消化道相关症状者175例,占38.1%[4]。本组1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中存在反酸、烧心、腹胀及呃逆等胃食管疾病症状64例,占64.0%。鉴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测方法(如食管pH和压力的测定、食管反流胆汁监测、核素胃食管反应试验、钡剂胃食管反应检查等)阳性率变化较大,目前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尚缺乏一个检测的“金”标准。因此,杓间区黏膜的变化可否辅助诊断胃食管疾病有待研究。本研究应用培土升清法治疗梅核气取得较好疗效,尤其伴有杓间区黏膜水肿者疗效显著,但对未伴有杓间区水肿者疗效欠佳,仍需进一步探讨。

[1]Smit CF,van Leeuwen JA,Mathus-Vliegen LM,et al.Gastropharyngeal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globus and hoarseness[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0,126(7):827-830

[2]Walther EK,Schmidt C.Globus pharyngis and gastroesophageal equivalents[J].Laryngorhinootologie,1997,76(4):225-228

[3]岳建新,何晓飞,肖小平.咽异感症与反流性食管炎(摘要)[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3):189

[4]刘汝利,赵君晖,张萍.咽异感症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2):136-137

猜你喜欢
梅核气异物感耳鼻喉科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梅核气”腹针治疗的临床研讨
食管胃黏膜异位与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沈洪教授辨治梅核气经验
212例古今梅核气医案研究*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