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

2014-08-15 00:44
关键词:引导者学习者个体

卜 颖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自我教育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认为自我教育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身心素质基础,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和否定的对象,通过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探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就是强调教育者在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机制,研究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既要关注学习者主体自我教育的内部过程,又要研究影响自我教育系统的外部因素。

一、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1.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具体表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它能够协调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对个体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控,使个体的素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提供可能。一方面,自我意识可以调控周围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环境对人也产生影响。在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新的心理结构和整体素质结构得以建构,从而使自我意识不断趋于成熟。伴随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个体能够更加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从而约束、规范自己,这为自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引导他们通过客观的自我分析以及与他人的对比分析来充分认识自我。个体对自己有了客观的定位和正确的评价,充分认识了自身优点和缺点,分析了自身优势和劣势,并欣然接受自己,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充分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正是由于个体能动地、现实地复现和直观自身,才能够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为自身的教育对象,所以说,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

2.激发自我教育需要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需要是个体的某种缺憾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动机等。需要也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旧的需要被满足后,会有新的需要产生。需要的存在和不断更新,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会促使个体不断努力追求和实现一个个目标。那么自我教育需要就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有了自我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习者的自我教育行动才更自觉,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保证自我教育的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正是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归宿,所以,要将自我教育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从意识、反思、完善和实现自我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提升和发展自我教育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会根据个人的内在需求选择内化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增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3.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概念,体现为人们对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的信奉。既包括对理想目标必然实现的信念,还包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理想信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下,大学生中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或不坚定的现象和趋势。作为引导者,教师应该敏感于大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矛盾,及时予以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坚定的立场、明确的目标。并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层次,从而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

1.充分尊重原则。对学习者的尊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将学习者当作物质对象,以生硬或强制灌输的方法加以改造,否则必然抹杀学习者自我教育的动力,瓦解自我教育的形式和过程;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文化素养、受教育背景等。不能对学习者做统一的要求,要区别对待,教育引导者只有充分地尊重学习者,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去认识自身利益,激发和确认进行自我教育的需要,才能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和价值导向上的灌输,使自我教育在待需要的驱动下得以进行。

2.合理期待原则。合理期待原则是指期待者即教育引导者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基于对学习者客观全面的评价,提出能够对学习者的心理形成感召与温暖的期望和建议。鼓励和支持是期待的两种重要体现。合理期待能够使学习者和引导者之间形成理解、信任与依赖,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这种良好的气氛对于构建宽松、愉悦、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建立与学生自身素质相适应的期望目标,有助于唤醒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再加以不断的引导与辅助,可以更好地强化与规范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行为,促进学习者的不断发展。因此,引导者要注重对期望的注入,因势利导地创设期望情境,辅之以一定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机的引领,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支持与辅助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3.榜样引导原则。榜样引导就是以先进人物的高尚思想、优秀品质、模范行为影响学习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榜样大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业绩和光辉的历程,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他们的道德光辉、人格魅力可以深深地感染学习者,唤起学习者的敬佩之情,成为他们集体的价值导向。除了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移入榜样,还应在学生中树立典型,这样的典型个体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因而觉得更加亲切和熟悉,更乐于接受,更能起到感召和激励作用。可以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网络、报刊、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表彰大会、青年学生论坛等载体,对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向榜样学习,引导学生明荣辱之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关注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奖惩激励原则。奖惩激励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发挥激励作用的激励方法。奖励就是从正面来肯定学生思想行动的积极因素,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正面激励,以达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的目的。无论是奖还是惩,都是一种强化,为了提高强化作用,一定要注意奖惩适度、及时奖惩。奖惩激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约束机制,既可以用来激励先进弘扬正气,也可以更好地强化或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奖惩机制可以引导学生朝着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实现自我教育。

三、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1.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加强环境引导。校园文化反映特定的大学生群体的需要,是大学生群体需求在文化上的真实反映,校园文化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对学生们也最具感召力。积极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可以引导大学生确定奋斗方向,形成赶超先进的意识,又能激发大学生全面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得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巩固自身的价值取向,通过活动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为自我教育提供重要基础。

2.指导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自我体验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受教育者通过自身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内化,并通过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经得住实践考验的思想和行为才最终转化个人内在的、稳定的思想政治品德。因此,自我教育不仅局限于思维层面,还应外化于实践层面。教育引导者要利用并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自我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自我体验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互动教育机制,加强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主动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教育引导者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另一方面,要关怀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者要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准确把握他们的需要,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促使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4.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全程保障。面对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和各式各样的思想困惑,大学生们非常渴望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保障大学生自我教育顺利进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学校而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贴近大学生,要建立健全咨询和服务机构,帮他们解除心理疑惑,摆脱问题折磨。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学生身上,创建适时沟通和确实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切实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帮助。就家庭而言,家长要鼓励大学生自立、自强,要与学校建立长效联络机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帮助。就社会而言,要加强与学校合作,要积极提供各式各样的实践机会,与高校一起合力完成大学生社会化的使命,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能力。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

[3]张艳,梁平.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73.

[4]祖嘉合.论自我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9):9~10.

[5]白晓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16~37.

猜你喜欢
引导者学习者个体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