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拉的自我解放

2014-08-26 10:41纪文越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纪文越

摘要:作为一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勇于打破传统的社会对于黑人女性的解读,其代表作《秀拉》就是通过女主人公对于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种族,文化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艰辛旅程。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分析女主人公秀拉寻求自我,选择自由解放的传奇人生。

关键词:秀拉;存在主义;寻求自我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秀拉》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坛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1931- )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然而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中的存在主义对莫里森创作的小说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影响。小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秀拉这个来自“底层”的黑人女子一系列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荒诞行为。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解读秀拉的寻求自我解放的过程。

一、 社会压迫中的自我解放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就曾经鲜明的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萨特,2007)。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在20世纪的大背景下,西方社会对于黑人的歧视可是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小说《秀拉》的女主人公就是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由于奴隶制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秀拉》一开篇所描写的“底部”黑人社区,连地名都带有歧视意义,它更是反映了美国黑人即便是在奴隶制已经废除后仍遭受种族歧视、欺骗和剥削这一不争的事实。

社会上习以为常的女性心理气质、性别角色乃至社会地位状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男权社会所造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压制效果。(刘海平,2002:586)秀拉时代的女人不仅饱受白人的歧视,也遭受了来自黑人男人的压迫。在少女时代,“她们发现自己不是男人也不是白人,自由和成功对她们而言是禁止的”,无形之中女性被吞没在一种贪婪、饥饿的男性目光中。然而,秀拉并没有默默接受这种现状。

在既不是白人又不是男人,一切自由和成功都没有她们份的社会里,黑人妇女屈从于“女人”,为男人而活。女人的“身份取决于各种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这个词” (张京媛,1992)。但看似柔弱之躯的秀拉否定了这一切,她化身成为一名义无反顾地寻找自我、发掘自我,挑战传统观念、追求自我价值的悲壮勇士。秀拉作为一个黑人女性,敢于挑战强加于她身上的枷锁,打破所有的界限和黑人女性的生活窠臼。

二、 家庭中的自我解放

存在主义强调的存在的概念不是指一般的人、人类的存在,而是指具体的、个别的人的存在;不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某个人的具体存在,而是指孤独个人同自身的关系,他的自我感;不是指个人对自身的理性认识,而是孤独个人的非理性的情绪体验。(萨特,1998)

秀拉所生活的这个大家庭,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美好,每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都有着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存在”,让秀拉从小就将孤独的性格的铸就在内心中,没有家庭成员的关怀,她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自此,这由深刻体现了存在主义的中强调个人的那部分。

秀拉的祖母夏娃是一个极其强势的人,为了养活自己的三个孩子,故意撞火车弄到了一大笔保险金。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的夏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女性不能独立于男性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经济的神话,而这种独立意识渐渐深入到秀拉的内心中。所以一句“我不想早就什么人。我只想造就我自己”也尽显了她这种独立的性格。其实夏娃在潜意识里还是依赖男人的,所以在她看来,排斥婚姻生活的秀拉是一个异类。可秀拉也充分了解祖母的品性,先下手为强,将祖母送入了养老院。从此,秀拉便在那所空荡荡的大宅子里开始了自己的放荡生活,也是秀拉的母亲汉娜对男人肉体的依赖则促使了秀拉对性态度的开放。当她说“我爱秀拉,我只是不喜欢她”,她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这句话,促使十二岁的秀拉意识到:你不必爱任何人,不必对任何人负责,只要对得起自己。以至于后来秀拉眼睁睁瞧着母亲被烈火焚烧。

在家庭的影响之下,秀拉逐步形成了坚韧独立的性格,存在主义所强调的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让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畸形家庭的秀拉有了更多的体会,她摆脱家人对她的一切束缚,冲破了传统家庭观念的禁锢,为她另类的人生添了传奇的一笔。

三、性格中的自我解放

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主张是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存在主义大师的萨特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抉择,人的存在价值有待自己去设计和创造,选择的自由是人的存在价值论处境多么恶劣,人仍然可以按自己的意志独立思考,追寻人的尊严和价值。

秀拉牢牢地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屈的性格造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她可以被视为“底层”生活的异类,目睹了奈尔对生活的妥协之后,她更加决定不走祖辈的老路,不要成为家庭妇女。在看似放荡不羁的生活里,却隐藏着秀拉对于追求男女平等、打破男尊女卑生活格局的渴望,她是一个性格果敢刚毅的新时代女性。

莫里森洞察了存在主义人的自由性的精神和实质,将其成功运用到她的作品《秀拉》中。在看似与存在主义貌合神离的写作中,其实作者处处让主人公秀拉彰显存在主义的光芒。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可以容忍男人不负责任地占有女人、抛弃女人,而女人这样做则被看成是邪恶的。秀拉相信自己,勇于冒险挑战传统,乐于尝试任何事物,大胆追求原本只属于男性的权力。莫里森将这种冒险精神称作男子气,她说:“他们创造自身,希望发现自身。这种气质在女性身上也有。秀拉在这方面是男子气的。”

四、 结束语

有人说秀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笔者确认为,无论是她对性的开放还是对家人情感的冷漠,都彰显了这位黑人女子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性格,这是对传统社会的封建思想的巨大讽刺。莫里森着重大量的笔墨来描述秀拉的放荡的生活,并谈论了女主人公自身对性关系的看法和感受,并试图以此来揭示人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内在本质。秀拉的自我解放,意在争取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强调女性实现内心世界的自由,这种看似极端的手段却又将女性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Morrison,Toni. Sula [M] (1973) . New York: Alfred﹒A﹒Knopf,2002.

[2]Taylor-Guthrie ,Danille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M].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Jackson. 1994.

[3]刘海平,王守仁. 美国文学史 (第4卷)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萨特. 存在与虚无(修订版)[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5]萨特著. 潘培庆,汤永宽等译. 萨特哲学论文集[C].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4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浅析《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存在主义之思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