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聪明人

2014-08-26 10:41王义德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府沙僧西游记

王义德

摘要:通过对现行版《西游记》的仔细揣摩分析,得出沙僧的人物形象分析新观点——“中国社会真正的”聪明人形象。本文

通过对立足于取经队伍整体,在各主要形象的对照与联系中,通过内部矛盾的演化过程把握沙僧性格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发展,结合实际,挖掘沙僧新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沙僧;城府;挑担;谨慎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数沙僧最不起眼,论资排辈,他居于老末。作者吴承恩构思主要人物形象体系,将他安设在取经队伍的次要位置上,用墨量少而色淡。不过,只要我们挣脱惯性思维的桎梏、立足于

整体角度去深掘其形象内涵,即可发现,沙僧形象决非可有可无,他不仅是一个血肉饱满、具有个性的典型人物,而且还是《西游记》主要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种“聪明人

”的形象,或者用一个不太好的词语,既是有“城府”之人。何为“城府”:“城府”特指人们在待人处事时的心机,心无城府即为人坦率。如此看来,城府的深与浅代表着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

机的多与少,沙僧无疑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和尚。

《西游记》电视剧中,沙僧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个沉默寡语、憨厚老实,没多大本事之人。沙僧在取经路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来看,十分平庸,

没有什么亮点。他不断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既无创新,又无重要成果。最后西天取经回来,却与有能力的师兄们一起论功行赏,功德圆满。有人不禁要问:凭什么呀?深思过后,我以为沙僧才是真正

的聪明人。

首先我们说一说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去的目标与动力,从中看看沙僧是如何想的。沙僧一出场(第八回)就对菩萨遵命唯谨,对“前程”处心积虑。观世音奉旨去长安,一路上收归悟净、悟能和悟空,孙大圣“

愿入法门”是残酷现实所迫之下的一种权宜,有他后来的藐视佛法的行为可证;八戒对菩萨的“前程”理论,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很不以为然;三人中只有沙僧“连声诺诺”,特地请教观音:“但恐取经

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可见,拜唐僧取真经、功成复职的“前程”正是他孜孜追求的理想。为这一理想的实现,做了唐僧小徒的沙和尚开始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其次我们从沙僧的工作说起,由于电影电视的误导,《西游记》主题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已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但《西游记》挑担人是谁?牵马人又是谁?还是一个不曾广受关注的话题。陈大

康先生在《<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一文中认为,挑担这个问题“《西游记》的作者却很重视,自取经启程,他几乎每回都要提到那堆行李”,“作品中反复描写的挑担,涉及到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

关系的揭示以及某些计谋的设计,所以这个话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深入研究”。《西游记》第十九回写八戒加入取经队伍后,就“遂此收拾了一担行李,八戒担着”。从此之后,挑担就成了八戒的专

职工作了,同一回末乌巢禅师所云:“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也已明显暗示了整个西去之路是由八戒挑担子。第一百回,三藏向太宗逐一介绍取经成员时说八戒: “一路上挑担有力,涉水有功。

同回末,如来分封五众时对八戒说:“念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挑担有功”四字是对八戒西天取经功绩的权威认定。而如来对沙和尚的最终鉴定却是“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

正果,为金身罗汉。“沙和尚的功绩评语中没有挑担,只有牵马!这是《西游记》在最后一回里为照应全书情节对西游人物的准确概括和全面总结。沙僧是一名牵马之人,放到现代就是领导的专职司机

以及贴身保镖。好的,我们先把沙僧的工作岗位放在这里。

好了,我们将以上两点串成一条线,渴望“前程”的小徒弟沙和尚可能经过一系列的争取之后成为了取经队伍中唐王李世明御弟,大唐僧界总“扛把子”唐三藏的司机加上贴身保镖,我们再来看第三点

在整本书中,降妖除魔之时我们最多看见的是孙悟空,其次是猪八戒,最次才是沙和尚。难道是沙和尚没本事才每次看守行李物品以及马匹么?我们切来看一段描写:九齿把,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篷,那个是滴下卷帘将。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这一个把去探龙爪,那一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战。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

,一个是秉教边持修行将。两个从水中打出水面,又从水面打入水中,来来往往,不知斗了多少个回合,不分胜负。争强好胜的猪八戒也不得不承认:“难!难!难!战不胜他,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

个平手。”不仅他们的本领分不出你高我低,连他们各自使用的兵器—钉把和宝杖,作者也故意写成八两半斤。不难看出,沙僧也是武艺高强的,因为无论如何观音也不会找一个半吊子来保护自己的任务

对象。我们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个人保护主义,看似忠厚老实的沙和尚在危险来临前从未说过散伙,后退,但是也没有经历过最危险的挑战与力挽狂澜的壮举,说白了,这就是明哲保身,当然,这

也恰恰体现了沙僧聪明的生存哲学。我们看看取经团队中的三位徒弟的做事原则,悟空总是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而沙僧凡事皆要察颜观色、揣摸师父心思,小心谨慎地见风使舵;老猪做事全由自家性起,往

往责罚少不了有他一份,沙僧则得心应手地使用着八戒宣称学到手的所谓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从不多言多事;对身边之事,好象同师父一般懵懂,但只貌似粗心不觉,实乃心中有数,如早在第二十八

回他就把握了猪老二的贪吃、自私之性情。沙僧的谨慎源自其惨痛的教训。他最早是人身,遇真人、得大道,方成天上神;仅因“失手打碎玻璃盏”,就断送了历经千般修炼才获得的在天地位,且遭受飞剑穿

肋之罪,他尝够了不小心的苦头。一直祈盼能重登仙界的沙悟净哪里还敢对关乎自家“前程”之事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一心要成就正果的沙僧办事稳重而细心,决不会顾此失彼。如第五十七回,把被打昏的

师父安排停当才去寻找肇事者;又如第九十八回,取回的经书散落尘埃,三个徒弟中唯沙僧发现书中“并无半点字迹”。沙和尚性格中还有务实、识俗的一面。踏实肯干自不待说,他的务实里还透露出对俗

事俗礼的熟络与顾忌。沙悟净信奉的是:“不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人”,见多识广的孙行者与红孩儿怪论亲,他引用俗语“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晒笑之。当悟空一时性起说要散伙,他苦口相劝:“说出这

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第四十回)。

一路西去,一路艰辛。八戒也挨骂了,悟空更不用说。只有我们的小徒弟沙和尚一路行去,安安稳稳,混了个金身罗汉。沙僧无疑是中国社会最普遍的聪明人,作者入木三分的将这个形象表现出来,而

影视作品无疑表现不了。所以才会有广大同学对于沙僧形象的片面认识。今天我们可以得出观点:沙僧才是西去队伍中的真正聪明人。是一个在向往佛教,心怀理想前提下的“有城府的”和尚。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陈大康《<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

猜你喜欢
城府沙僧西游记
我看沙僧
第一眼看到什么测你是否是一个有城府的人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沙僧形象浅析及当下思考
沙僧套路最深?
文身我也有
吹牛与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