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著述考

2014-08-15 00:46曲晓红
黄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艺文志明文总目

郭 玉,曲晓红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广东 江门529080;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号篁墩,安徽休宁人(今属黄山市)。成化二年(1644)举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弘治十一年身陷囹圄,一病而亡。时人沈周赋诗《挽程宫詹》,赞其德高学博,曾说:“归把遗文殉深葬,看从地下发光华。”[1]120程敏政有哪些“遗文”呢?

《安徽文献书目著录》、蒋元卿《皖人书录》等颇有著录,方钦玲《程敏政著述考》专力考订编年。张健《论明代徽州刻书家程敏政》、《论明代徽州文献学家程敏政》不仅介绍程敏政著作,而且鸟瞰程敏政的学术贡献。以上诸作对全面发掘程敏政的“遗文”作了很好的准备,但网罗未备,且偶涉赝品,学界亟需别黑白而分泾渭。

一、经类七部

1.《大学重定本》一卷

朱熹著,程敏政整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无卷数。张廷玉《明史·艺文志》不录。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作“一卷”,并曰“存”。乾隆四十四年《江南通志》卷一九〇录作《大学重订本》,无卷数。程敏政《篁墩文集·拾遗》中《书〈大学重定本〉后》云:

《大学章句》,朱子所订。……近多暇日,默记众说,参互考之,手自录出如右。[2]774

可知,是书在朱熹《大学章句》的基础上,参考诸家之说而成,名为《大学重定本》,初以自己的手抄本出现。从各家著录来看,后来入梓,至乾隆时尚存。现未见。

2.《青宫讲义》四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著录,《明史·艺文志》等未载。从书名看,是集应作于作者任职东宫期间。现未见。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一至卷四,题名为《青宫直讲》,是集与《千顷堂书目》所录的《青宫讲义》是否为同一本书,未详。

3.《经筵讲义》四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著录,《明史·艺文志》等未载。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经筵讲义》,亦作“四卷”,并曰“存”,故是书至清初尚存,且单独流传。今未见。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五至卷八,题名为《经筵讲章》、《经筵日讲》,是集与《经筵讲义》是否为同一本书,未详。

4.《仪礼注》

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著录,无卷数。《明史·艺文志》等无录,程敏政《篁墩文集》没有提及。今存佚不详。

5.《仪礼逸经》

吴澄著,程敏政整理。《江南通志·艺文志》著录,无卷数,仅谓作者是程敏政,未言及吴澄。《千顷堂书目》著录吴澄的《仪礼逸经》,作八卷,并提及程敏政。据小注,是书为吴澄取《小戴礼记》、《大戴礼记》中诸篇,补《仪逸》之遗。据《篁墩文集》卷三七《书仪礼逸经后》、卷三九《书仪礼逸经后》二文(同名,但内容不同),可知程敏政做过整理工作,时为一卷,或一帙。《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吴澄《仪礼逸经》二卷,是否为程敏政整理,未详。

6.《经礼补逸》

汪克宽著,程敏政整理。《江南通志·艺文志》著录,谓作者是程敏政,无卷数。《千顷堂书目》云:“汪克宽《经礼补逸》九卷。克宽是书殁后,为人所窃,几不传。程敏政使族人启访,得手稿,乃为刊行。一名《仪礼补逸》,弘治己酉二年,曾鲁序。”[3]35可知程敏政让族人寻访汪克宽《经礼补逸》,得到手稿,并刊行。《四库全书总目》所录汪克宽《经礼补逸》为九卷,是书与程敏政整理的《经礼补逸》有何关系,未详。据《篁墩文集》卷三九《书经礼补逸后》,《经礼补逸》原有一编,经过程敏政校勘,别为附录一卷。

7.《论语或问》

朱熹撰,程敏政整理。古今目录皆未言程敏政整理过是书。据《篁墩文集》卷三九《书论语或问》,《论语或问》中《气质之说》、《见善之说》阙五十八字,程敏政不满前人以《语录·九思》二段的内容剿入,故以《集成》、《通释》中内容重新勘定。现存的《论语或问》与程敏政勘定本有何关系,未详。

可见七部经类作品之中,《论语或问》、《大学重订本》、《仪礼逸经》、《经礼补逸》分别是朱熹、吴澄、汪克宽作品,程敏政作了一些整理工作。他自己创作了《青宫讲义》、《经筵讲义》,二书极有可能选入《篁墩文集》。

二、史类六部

1.《宋纪受终考》三卷

程敏政著,《四库全书总目》、《续文献通考》著录。《千顷堂书目》仅录书名,无卷数,《明史·艺文志》录作“一卷”。程敏政《宋太祖太宗授受辨》后附:“余初为此辨,以告同馆之士。然犹以考据未的,且不能尽诸说异同之故。因别为《宋纪受终考》三卷,藏于家。”[4]258此附录被四库馆臣删去,现存于黄宗羲《明文海》中。弘治四年本分为上、中、下三卷,而戴铣《书宋纪受终考后》曰:“因别为一编,羽翼正论曰《宋纪受终考》。”[5]398此作“一编”。故《明史·艺文志》作“一卷”,概是“一编”之讹。是书考成于成化十三年,主要考辨僧文莹《湘山野录》等诬宋太宗“烛影斧声”一事。考核尚备,时谓“订千古之疑”。今存。

2.《宋遗民录》十五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但程敏政在《宋遗民录序》一文中说,此书是“十二卷”,可能是后世增补所致。据程《序》,是书成于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初以手稿藏于家。是集考证宋代遗民王鼎翁、谢翱、唐玉之诸事,又附当时意气相同之人,曰《宋遗民录》。据程曾《宋遗民录后序》,是书刊刻于嘉靖四年乙酉(1525)。今存。

3.《新安程氏统宗世谱》二十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著录。据程敏政《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序》、《书程氏统宗谱后》、《荪溪程氏族谱序》,作者丁父忧之时,曾在休宁南山堂设立会谱处,于成化十八年春始编,历时六个月,登谱者逾万人,录四十四支。现残存十四卷。

4.《陪郭程氏本宗谱》三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著录作,《明史·艺文志》等未载。据《篁墩文集》卷三九《书本宗谱后》,是书仅录陪郭程氏本宗普系,始于唐代,迄于明代,首世系,次小传,次附录。程敏政的父亲程信曾经留意于此,但是未完成。作者续修此谱,亦有继父之志之意。

5.《休宁县志》三十八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著录,并注曰“弘治间修”。《明史·艺文志》等未录。今存。据《篁墩文集》卷二九《休宁志序》、卷五九《休宁志·凡例》,可知是书受休宁知县欧阳旦所托,于成化十八年始修,至成化二十一年修成,有图、志、文、诗,共三十八卷,刊刻于弘治四年。国图存残本。

6.《新安文献志》一百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四库存目丛书本据弘治十年刻本影印,有程敏政的序、跋,分别撰于弘治三年、弘治十年。据《篁墩文集》卷五九《新安文献志·凡例》,可知是书分甲、乙集。甲集悉遵真德秀《文章正宗》的体例,录本郡先贤时贤之文,乙集则收录先贤行实之文。

总之,六部史类作品之中,《新安程氏统宗世谱》、《陪郭程氏本宗谱》、《休宁县志》、《新安文献志》是地方文献,为徽学的发展增加了大量原始材料。《宋纪受终考》、《宋遗民录》体现了作者对宋史的关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三、子类四部

1.《道一编》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录作五卷,《四库全书总目》等作六卷。弘治三年李信刻本亦作“六卷”,嘉靖三十一年汪宗元刻本复作“五卷”。它们内容相同,卷数有异。据《篁墩文集》卷十六《道一编目录后记》、卷二八《道一编序》,中古以来,老佛兴,训诂行,辞章胜,心学晦而不明。董、韩大儒,尚不能尽发心学。周敦颐出,上继孟子,程子亲承其学。朱熹“道学问”、陆九渊“尊德性”实同出洛学,分流并进,颇有异同。程敏政担忧心学复晦,倡朱、陆“早异晚同”说,发王阳明心学之先声。

2.《心经附注》四卷

程敏政编,《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千顷堂书目》录作三卷,清抄本作四卷,今存。据《篁墩文集》卷三十《心经附注序》、卷三九《跋真西山先生心经附注》,可知是书为程敏政在弘治间斋居之暇编定,作者追慕真德秀《心经》,却怀疑其注有伪。于是,他参校附注,名曰《心经附注》,体现了程敏政对理学正宗的一往深情。

3.《王氏脉经》十卷

王氏著,程敏政校勘,不知卷数。《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不见著录。据《篁墩文集》卷三六《题所校脉经后》,知其于成化十七年路过淮阴,校宋熙宁阁本《王氏脉经》十卷,勘误206 字,补脱17 条,交给淮阴进士毕舜修,使之刊正。后不见其传。

4.《胡子知言》

胡宏著,程敏政整理。据《篁墩文集》卷五一《书胡子知言后》、卷五四《与杨仪曹君谦书》,可知程敏政整理过是集。而《送于千户序》云:“迩者家居,应数省于南山,见刻《新安文献志》及《胡子知言》诸书,请其父,助费甚力。”[2]595程敏政家居休宁南山之时,刊刻是书,于千户曾予以资助。现存佚不详。

所以,《王氏脉经》、《胡子知言》皆为他人之作,程敏政曾经参与了校勘工作。真正体现程敏政的理学成就的是《心经附注》、《道一编》。尤其是后者,在促进宋元理学向明代心学转变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集类十七部

1.《苏氏梼杌》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未见著录,今未见。据《篁墩文集·拾遗》中《苏氏梼杌序》,是书成于天顺五年辛巳(1461),以贬损眉山“三苏”为能事,多取朱熹黜苏之言,后附“近世”贤人之议。当时程敏政才17 岁,正值血气方刚之际,故失于偏激,遂致后人诟病,明人邓伯羔、清钱谦益及四库馆臣颇有斥责。

2.《瀛贤奏对录》十卷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著录。《江南通志》没标明卷数,《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不录。今未见。据《篁墩文集》卷二一《瀛贤奏对录序》,是集书成于天顺四年,初以手稿藏于家。程敏政辑瀛地贤者18 人,所作奏对之文71 篇,上起汉朝董仲舒,下讫宋朝龚节肃。

3.《程氏贻范集》四十卷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著录。据《篁墩文集》卷十四《程氏贻范集目录后记》,程敏政编有《程氏贻范集》三十卷,与《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并传。据《篁墩文集》卷三四《贻范集诗序》,知其还编有《贻范集诗》十卷。二书先后刊行,后合为《程氏贻范集》四十卷。今未见。

4.《范淳夫集抄》十八卷

范祖禹撰,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著录曰:“程敏政《范淳夫集抄》十七卷,附录一卷,范祖禹。”[3]782《明史·艺文志》等无录。是书为程敏政对《范淳夫集》的选抄本,并增加一卷,附于后。据《篁墩文集》卷三九《题范太史文集钞》,阁本《范淳夫文集》原为五十九卷,程敏政选抄十七卷。后附一卷,包括《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宋史·范祖禹传》。今存佚不详。

5.《龟山先生文集钞》十六卷

杨时撰,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著录曰:“程敏政《杨龟山集抄》,缺卷。”[3]782未明卷数。《明史·艺文志》等无载。据《篁墩文集》卷三九《题龟山先生文集钞》,可知《龟山先生文集》原有三十五卷,久不见其传,程敏政以明馆本为底本,整理成十六卷,初以手稿藏于家。刊刻情况未详。

6.《汪文定公集抄》十三卷

汪应辰撰,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卷三二载:“程敏政《汪文定公集抄》十二卷、附录一卷。”[3]782录在程敏政名下,但《明史·艺文志》等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载:“《别本汪文定集》十三卷,宋汪应辰撰。应辰《全集》已于永乐大典内裒辑成编,别著于录。此本乃明程敏政以内阁藏本选录而成,非其完帙。”[6]1540可知程敏政整理的《汪文定公集抄》流传颇久。据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九《题汪文定公集钞》,是集原有五十卷,程敏政以阁本为底本,摘抄成十二卷。《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谓十三卷,大概后来有所增补。

7.《妙绝古文选本》四卷

汤东涧著,程敏政整理。诸目录未言程敏政参与了整理工作,据《篁墩文集》卷三二《书汤东涧妙绝古今文选后》,宋人汤东涧《妙绝古文选本》风行一时,仅程敏政就有十数本,如匏庵家本、闽本、浙本等。他曾经做过整理工作,未知是否刻行,未见其传。但是《千顷堂书目》著录曰:“汤东涧《妙绝古文》四卷。”[3]763列在补宋人作品中,卷数与程敏政所藏闽本的卷数相同,但是并未言及程敏政。

8.《钓台集》十卷

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著录,无卷数。《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不录。今未见。据《篁墩文集》卷三八《钓台集序》,是书原为邝时用所刻,共十卷。后来程敏政受郑廷纲、李叔恢之请,增补记、文、铭、赞、诗、辞60 篇而成。

9.《唐氏三先生集》三十一卷

唐元、唐桂芳、唐文凤著,程敏政整理。《千顷堂书目》著录,作二十八卷,后注“新安唐元、唐桂芳、唐文凤”[3]762,未言程敏政编定一事。《四库全书总目》谓程敏政编,二十八卷,附录三卷,列入《存目》。据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二三有《唐氏三先生集序》,可知程敏政曾整理过是集。程敏政受时人唐希恺所请,为其先世新安唐元、唐桂芳、唐文凤之作校勘。今存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10.《古穰集》三十卷、《古穰续集》二十卷

李贤著,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均载有李贤《古穰集》,且《千顷堂书目》载《续集》二十卷。但是二书目未言程敏政编定一事。考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八《书古穰续集后》一文,可知程敏政弘治初致仕家居时曾编定是集。他先编定《古穰集》三十卷,并已刊行。后来,李贤的儿子李士钦、李士敬二人请编《续集》,程敏政又编定《古穰续集》二十卷。

11.《篁墩文粹》二十五卷

程敏政著。《千顷堂书目》等未著录。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是书为戴铣所编选,张九逵刊刻。书前后各有序,分别为正德元年林瀚序和弘治十八年(1505)戴铣序。据李东阳《怀鹿堂集》卷六四《篁墩文集序》、何歆《书篁墩文集后》,是集为程敏政卒后七年即正德元年(1506)门人戴铣等摘刻于徽州,但未详卷数。《篁墩文集》书前四库馆臣《提要》,是集为二十五卷,为程敏政族侄程曾所编。

12.《篁墩文集》九十三卷

程敏政著。《四库全书总目》录作《篁墩集》,九十三卷。《千顷堂书目》著录曰:“《外集》十二卷、《别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遗》一卷、《杂著》十卷。”[3]515这些作品应单独成集。今未见其传。但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篁墩文集》后有《拾遗》一卷,应是《千顷堂书目》中的《拾遗》。《篁墩文集》卷一至卷八是经筵讲章、讲义之类,卷九至卷六十是诗歌创作,卷六十一至卷九十三是古文创作,后附诗文合一的《拾遗》。是集不乏佳作,无论是抒写性情,还是哀矜民瘼,足以追步唐宋名家。

13.《咏史诗选》十五卷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著录,并有注云:选唐至明初人咏史作。《明史·艺文志》只著录卷数,大概清初此书尚存。《四库全书总目》未著录,今未见。

14.《咏史集解》七卷

程敏政编,乔松注。《续通志》、《续通考》等有著录,而《千顷堂书目》无载,《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是集仅录七言绝句,取三代迄宋咏史之作,依代编纂。今未见。

15.《咏史绝句》

程敏政编。《千顷堂书目》著录,无卷数。《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不见著录。据《篁墩文集》卷二三《咏史绝句序》,程敏政手书录前人咏史七言绝句,上自商夏周,下至宋元,作为童蒙之训的教材,编于家居之时。今未见。

16.《明文衡》一百卷

程敏政编。据程敏政族侄程曾《书〈皇明文衡目录〉后》①,程敏政生前手定目录两卷,正文九十八卷。正德五年初刻时,增加补缺两卷。这是一部颇有影响力的明人选明文的总集,录文972 篇,作者156人,录文上自元末,下至成化间,文章大家,悉入其中。故有“一代之文”的美誉,足以接迹《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程敏政独自编选,生前二次结集而未刻行,足见编纂慎重。《明文衡》文体40 类,在文体日密的明代,具有文体批判的意义。《明文衡》大量选入文学性极强的作品,张扬了“文”的价值,故是书在编纂之时,就受到道学家的责难,其实这正体现了它的文学价值。

17.《天机余锦》

署名程敏政。据王兆鹏先生考证,是集及署名程敏政的《序》,绝非程敏政所作。诸目录不见记载,程敏政本人作品中亦未言及是书。

总之,程敏政生前创作了大量诗文,卒后,后人收入《篁墩文粹》、《篁墩文集》。他整理九部别集,如《唐氏三先生集》、《程氏遗范集》等。但是《龟山先生文集抄》、《汪文定公集抄》等,程敏政只是做了校勘工作。他编纂五部总集,有《瀛贤奏对录》,《咏史诗选》、《咏名绝句》、《咏史集解》、《明文衡》,今未见前三部,《咏史集解》四库全书存目,《明文衡》流传颇广。

五、总 括

程敏政身居馆阁30 余年,作品之富,蔚为大家,真正奠定了其学术大家地位的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保存地方文献

《新安程氏统宗世谱》等为谱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休宁县志》、《新安文献志》等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献,为徽学的发展注入丰富的资料。

(二)促进理学发展

自朱熹以降,新安理学比于邹鲁。朱陆之学,本自程子,恰如一水分流,但门人弟子,株守门户,互坚壁垒。程敏政不仅自视程子后裔,而且以生于朱子之乡为荣。《心经附注》祖述程朱,阐释真德秀《心经》原旨,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一瓣心香。《道一编》为调和朱陆而作,力唱二人“早异晚同”之说,下启王阳明“心学”先声,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编选明文总集

程敏政独自编选的《明文衡》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明人选明文总集。从选文上看,程敏政的“文”与“道”都有很大的宽泛性。《明文衡》录文兼容并包,选了许多被道学家视为异类的文而受到他们的指责,而这正是程敏政高于时侪的地方。这种对不同“文”的包容态度及严密的编纂思想决定了《明文衡》在广义“文选学”上占有一席之位。因此他不仅是文献学家,而且还是理学家、文学家。

注释:

①文在目录后,故笔者命名,程曾《书〈皇明文衡目录〉后》,选自《明文衡》,1510(正德五年刻本)。

[1]沈周.石田诗选[C]//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第414 册.台北:世界书局,1988.

[2]程敏政.篁墩文集[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53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黄虞稷,著.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黄宗羲.明文海:第2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程敏政.宋纪受终考[C]//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81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艺文志明文总目
总目次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第36 卷总目次
湘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概况——《湘乡县志·艺文志》与《湖南省志·艺文志》之比较分析
奇怪的处罚
奇怪的处罚
四部委明文反对垃圾焚烧低价竞争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