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

2014-08-16 09:20倪莉莉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开放型

倪莉莉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铜陵,244000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

倪莉莉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铜陵,244000

采用数据对比法剖析了铜陵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协调、政策环境不宽松、办法措施不完善等瓶颈问题。结合铜陵“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思路,以外贸经济发展数据以及口岸服务实例比较为例,论述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艰难探索。通过对铜陵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外贸外资企业受惠面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提出建立“培育、优化、赶超、突破、创新”的五项工程,完善“机制、支撑、考核、服务”等四大体系,促进发展“加工贸易、国际物流、口岸服务”三大产业的建议。

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对策研究

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其涵义有二:一是狭义的开放经济学,即古典经济学中的开放经济学,指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等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经济效率。二是广义的开放经济学,即政府较少干预对外经济联系或实施自由放任政策的经济制度倾向。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关键点是其经济制度的性质。衡量开放型经济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值占GDP比重、利用外资占GDP比重、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比重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1]。

1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回顾

铜陵以铜立市,以铜兴市。自商朝冶铜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铜陵市开放型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外向度曾达70%以上。之所以取得如此长足的发展,得益于铜陵市实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起步于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铜陵市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为先导,积极推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铜陵市在重视制造业开放的同时,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成为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从引进资金扩展到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高素质人才,从单纯劳务出口到复合型对外投资,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对外开放已经融入全市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大转变。

历经30多年的发展,铜陵市充分发挥沿江工业城市的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在冶炼、铜加工、电子基础材料、化工等领域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形成了铜工业基地框架;同时在产业优化升级、引进跨国公司、走出去等方面,闯出了极具铜陵特色的发展道路。对外开放成为了铜陵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铜陵市的全面发展的贡献巨大。

2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6-2011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十一五”前三年,铜陵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2.6亿美元。到“十一五”末,铜陵市拥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386家;发生外贸实绩的企业99家。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期间,铜陵市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42家,投资总额9.9亿美元,合同外资4.2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基础设施、铜、电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等多个主导行业。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铜陵市完成境外投资7.4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完成0.9亿美元,外经营业额累计完成近1亿美元。口岸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一五”期间,铜陵市建成6个对外轮开放的码头和出口监管仓(公用型保税仓库),水路、陆路、铁路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口岸进出港外籍船舶达124艘次,集装箱运量为1.62万标箱,进出口货运量192万吨[2]。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产业升级为着眼点,以全球产业分工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铜陵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初具规模,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环境。

近年来,安徽各地市都十分重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安徽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占地方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安徽省重点地市开放型经济指标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安徽省重点地市开放型经济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本表进出口数据由铜陵海关提供。

从我国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全方位的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铜陵市;无锡市与铜陵市较近。其主要指标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苏锡常地区开放型经济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本表数据来自于《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与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以及苏州、无锡、常州等发达城市相比较,铜陵市开放型经济的结构严重失衡,2013年进口额达52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9.2%;出口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小,仅6.2亿美元,占全市GDP仅为5.64%[3]。铜陵市的口岸为一类水运开放口岸,但企业的产品出口多数通过陆路运输到上海口岸出口,铜陵市开放经济的成果流失十分严重,企业出口成本高居不下。

3 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铜陵市是一个资源型工矿城市,历来一直重视工业的发展,加之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波动和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1 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当前,铜陵市很多部门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对开放型经济的扶持力度大面积减弱。招商引资工作中,好内惧外的思想、“重内轻外”的现象普遍存在。外经贸工作中,放任自流的想法、被动作为的情况屡见不鲜[1]。

3.2 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利用外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内容,建设开发区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平台。这两方面工作,商务、招商和发改委等部门都在抓,但责任分不清,工作不落实,并时有“都管都不管”的情况发生。比如,2011年铜陵13万多吨废五金进口指标浪费,2012年10万吨废五金进口指标完成进度缓慢。相比之下,江西赣州的区域快速通关平台使一个40标尺集装箱在深圳盐田港通关只需几分钟;而同等的情况在铜陵,企业却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3]。目前,口岸通关问题已经成为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3.3 政策环境上的问题

加工贸易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据有关测算,电子信息材料的加工贸易产业落户选址的三组量化分析数据中,有两组数据显示铜陵比深圳更理想。但是,从深圳转移到铜陵的企业,加工贸易却开展不了,只能以一般贸易加工方式进行,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让企业丧失大批客户。铜陵市应对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沿海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健全,还没有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文件。而加工贸易具有明显的“候鸟经济”特征,哪里政策环境好、产业配套能力强、营销成本低,加工贸易产业就会转移到哪里[1]。近两年,铜陵市加工贸易企业数由19家减少到12家,其中4家分别搬迁到池州和原巢湖市。

3.4 办法措施上的问题

铜陵市外贸企业600多家,但自营出口的企业仅有200多家,自营出口所占的份额也不大。特色产品如铜工艺品等,都是通过非铜陵市本地的外贸代理公司以转手方式出口,铜陵市付出大量的资源要素,得到的仅是企业订单加工的税费收入,大部分的附加值流失外地。以服装加工为例,目前铜陵市服装生产企业共有66家,年服装加工能力达600万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出口市场的骨干企业仅有铜陵华源麻业、法兰德床上用品、美邦制衣、东隆华东服装等几家公司。这600万件服装加工能力,如果实现自营出口,按每件服装50美元左右出口价格测算,就是3亿美元的外贸出口,约占铜陵市2013年全年出口总额的50%。铜陵市企业外贸加工能力是很强的,经济外向度在55%~65%之间。但以2013年的数据测算,铜陵市经济外贸依存度为47.32%,出口依存度仅有5.64%[3]。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外贸可以与服装协会联手,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以与阀门协会联手,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在铜陵市注册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

4 对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提高铜陵市的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对于铜陵市进一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铜陵市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为此,建议组织实施“543”战役,“5”就是实施五大工程,“4”就是完善四大体系,“3”就是发展三大产业,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带动铜陵市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和稳定发展。

4.1 实施“五大工程”4.1.1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决定铜陵市开放型经济成败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把引进人才上升到战略高度。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挽留,努力打造铜陵“四个之城”建设(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平安幸福之城),为人才的集聚和留根创造良好的政策、创业和宜居的氛围[4];二是运用薪资福利计划来吸引人才,利用自身的区域和经济优势,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匹配、能够综合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体系;三是注重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的引进,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实力。没有良好的社会管理人才和城市管理人才,要想提升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是不可想象的。按照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加强商务部门领导干部、外向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型、国际型的人才队伍。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用好政府人才奖励政策,引进开放型经济急需的WTO事务、涉外法律、贸易促进、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5]。

4.1.2 实施外贸优化工程

优化外贸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注重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的协调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以及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6]。铜陵市地处泛长三角地区,有着“承东启西”“东引西连”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与周边城市形成一个整体。与上海和东部沿海地区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方位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加快实现国际化。

4.1.3 实施外资赶超工程

以利用外资总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进入安徽第一方阵排名为赶超目标,强化产业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强化招商组织,提高招商实效;强化方式创新,拓展引资渠道。注重引进一批国际性服务业企业和高端服务业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上进行重点突破[7]。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资源禀赋,拓展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采取形式多样的运作模式;依托铜产业、硫磷化工、建材、电子及新兴产业,不断延伸、做粗、做长产业链条。铜陵市有众多新兴产业项目需要投资,要以新兴产业项目吸引外资,而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当前外资重要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铜陵市与外企合作的架构应以铜基新材料为主干、物流和文化产业为两翼、服务业为基础、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为特色。

4.1.4 实施外包突破工程

要依托市、县区已建和拟建的IT创业园区,将信息、动漫、技术服务的对外贸易企业整合打造成省市服务外包基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铜陵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加速发展的契机,广泛开展服务外包专题招商活动,吸引外商在铜陵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水平[8]。充分利用铜陵市高校资源,整合相关学科,鼓励设立服务外包相关专业,探索建立一二个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吸引国内知名培训机构在铜陵市开展服务外包专业培训。

4.1.5 实施园区创新工程

铜陵市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载体”,应该努力做大铜加工、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真正建成代表铜陵市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水平国家级开发区。各开发区要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导向,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强化要素保障,化解发展制约因素;强化土地保障,争取土地“点供”指标,解决项目落户难问题;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策性扶持、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为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

4.2 完善“四大体系”4.2.1 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体系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政府办、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财政局、科技局、农委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外开放政策的制订、重大事项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议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各县区和开发园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继续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建立涉外部门、挂钩县区和重点外经贸企业的跟踪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基层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2.2 完善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撑体系

建议出台《关于铜陵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并使用好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实体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扶持,促进全市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市级配套资金,加强对中小实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实体企业申请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给予实体企业在出口信贷、收汇保障、资信评估、贸易融资等方面更多的支持;鼓励出口产品创新品牌,对企业争创自主品牌给予补贴;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创新融资方式,组织银行、担保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开展多渠道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基金”,用于对外向型企业的适当补贴和对铜陵外向型经济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和人员的奖励[8]。

4.2.3 完善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将开放型经济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更多地引进质量型指标,尽快出台《铜陵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目标考核以及激励办法》。利用外资方面,加强对大项目、龙头项目,技术层次、税收贡献等指标的考核;对外贸易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占比的考核,以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外投资合作方面,着重考核境外非贸易型投资、总包工程营业额;园区建设方面,加大对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集约发展、生态环保等指标的考核,全面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服务外包方面,切实加大“草根企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将外包业务纳入开放型经济考核,提升服务外包的“质态”。构建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组成的战略联盟,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职能,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公平贸易信息、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

4.2.4 完善开放型经济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铜陵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建设进度。通过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应急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向型经济的政策、政务环境;加快建立外向型经济信息数据库,重点围绕外向型经济政策、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外经贸人才等主要内容,努力建设外经贸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鼓励各类外经贸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规模;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等行业组织建设,促进行业自律,整顿和规范外经贸经营秩序,努力营造高效快捷的外向型经济环境。

4.3 发展“三大产业”4.3.1 发展加工贸易产业

一是要以铜基新材料为基础,培育发展铜加工贸易。二是以硫磷化工为基础,培育精细化工加工贸易。三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培育PCB加工贸易。四是以光电产业集聚为基础,培育光电加工贸易。五是要积极引进掌握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扶持光电产业园建设。六是要以纺织服装产业为基础,培育纺织服装加工贸易。

4.3.2 发展国际物流产业

一是要完善物流政策措施,建成与开放港埠以及公用型保税仓库相配套的国际物流园区,加快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服务的专业物流企业。二是要创新口岸管理体制,建立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力争建成皖中南地区国际货运集疏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业,形成高效畅通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三是要加快运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运、冷链物流及专业化货运模式[9]。

4.3.3 发展口岸服务产业

要大力发展贸易代理、报关报检代理、船舶代理、仓储运输、航运经纪、航运保险中介、航运信息咨询、外轮供应、外轮航修、海员接待等口岸中介服务业务,出台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国际物流公司来铜陵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贸易代理、报关报检代理、船舶代理等实体机构,促进铜陵口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关精神,结合铜陵市产业结构实际和“十二五”规划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剖析了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瓶颈问题。笔者对铜陵市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人才培养、政策环境、外贸外资企业受惠面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长时期的调查研究,经过分析比较后形成了系统推进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考论点,明确提出铜陵市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坚持“培育、优化、赶超、突破、创新”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支持铜陵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重点促进发展铜陵市加工贸易、国际物流、口岸服务等开放型经济产业的建议。

[1]刘娴.南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学报,2011,(4):22-25

[2]林春生.铜陵提速物流畅通“工业经络”[N].安徽日报,2011-08-21(12)

[3]铜陵市统计局.铜陵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4-03-21].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4/4/25/3669370345586.html,2014-03-19

[4]潘爽.丹东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50

[5]韦坚祥.推动广西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探讨:下[J].市场论坛,2007(7):16-21

[6]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铜陵日报,2011-03-17(14)

[7]蔡爱军,朱传耿,仇方道.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6-11

[8]田伯平.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体制、政策和环境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1(3):236-243

[9]李继樊.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的探索:来自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J].探索,2013(5):96-100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1.008

2014-04-28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专业’”(2013zy114)。

倪莉莉(1978-),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和电子商务。

F202

A

1673-2006(2014)11-0023-05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开放型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