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促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

2014-08-26 09:48泰安市编办
机构与行政 2014年6期
关键词:优化配置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一、坚持完善机制、严明纪律,切实强化总量控制

机构编制是重要的执政资源,中央和省明确要求要把严格总量控制作为一条底线。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指示要求,将严格总量控制贯穿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泰安市机构数量净减少78个,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为52:1,2011年以来财政实际供养人数分别比上年减少1181人、1496人。

一是抓制度,夯实基础。结合泰安实际,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明确编制使用管理的基本原则、步骤环节、纪律规定等。出台并实行机关事业单位核减人员通知单制度,建立人员编制动态核减机制,有效杜绝了“吃空饷”现象。着眼提升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撤一建一、只撤不建要求,始终着眼于服务发展最急需,充分论证,审慎研究,非绝对必需不再增设机构,新设机构所需编制全部调剂解决。

二是抓流程,规范操作。将编制使用审批规范为用编申请、用编审批、编制使用、落实编制、核销编制“五步走”程序,在明确用编审批工作流程的同时,建立起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审批程序,副处级以上机构调整事项,全部报省审批。县市区副科级及以上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的设立和调整,由县市区编委研究同意后报市编办按程序审批。

三是抓督查,严明纪律。将监督检查贯穿于机构编制决策落实全过程,完善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的“12310”举报受理平台,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县市区机构编制管理专项督查和乡镇机构改革专项检查。加强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等政策纪律的宣传教育,增进各界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态调整盘活存量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总要求,在严控总量的基础上,强化动态调整,科学配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着力服务科学发展。服从服务于发展需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科学配置资源。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城市规划、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需求,先后审核调整机构编制事项138项。在满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机构编制需求的同时,按照有减有增、动态管理的要求,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情况进行清理规范,对职责任务消失、萎缩或长期空编的单位,压缩或收回编制,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投放到发展最急需领域。

二是着力服务民生保障。适应人民群众公益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逐步强化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职能。近年来,先后调整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学前教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体制机制。重新核定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公立医院编制,并实行县域统筹,互补余缺,合理调剂,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近年来先后为市社会福利院、市120指挥调度中心等单位批准政府购买服务用工计划100余人,既节约了机构编制资源,也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还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

三是着力服务基层一线。积极引导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贴紧实际,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公共服务等研究上报机构编制事项。对符合改革方向、有利发展的事项,重点倾斜、优先解决。去年以来,共批准县市区机构编制事项56项,有效促进了县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坚持重点突破、探索创新,破题推进履职评估

职能、机构和编制三要素,职能是核心、前提和关键,只有准确界定职能,才能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编制。着眼全面提升职能精细化管理水平,2012年出台《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评估的意见》,2013年市县两级首次评估61个部门单位,进入全面铺开和结果有效运用的新阶段。

一是结合实际定内容。着眼机构编制工作定位,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三定”职能作为评估工作的重点,确定了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主要是围绕“是否细化”,切入职能精细化管理;围绕“是否落实”,切入职责履行;围绕“如何做的”,切入履职行为;围绕“效果怎样”,切入满意度测评;围绕“合理与否”,切入机构编制配置情况。科学合理的内容设计,确保了评估顺利实施。

二是着眼可行定指标。认真学习《山东省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办法》和市编委《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评估的意见》,坚持一致性原则,将评估指标的设定与评估目的紧密融合,增强可操作性、可行性,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最终细化为18个一级指标、70个二级指标,并设计了《泰安市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评估表》,包含评估核查节点154个。

三是严格程序抓实施。采取统一部署、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方式,将履职评估明确为确定对象、自我评价、实地评估、汇总分析、总结完善五个环节。统筹考虑改革形势、体制机制调整急需程度、机构编制配置等情况,去年首批确定10个市直部门、县市区51个部门单位开展了实地评估。评估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听、查、谈、看、议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角度掌握情况、听取意见。2013年10月省编办在泰安市召开全省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座谈会,泰安市编办作了典型发言。

四是强化运用重实效。评估结束后,总结评估情况,并向市编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专门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分析,建立整改落实台账,按照“挂账销号”要求,分别提出解决办法和工作措施,分批次分步骤抓好整改提升。比如对奶吧监管等职责边界不清的问题,结合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整明确;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科室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重新进行了调整理顺;对离岗占编不能补充人员等一时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向有关决策机构提出合理化建议。□E:FQJ

关键词:机构编制 管理创新 优化配置

猜你喜欢
优化配置机构编制管理创新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