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画像》中潘西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2014-08-26 10:41陈亚男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

陈亚男

摘要:《贵妇画像》这部小说被许多评论家们认为是亨利·詹姆斯最出色的作品,自其出版以来,已经有很多评论家从不

同角度对此作品进行了解读,近年来也有不少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了该作品。然而,这些解读大都集中在主人公伊莎贝拉身上,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潘西这一角色。本文作者认为潘西是该

作品中最具有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一般特征的人物,她比伊莎贝尔更能代表当时社会女性的思想状况,对于研究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思想状况及所受男权压迫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基于前人对该作

品的研究,在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潘西这一角色进行解读,旨在通过对潘西这一男权社会受害者的深入剖析,加深读者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了解。

关键词:女性主义;父权社会;潘西; 男权压迫

Abstract:In his The Portrait of A Lady,Henry James is devoted to the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 Isabel Archer. This novel is one of his most popular ones and is regarded by many

critics as his finest. Since its publication,it has been undergone various criticisms and interpretations. Many recent critics reread this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However,their studies almost exclusively focus on the protagonist Isabel. There has been few thorough study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Pansy Osmond whom the author

perceives to b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ctorian women who are victims of the patriarchy society,which makes Pansy worth being studies. Therefore,the author will conduct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 Pans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which will hopefully give the read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ictorian women in general.

Key Words:Feminism; patriarchy; Pansy; oppression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一.引言

《贵妇画像》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从其1881年出版至今,该作品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小说中塑造的潘西这一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女性形

象及其成因,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当时女性所遭受的种种压迫。

潘西是小说主人公伊莎贝拉的丈夫奥斯蒙德与摩尔夫人的私生女,从小在修道院长大。她爱上了爱德华,但她势力的父亲奥斯蒙德因爱德华社会地位低下且无丰厚财产而拒绝让潘西与他交往。奥斯蒙德

在潘西一出现反叛的征兆时便将她送回修道院,以期她在修道院的教育下再次成为自己听话的好女儿。小说最后并没有给出潘西与爱德华爱情故事的结局,但是可想而知,除非势力的奥斯蒙德能将女儿

的幸福放在首位、尊重女儿的选择,或者爱德华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条件有很大的改善,否则顺从父亲的潘西是不会与爱德华有结果的。

国内学术界对这部小说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其研究历久弥新。一些人对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做了研究,如对詹姆斯作品中 “国际主题”以及欧美文化冲突的研究,对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研究,也有人将其

作为成长小说研究,最多的就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了,如小说中的女性话语权,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女性的困境与自由。但评论家们对该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停

留在对伊莎贝拉的研究上,有些评论中提到了潘西,但是鲜有对潘西这一角色的深入研究。正如詹姆斯自己在该作品的前言中所写的那样,他对其他角色的刻画都只是为了更好的给读者展示主人公伊莎

贝拉(詹姆斯xxxvii)[1],但是,潘西虽是配角也值得研究,她的形象却比伊莎贝拉更具有当时女性的共性,因而更具有代表性。潘西就是维多利亚时期大众女性的一个缩影,对研究父权社会中女性

普遍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希望本文的分析不仅能使读者更全面的认识潘西这一角色,还能让读者对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普遍状况有初步认识。

二.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形象

维多利亚时期,男性主导着社会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导着女性的生活。在这种父权社会中,女性处处受男性的压迫,就连她们应该具有哪些品质都是由男性主导的社会习俗所规定的。女性在法律

上受保护的程度劣于男性,经济上主要依靠于男性,活动范围主要限于家庭,一个女人的定位取决于她的家庭角色,而且女人们也渴望成为这样一位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维多利亚时期,社会传统习俗对于女性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19世纪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作“公主”[2]很好的描绘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观:

男人驰骋战场,女人打理家务;

男人手握利剑,女人穿针引线;

男人抛头露面,女人温柔贴心;

男人喜好发号施令,女人向来遵从逆顺。

从丁尼生的诗作中不难看出当时对于不同性别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孙绍先认为,这种劳动分工本质上也是父权制的派生制度。(367)[3] 在当时,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被认为是“次等

公民”,仅适合从事“次要”工作;而男性则从事着“高贵”、“重要”,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工作。著名的英国女权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在“女人的职业”[4]一文中借用考文垂诗歌中的“

屋子里的天使”来喻指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她温柔可爱,善良无私。她擅长持家,富有牺牲精神……她没有思想,没有渴望,只会附和与赞同。她最为引人注目的——不必说——是她的单纯……维

多利亚女王时代末期,每间屋子里都有这样的天使。”当时,女性的活动范围主要限于家里,大多数女性也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们的一切满足感、成就感都来自家庭。在男

性主宰的父权社会中,男性按照他们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为为女性制定了一系列行为准则、生活准则、道德准则,然后要求女性去遵从。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受教育的状况与前一世纪相比虽已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教育体系也是由男性所掌控,因而,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侧重于对其家务能力的训练,如缝纫、熨烫、烹饪等,目的是教导女性

如何成为一个“贤妻良母”。(Spielvogel 425)[5]本应旨在开化公民的教育此时也成为了男性压迫女性的工具。

正如孙绍先所说,在父权社会背景下,男性主宰、女性服从和男性优越、女性低劣的范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结果,而非自然的秩序,这种范式影响着每个出自父权家庭的人,本文要讨论的《贵妇画像》

中潘西这一女性角色,便是深受这种范式影响的又一个父权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受害者。

三.对潘西形象及其成因的女性主义解读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潘西这一形象可谓是当时男性们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正如詹姆斯在小说中所刻画的,潘西的形象代言词,即其主要性格特征,就是“顺从”、“听话”、“天真”、“纯洁”

,完全符合男性对理想女性的要求,活脱脱一个伍尔夫笔下的“屋子里的天使”,既是他父亲心中的理想女兒,也是爱德华眼中的理想妻子。

潘西从小被父亲奥斯蒙德寄养在修道院,修道院的传统、保守教育将她完全打造成了她父亲想要的那种会对他言听计从的乖女儿。潘西形成了服从任何她眼中的“权威人士”的习惯,她压抑自己的真实

情感和自我需求去迎合别人,去取悦于别人。这样的潘西完全没有自主性,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要征得“权威人士”的许可。潘西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时刚从修道院回家,她连在花园里采枝花答谢

送她回家的两位修女都要先征询父亲的同意。随后,潘西想在这两位修女离开时去送她们,但摩尔夫人一用“权威人士”的口气让潘西陪她待着,潘西便无法抗拒地选择服从她。当潘西想要为客人沏茶

时,她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她的行为是否能让她的父亲开心。她总是把取悦别人放在首位,就算她要自己做决定,那也是做她认为能够取悦别人的决定。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处理与爱德华关系的方

式。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是不应该有渴望的,包括对爱情的渴望,因而尽管当时潘西对爱德华很有好感,如果爱德华不主动表白,潘西是绝不会对他表明心迹的。当潘西父亲觉察到他们的感情后表现出

不满及不悦时,一贯趋于取悦别人的潘西便忍痛割爱,屈从于父亲的权威。

如同潘西一样,大多数女性并未意识到自己处于男性的压迫之下。这些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之下,不仅服从纪律,而且遵从着男性制定的各种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孙绍

先,365)[3]潘西也是如此,她并未意识到父亲让她接受的教育只是为了制造出一个“驯服“的女儿,她甚至将自己的这种“驯服”视为一种美德而炫耀于人。在小说第22章中,当摩尔夫人对潘西接

受的这种驯服教育表示满意和赞赏时,潘西还迫不及待地以骄傲的口气告诉摩尔夫人自己很会顺从别人。正如小说主人公伊莎贝拉——一个具有独立与反叛意识、追求自由的女性——对潘西的评价:潘

西是一个没有自主意志、没有能力去抵制习俗、没有意识到自身重要性的屈服于女性命运的受害者。在潘西身上生动的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两性关系——男性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女性是卑微顺

从的仆人,女性的主要职责就是取悦男性。(Spielvogel,241)[5]

潘西该性格特征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正如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所阐述的观点,“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qtd. in Selden et al.,127)[6]

潘西的成长环境有意或无意地将潘西塑造成了我们在小说中所看到的样子,可以说,是来自不同方面的压迫使得潘西形成了这些特征。

一方面,对女性的压迫来自于男性,在潘西的情况中主要就是她的父亲。亨利·詹姆斯在小说中多次用“顺从”(submissive)和“被动”(passive)之类的词来描绘潘西,她的这些特征都是在修道院

受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是她父亲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潘西的一种手段,后来潘西因为对爱德华的感情而稍微表现出一丝反叛的端倪,她的父亲便立马把她送回修道院,以期通过修女们的引领使潘西做

回那个听话的乖女儿。潘西的父亲奥斯蒙德自己也曾对摩尔夫人坦露,让潘西在修道院长大就是为了消磨潘西的个性、让她学会服从,修道院充当了潘西父亲对潘西进行压迫的帮凶。奥斯蒙德从来没有

考虑过潘西的感受,他认为潘西的想法都无关紧要,因此他便肆无忌惮的去操控自己女儿的婚姻,操控自己女儿的人生,并且认为潘西肯定会按照他期望的方式去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长大的潘西,已

经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被父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价值观毒害了。

另一方面,潘西生活中的这些女性也是她所受压迫的另一个源头。“深受父性制文化毒害的女性会自觉地将男性对她们的要求变成她们对自己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使她们自己安心于自己的奴隶地位,

而且还会充当她们的压迫者的同盟,成为压迫其他妇女的一股势力。”(张岩冰,179)[7]我们来看从詹姆斯这部小说中摘出的三个例子:

1. “孩子,你要服从你的父亲大人,” 修女对潘西说.。(249)

2. 伊莎贝拉说,“你(潘西)当然要服从他(奥斯蒙德)”。(343)

3. “我很高兴这些修女们教会了你(潘西)如何去服从,”莫尔夫人说到,“好女孩儿就应该这样。”(253)

可以从这三个例子中看到,这些女性也在不断地向潘西灌输着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以奥斯蒙德为代表的父权压迫者的同盟。凯特·米勒认为认为历史上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一

直是一种权利支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恰是我们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压迫关系。父权社会的社会系统本身就有助于促使女性屈从于男性,而这种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在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限制女性。(

364)[8]女性应该服从男性这种观念已经在女性心中根深蒂固了,这些女性自己正是聽着这些教导长大成人的,这些观念已经得以内化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因而她们从未质疑过这些教导,从

未质疑过这些传统观念。上面例子中提到的修女,伊莎贝拉,摩尔夫人,都是生活在这种父权社会中的,已经不同程度地被“驯服”,被“驯服”的她们现在又充当了奥斯蒙德的帮凶。

四.结论

本文通过《贵妇画像》中潘西这一配角的形象分析,为读者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深受父权社会价值观毒害的典型女性形象,无私、被动、服从、喜欢取悦他人。男性在父权社会中完全的充当了女性

的压迫者,而女性在成为受害人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了男性的帮凶。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其“屋子里的天使”,这位天使的形象就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女性所受的压迫。时至今日,女性的境况

虽已大有改善,但当代女性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正待遇,女性问题依然存在,女性问题的研究道路依然漫长。

(文中英文文献翻译均出自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美]亨利·詹姆斯. 贵妇画像. 北京: 外研社,1991.

[2][英]艾尔弗雷德·丁尼生. “公主”[DB/OL]. ,2012.12.06.

[3]孙绍先.“女权主义”[A]. 赵一凡等. 西方文论关键词[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62-375.

[4][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人的职业”[DB/OL]. ,2012.11.27.

[5][美]斯皮瓦格尔. 西方文明简史[M]. 第三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英]拉曼·赛尔登.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 第四版. 北京: 外研社,2004.

[7]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8][美]凯特·米勒. 性政治[M]. 伦敦: Virago,1977.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
Body Wri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 in The Company of Wolves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13
Comprehens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From Pride and Prejudice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大众女性主义”为何流行?
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