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4-08-25 06:51周卫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王勃古诗文情感

周卫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优美的古诗文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面对的又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把古诗文教学和情感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会不会出现一种师生乐陶陶的喜人场景呢?会不会让学生在古诗文的洗礼下,心灵得以纯洁,情操得以陶冶?又或者会不会让一直困扰教师的德育工作柳暗花明呢?下面就浅述一下中学古诗文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两点价值。

一、陶冶性情,激发斗志

一位语文教育老前辈曾说:“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的确,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叙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它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背诵着《孟子二章》,学生神情肃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

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荀子的《劝学》、王安石的《伤仲永》、韩愈的《师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等,这些文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文言诗文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

格。

学习了蒲松龄的《狼》,学生明白了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文章教育他们对现实中的坏人、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习了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懂得了在集体中要顾全大局,要有团结合作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担当意识。《愚公移山》让学生明白了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使自然为人类服务;《陈情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忠君和爱亲是可以选择的,心灵的抉择在于你的价值观;《岳阳楼记》则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人翁精神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谏太宗十思疏》以浅显易懂的比喻告诉学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在学完王勃的《滕王阁序》后,我要求学生课堂交流发言:王勃在处境困厄时能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勉,作为当代中学生,在物质条件优裕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呢?交流的时间到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要一吐为快。有的说:“人生路上有喜也有悲,我们不应该患得患失,悲时要勉励自己,找出自己的出口;喜时要冷静面对,不能居高自傲,盛气凌人。”有的说:“人生难免有困境,我们不能因此而去钻牛角尖,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头脑灵活,开拓创新,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有的说:“我太欣赏王勃了,他是我的偶像,我要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为我的座右铭,在今后的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不气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爱我的人和我要爱的人太多了。”这些讨论、交流,不仅关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能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情感共鸣,整个课堂也因此变得其乐融融,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二、培养情趣,塑造心灵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文,品味作品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情感得以升华。

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节奏感强,语短意长,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刻意描写了理想中的山水,用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学生诵读这样的诗歌,会自然地被其中营造的清新空灵的意境所吸引,会自然地在心中构造人物活动的场景,并且对这种生活场景充满向往,会自然地明白“诗”是用来“言志”的,原来诗人喜好洁净纯朴的山间生活是为了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同样的,读《蒹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洁人格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豪迈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桃花源记》引起人们无限的向往,《小石潭记》带给人们不尽的留恋。同样是写水,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们看到了水一泻千里的气势。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这意境,怎一个“清静”了得?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我们展现了辽阔苍茫的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致。还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水又是多么绮丽,多么可爱啊!试想,如果没有这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供学生玩味品读,我们的生活是否少了点色彩,我们的情感是否贫瘠了许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否少了些许途径?

阅读古诗文,如品香茗,如饮醇酒,是那种沉浸在甜美之中的感受,那种情感得以瞬间升华的感悟。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王勃古诗文情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蜀中九日
情感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台上
一字千金王勃
王勃一字千金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