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14-08-26 10:41王凡华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伊甸园牧歌百合花

王凡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雅歌》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歌集,曾经对其应否收入《圣经》还存在过争议,因为它似乎和信仰上帝没有什么关系。但最后《雅歌》还是被收入了《圣经》,并作为“五经之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被后人誉为“歌中之歌”。历来对《雅歌》的体裁也存在争议,一是认为其是一部恋歌集,二是认为其是牧歌,还有一种认为其是戏剧。朱维之先生倾向于最后一种。但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其是一部洋溢着盎然春意的恋歌集。因为《雅歌》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看,都在极力诉说着有关爱情的种种遐思,传达给读者一种充满甜蜜爱意的田园牧歌美。无怪乎朱维之先生称,“它是希伯来文学的一枝奇葩,是最鲜艳的花枝” ①。

笔者准备从创作手法的角度来试着解读《雅歌》,感悟其田园牧歌般的美。首先,从抒情方式来看,《雅歌》是格外直抒胸臆的,所以表现出来的风格是热烈奔放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和《诗经》里的《关雎》对照着来看,其特点就会一目了然了。我们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在表达爱意时,是通过先描写河里面的两只鸳鸯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来烘托出青年男女相爱的美好氛围,继而再说美好的女子啊,是男子追求的对象。这也就是兴的手法,它是通过言他来带入,然后才抒情,所以给人一种委婉含蓄,敦厚淳朴的感觉。再来看《雅歌》,“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甚美丽!你的眼好像鸽子眼”“我的良人哪,你甚美丽可爱!我们以青草为床榻,以香柏树为房屋的栋梁,以松树为椽子”。我们会发现它抒情特别直接,就好像热恋中的情人面对面说出的炽热情话。其实它是用了西方一种叫顿呼(Apostrophize)的方法,即省去带入,直接抒发情感,所以它会拉近读者与抒情主体的距离,让读者更加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主人公的感情。所以《雅歌》读来是那样的情绪饱满,感情炽烈,像一对热恋的小鹿在草地上不断奔跑。

比喻是《雅歌》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方法,几乎随处可见,而且这些比喻许多既精妙又充满韵味。比如”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印记和戳记喻指爱之切,永不相忘。爱情本来就是生命力旺健的体现,把爱力的坚韧比作死之坚强,即把一个事物和它的对立面相比,取两者都有的强健这一点捏合在一起,实在新颖别致,无比精妙。例如“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在荆棘中,这是一个对比色彩很浓的画面,这个画面充满张力,让我们去禁不住想象这女子是何等的美丽,纯洁,与众不同。再例如“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在荆棘中,这是一个对比色彩很浓的画面,这个画面充满张力,让我们去禁不住想象这女子是何等的美丽,纯洁,与众不同。再者例如,”你的双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对小鹿,就是母鹿双生的”,“你的肚脐如圆杯,不缺调和的酒。你的腰如一堆麦子,周围有百合花”,”你的头发如同山羊群,卧在基列山旁”。这些比喻都很精妙,而且这些比喻的喻体小鹿,酒,麦子,百合花,羊群,基列山,都和田园放牧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古希伯来人主要靠畜牧业为生,所以这些比喻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而这些喻体组成的一个个画面或意象处处充满了田园牧歌般的美,让我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再者,《雅歌》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方法,比如排比,对偶,反复。这些修辞也对行文的传情达意起到了不了替代的作用。首先,我们来看排比,“他的头像至精的金子;他的头发厚密累垂,黑如乌鸦。他的眼如溪水旁的鸽子眼,用奶洗净,安得合式。他的两腮如香花畦,如香草台,且滴下没药汁。他的两手好像金管,镶嵌水苍玉。他的身体如同雕刻的象牙,周围镶嵌蓝宝石”,这样排比式的比喻还有很多,它们可能不像标准的排比那样整齐,但却依然气势磅礴,读来酣畅淋漓。接下来,还有对偶修辞,比如“你的两腮因发辫而秀美,你的颈项因珠串而华丽”。《雅歌》中有不少是句子这样的,两句或几句都是句式特别相似的,这样无论是阅读还是朗读都增添了很多美感。最后,看一下反复的修辞,比如“我的良人下入自己园中,到香花畦,在园内放牧群羊,采百合花。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属我,他在白合花中放牧群羊”。这种反复甚为巧妙,前四句构筑了这么一个良人在香花畦中边采百合花边放牧群羊的美好场景,然后强调我和两人彼此相爱彼此相属,最后用一句话再把良人在百合花中放牧群羊的美好场景强调了一遍。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的美感。其实无论是排比,对偶还是反复,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情需要而控制行文节奏的方法,它们是为更好地抒发感情而服务。而且它们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

正如弗莱把《圣经》称作“伟大的代码”一样,《圣经》中是充满隐喻的,《雅歌》自然也不例外。“隐喻的意义,像神话一样,对我来说有一种原本的意义和一种引申出来的意义”②。笔者认为《雅歌》和《创世纪》里的伊甸园是有关联的。首先,两者都有一种乐园性质。伊甸园本来是上帝为人类第一对夫妻创造的一个美好乐园,亚当和夏娃在里面快乐地生活着,亚当所说的:“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成为了圣经中第一首爱情绝唱。《圣经》对伊甸园的直接描述以后形成了一种伊甸园文学传统,尤其是在描述伊甸园的风光和爱情方面。《雅歌》正是继承了这种文学传统。这也说明伊甸园作为人类曾经拥有过的美好乐园的一种记忆,存留了下来。而《雅歌》所创设的这个乐园有着明显的伊甸园色彩,男女主人公谈情说爱的场所本身就像是伊甸园一样的场景中。如“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我们早晨起来往葡萄园去,看看葡萄发芽开花没有,石榴放蕊没有;我在那里要将我的爱情给你”。男女主人公在自然的乐园中炽烈相爱,很像未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所以“《雅歌》的乐园不仅是一个有形的充满感官之美的乐园,也是一个无形的精神乐园,象征着人类对已失去的伊甸园的一种美好追忆”③。因此,《雅歌》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篇章,它和整个《圣经》的巨大意象群是有着莫大联系的。所以,我们还应该看到《雅歌》文本之下的隐喻,去和它的整体叙事背景相联系。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在《雅歌》这种田园牧歌之美背后,还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意味时间意味,所以这种美也变得分外厚重了。

综上所述,笔者从《雅歌》的抒情方式,比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法,意象和意境以及隐喻手法等方面试着去浅析了它的田园牧歌般的美。如果仅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必定不能真正地理解《雅歌》的美,因为《圣经》是一个整体,任何断章取义地理解可能都会流于肤浅。而且笔者自知水平有限,定有很多疏漏肤浅的地方。但有一点确凿无疑的,笔者真正认为《雅歌》有田园牧歌般的美,是全人类的精神宝藏,值得每个人去品味。

注释

①参见朱维之著:《圣经文学十二讲》1989年版

②参见 诺思洛普·弗莱著:《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1997年版,第90页.

③参见 赵津琎 《旧约·雅歌 中的伊甸园意象》2011.

参考文献

[1]朱维之.圣经文学十二讲[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加拿大] 诺思洛普·弗莱 .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伊甸园牧歌百合花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伊甸园
百合花
漂亮的百合花
牧歌的秋天
那拉提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