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舞者

2014-08-26 10:41李艳霞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存困境

李艳霞

摘要:史铁生的作品多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人的精神残疾。小说《命若琴弦》正是这一特征的代表:通过对两个瞎子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描述,引出关于生命的思考,得出“生命意义在于过程”的哲思。这一哲思融合作家亲身经历,贯穿作家整个创作过程。

关键词:《命若琴弦》 生存困境 精神困境 生命的哲思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作家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一颗璀璨而不耀眼的星,以其特有的光芒和温度,点亮了一片夜空,温暖着众多读者的心灵。他肉身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与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尤其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对“残疾人”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体现出浓重的哲理意味,同时也笼罩着一种宿命的感伤。可以说,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的思想。小说《命若琴弦》就是写两个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及从困境中获得生命意义的故事。

一、《命若琴弦》透露的生命哲思

“苍苍茫茫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①小说开头就充满着神秘的寓言意味,讲两个以说书为生的瞎子行走在大山中,头顶上太阳正热、脚下黄土呛人。大山、黄土道出了两个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这样贫瘠艰苦的环境下的两个瞎子,其生存困境亦可想而知。“盼了五十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老瞎子做的所有这些,只为盼着能在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拿出药方,重见光明。小瞎子也一样,对爱情的憧憬让他活得开心。他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幻想和期待。然而命运并不垂怜原本不幸的他们,在老瞎子得知药方是一张白纸而万念俱灰时,小瞎子也因兰秀儿的出嫁而伤心欲绝。生存困境不能真正把人打倒,而精神困境却能致人于绝望的死地。令人欣慰的是,老瞎子最后明白了师傅的苦心,“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于是他延续了这善意的谎言,让小瞎子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小瞎子要重复同样的故事,但生命的意蕴也同时浮出水面: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它的意义与价值就在行走的过程。而要行完这个过程,必须得有一个目的,哪怕是虚设的。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

二、史铁生对生命的追思

(一)思考自身的困境。史铁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是一个深刻的的思考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他最早思考“生命意义”当然是从致残疾后跌入命运低谷开始的,“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耐心和的方式想过我为很么要出生。”②“活,还是不活”对这个问题的千百遍思考后,他明白到,他自己和别人存在着不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那就活下来同命运作抗争,在抗争中获得尊严和幸福。所谓“幸福”,本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而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感受,所谓幸福主要是心的幸福,是心在超越自我局限中获得的自由和骄傲。超越局限、追求幸福如果是目的是动力,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实现这目的,也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二)思考人类共同的困境。作者在《我与地坛》中写到经常去的一个地方,去那里打发时间,在那里沉思生命、在那里观察人生。也是在那里,作者遇到许多同样不幸的人,不得志的长跑家、漂亮却是弱智的女孩,理解了忍受着同样甚至更强烈痛苦的母亲。经历了莫大的苦痛,怀着慈悲的心怀看身边的世界,史铁生看到了自己不曾看到、许多别的人也不曾看到的东西。史铁生发现不只是不幸的自己有局限,而是人人都有局限,不只是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中,而是人人都处于困境之中。这就是说,局限,困境不是残疾人独有的,而是人类都有的。“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成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于是,史铁生由对自身困境的思考转向了对人类共同困境的探索。

(三)思考如何应对困境。“上帝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吗?要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要没有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且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这苦难。存在本身需要它。”③既然意识到困境了,又改怎么对待困境呢?要想化困境的痛苦为幸福,必须从精神上进行超越,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精神只是一种能力。而灵魂,是指这能力或有或没有的一种方向,一种辽阔无边的牵挂,一种并不限于一己的由衷的祈祷。”④ 史铁生将思考目光投向对全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关怀。“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灵魂。”对“怎么对待困境”的思考,使他发现了最终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三、贯穿史铁生创作的生命思索

上帝将史铁生的双腿拿去,而他用借自己的双腿,用自己的思考开辟出另一条路,一条通往人类灵魂家园的路。在通往那里的路上,他看见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并将这些思考转化为文字传达与我们。他的作品始终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光辉,在《我与地坛》中,他忍受着死的煎熬,对死产生一种特殊的认识,通篇透着哀伤与忧愁的情绪,获得了形而上的解答。《原罪宿命》中即将出国读博士的“我”,在碰到一只茄子后人生轨迹发生大转变。《第一人称》中树下的姑娘偶然成了“我”的妻子。这些都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突如其来的偶然及命运注定的安排的深深思索。《务虚笔记》以独特的文体,站在存在的高度关照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彰扬“爱”的价值。《病隙碎笔》则集合了人类精神领域的所有困难命题,谈存在、谈意义、谈信仰、谈灵魂,诠释和解答人的精神困惑,人的思想光辉和生命价值在作家笔下得到彰显。可以说,关于生命的思考贯穿史铁生创作的全过程,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小说《命若琴弦》以一个充溢着寓言意味的故事传达了作家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得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答案。这一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不是一步达成的,而是史铁生融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对生与死、人生与命运的追思中渐渐得到的。对生命的思考贯穿作家的创作全过程,体现在作家的每一个作品中,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写照,透露着作家人文关怀的温度并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辉。史铁生始终关注着人的精神领地,告诉人们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正如他的小说篇名“命若琴弦”,人活着要心有所系,心弦要有两个点,一个是追求,一个是目的,心弦拉紧了就能弹出动听的人生乐章,人应该拉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作家史铁生拉紧了自己生命的琴弦,在人类灵魂的舞台上舞出了绝妙的舞姿,用写作的琴弦和灵魂的舞蹈为读者献上了命运交响曲。

注释

①《史铁生代表作》,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93

②③④同上,231、244、289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写作之夜[C].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C].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刘勇.史铁生《命若琴弦》的启示[J]. 教书育人,2002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生存困境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女性的生存关系及其困境
云梦皮影戏的生存困境和传承创新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论被拐卖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新写实小说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乡村生存悲剧的伦理审视
当代中国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