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学力培养、

2014-08-25 21:53陈芸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冠词学力教育工作者

陈芸

“学力”的通俗定义即学习的能力,其专业定义是个人在学识上达到的程度、学问上的造诣,不受学历的限制,表现出一个人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而达到的现有水平;二是指在现有水平上所具备的未来学习的潜力,即学习的实际可能性。学力不再是一种应试和记忆知识的能力,而是一种能充分适应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复杂环境的能力,它包括情意领域的内容。具备一定学力的人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更了解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对它们加以重组、创新和灵活运用。现如今,学力评价不仅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而且也是生活指导、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的依据。

学力包括基础学力和发展学力,还包括继续学习、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在知识更新不断提速的今天,社会愈发地关注个人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一个没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学历者也很可能走上社会后成为停滞不前的人。现在的用人单位录用人才再也不是简单地依据学历和文凭,而更看重内在的素质和能力。一项针对7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非常重视”的选项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和事业心(占78%)、科研和创新能力(占70.2%)、思想品德修养(占68.6%)和专业基础知识(占65.2%)。这透露出一点:毕业生学力的高低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首要用人标准。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地了解:学力是知识能力与发展潜力的统一。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英语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必要性,要注意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要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吸纳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自主吸纳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

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力,注意“以身示范”,时时渗透。比如说bring up,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抚养,养育”的意思,而不知道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呕吐”。我就将这两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呕心沥血抚养养育”,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又如spring up,学生们认为spring是名词“春天”,我就引导学生,根据普遍的理解,春天万物复苏,草木发芽,并利用汉语中的“如雨后春笋般”来帮助同学们共同得出该短语的另一个释义“大量涌现”,同时我也告诉学生,spring作为名词还有“弹簧”的意思,同学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当它作动词时,可以表达“像弹簧”般“跳起,跃起”。我常根据自己的联想,帮助同学们尽可能少费工夫多积累词汇,并提醒他们:只要能帮助自己记忆词汇的办法就是好办法,人人都应该开动脑筋,发挥这方面的才能,并互相交流。

学力的培养并非纸上谈兵,其实施关键是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强调突出亲身体验领悟的过程。英语的语法类别众多,内容丰富,所以可以挖掘学生学力的地方不胜枚举。比如说在英语纷繁复杂的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一改往日纯教师教授的方式,通过相关例子的大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别、思考、分析,概括出某特定类别的共通本质特征。比如说英语中最常见但也是中国学生最为困扰的冠词问题——名词前的冠词使用,我会建议学生们查阅词典上关于一日三餐的名词supper和dinner的区别的表述:The actual definition is that supper is the evening meal; dinner is the main meal of the day. They are often the same for many families. But dinner can be had at lunch if supper is a light meal.然后对于该表述自己分析区别所在,学生都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表示一日三餐的名词前面不需要用冠词,而泛指一顿饭的名词则需要冠词。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建议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学习伙伴的探讨后,归纳总结出一系列能够帮助记忆的口诀等。比如说零冠词口诀:月季星期节假洲,呼语头衔职务前,三餐球类惯用语,学科棋类名词前。另外,为了解决多个形容词修饰同一个名词时的词序问题,学生根据平时的试题,在前人归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得出以下实用口诀:好美小高状其新,颜色国料用途近。

学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培养并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语法进行消化,更应当关注学生阅读方面学力的培养。江苏省高考英语科目试卷满分120分,其中阅读的分值(包括完形填空20分,阅读理解30分,任务型阅读10分)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一半。由于阅读是读者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所以它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书面文字符号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听、说、写等综合能力的有力杠杆,所以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过多的形式主义、程序化的成分,更不能忽视语言学习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接触和使用习得语言。每当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我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自己设置疑问,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要能够透过表层的文字理解,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含义(推断性)理解和批判(创造性)理解。(吕良环,2003)要注重问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针对语篇段落、语篇主旨、作者态度等提出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着重于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力,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题材的语篇,注重语篇内在逻辑的结构系统,引导学生将语篇当成一个有条理的、上下意义连贯的、有机的语言整体来对待。语篇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上下文情境的把握来理解某些语言现象。比如说,要让学生明白正确分析句子成分对于语篇理解的重要性,可以与学生分享以下这则笑话:A man was standing at a bus stop eating fish and chips. An old lady and her little white dog stood next to him. The dog, excited by the smell of the fish and chips, started to bark and jump up on the mans leg. “Do you mind if I throw him a bit?” The man asked the old lady. “Not at all,” she said, “go ahead”. So the man picked up the little dog and threw it over a wall. 学生稍作交流便会发现,能否感悟该笑话的真正笑点在于如何理解“Do you mind if I throw him a bit?”这句话。此处老妇和男子对于a bit的理解是不同的。当学生弄清楚了老妇将a bit作为throw的直接宾语,而男子将a bit作为throw的状语,就可以明白同一句话为何会被两个人分别理解成“你介意我给你的狗扔点儿吃的么?”和“你介意我把你的狗扔出去一点儿么?”从而造成笑话。为了避免理解上类似的偏差,学生们就会注重培养自己根据上下文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拥有良好学力的人在不断增加、完善自己学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考,他们深知认识世界的本领是自己学出来的。有人认为,诸葛亮的“事必亲躬”是造成阿斗“扶不起”和“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主要原因。蜀之败败在后期缺乏人才,诸葛亮负有疏于培养人才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才”。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不仅是浅薄的,而且更具破坏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习者的学力,即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积极动脑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探寻有效的知识习得方法的能力,以及平和的学习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等。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冠词学力教育工作者
有无冠词 意义大不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浅谈法语中部分冠词和缩合冠词的运用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浅谈单数可数名词前不用冠词的几种情况
谈意思并列名词使用时冠词的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