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刘长卿卷》与《刘随州文集》异同考

2014-08-26 10:41张义幸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张义幸

摘要: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

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全唐文》收其文十二篇,其文集《刘随州文集》及后人编著的《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收文十一篇

,与《全唐文》略有差异,笔者就此进行辨析。

关键词:刘长卿;全唐文;刘随州文集;刘长卿集编年校注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刘长卿祖籍安徽宣城,因迁居洛阳,所以就自称为洛阳人。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

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刘长卿》载:“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

”①

另一说,刘长卿以“五言长城”自谓,实际上也应理解为长卿对自己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对刘长卿及其诗歌认识十分深刻的卢文弨曾评价刘长卿为子美之后的“巨擘”。他指出长卿“众体皆

工,不独五言为长城”(《抱经堂文集》卷七《刘随州文集题辞》)。这里的“众体”当然不仅有五言诗,还有七言诗。“皆工”,则意味长卿五、七言诗各体都可圈可点,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影响。长卿的五言诗成就已如前述,而七言诗尤其是七律,艺术成就亦不在五言诗之下,拿沈德潜的话说则是“工绝亦秀绝”(《唐诗别裁集》卷十四)。当然,这已经不是本文应该论述的问题了。“

不独五言为长城”,则说明在卢文弨的心目中,“五言长城”之说,是无须分古近体之别的,“长城”是对整个五言诗而言的。

刘长卿传世的诗较文多,杨世明校注的《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整理了刘长卿的诗文并作校注,注者认为“长卿的别集,宋人著录的为十卷。如《新唐书艺文志》、晁公武《郡齐读书志》、陈振孙《直

齐书录解题》,均如此,内诗九卷,文一卷。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同,唯《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卷。而陈振孙又称‘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则宋时有诗十卷,文一卷的十一本。

今存长卿集版本甚多,按其编次体例,大致可归为三个系统。其一为宋蜀刻本《刘文房集》十卷,内诗九卷,文一卷。其二为明活字印本《刘随州集》十卷。不载文,全为诗,按体类编次,与宋蜀刻本

及他本均不同。其三为明弘治十一年戊午刻本《刘随州文集》,凡十一卷、外集一卷。十一卷中有诗十卷,文一卷。外集一卷收诗十首,全与集中诗重出。”②

《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以明弘治十年戊午临洮刻本《刘随州文集》十一卷本为底本进得校注,故本文用《全唐文·刘长卿卷》与《刘随州文集》比较异同,目的在于为刘长卿文章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性

参考。不当之处,请方家指导。

《全唐文》收入刘长卿文章凡十二篇,其中,赋一篇,序三篇,传一篇,墓志铭一篇,祭文六篇。

《刘随州文集》除了收诗、词外,收文章十一篇,比《全唐文》少收一篇,《刘随州文集》中六篇祭文中有一篇标题与《全唐文》中的标题不同,但内容一致。

一、《全唐文》多收的一篇文为《湘妃诗序》。

《湘妃诗序》较《刘随州文集》多一篇《湘妃诗序》。《湘妃诗序》亦见于《四部丛刊》。笔者认为此文系刘长卿所作,理由如下。

1.刘长卿对二妃命运有深刻的认识基础。

刘多才而个性刚直,命运多舛,对湘妃命运有颇多遐想。《全唐诗》中收有刘长卿组诗《湘中纪行十首》,用一组诗来抒写娥皇和女英,表达自己对湘妃命运的无限慨叹。

《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也收有《湘中纪行十首》,可见刘长卿对二妃命运是有深刻认识的,写《湘妃诗序》这样的文章是有认识基础的。

2.在宦海沉浮中,刘长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写《湘妃诗序》的充要条件。在《唐诗纪事》中有这样的记载“至德监察御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鹗岳转留后,鹗岳观察使吴仲

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使。”③刘长卿做官的地方潘州、随州使他更为熟知娥皇和女英的传说。

3.《湘妃诗序》在语言风格上与其它序文高度一致。《首夏于越亭奉饯韦卿使君公赴婺州序》、《仲秋奉饯萧郎中使君赴润州序》等序行文多用短句,形成骈句,音节铿锵,如“南徐之人,望公如归;

此邦之人,去公如失。”④语言简洁,意蕴丰富,全无晦涩之句。

4.诗歌《湘妃》与《湘妃诗序》内容和谐。诗云:“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婵娟湘江水,千载空娥眉。”《湘妃诗序》:“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

》谓娥皇为君,女英为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由此观之,《湘妃诗序》为刘长卿作品亦在情理之中。

5.《刘随州文集》、《刘长卿集编年校注》等未收《湘妃诗序》的原因。笔者大胆设想:一是编者可能认为《湘妃诗》已明白晓畅,没有收入的必要。二是《湘妃诗序》中引用较多,且典出浅易,认为

有损作者风格,故不收入其别集。

二、《全唐文》有一篇祭文与《刘随州文集》、《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的一篇祭文内容相同,题目却不一样。

《全唐文》中的题目为《又祭阎使君文》,在《刘随州文集》和《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的题目均为《又》,祭文前面内容均相同。

《全唐文》收刘长卿文十二篇,《刘随州文集》收长卿文十一篇,排列顺序并不相同。《全唐文》是这样排列的:《冰赋》、《湘妃诗序》、《首夏于越亭奉饯韦卿使君公赴婺州序》、《仲秋奉饯萧郎

中使君赴润州序》、《张僧繇画僧记》、《唐睦州司仓参军卢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祭萧相公文》、《祭崔相公文》、《祭阎使君文》、《又祭阎使君文》、《祭董兵马使文》、《祭故吏行官文》。

《刘随州文集》的排列顺序是:《冰赋》《祭故吏行官文》、《首夏于越亭奉饯韦卿使君公赴婺州序》、《祭萧相公文》、《祭崔相公文》、《祭阎使君文》、《又》、《仲秋奉饯萧郎中使君赴润州序

》、《唐睦州司仓参军卢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张僧繇画僧记》、《祭董兵马使文》。

在《刘随州文集》和《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又》紧接在《祭閻使君文》,实际上《又》就与《又祭阎使君文》是同一篇,《刘随州文集》的编者使用略称而已。

三、标题个别字差异辨析。

《全唐文》中《首夏于越亭奉饯韦卿使君公赴婺州序》一文的题目,在《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写成《首夏干越亭奉饯韦卿使君公赴婺州序》,笔者认为后都有误,明显地,“首夏干越亭奉饯韦卿使君

公赴婺州序”说不通,因为“越亭”为古地名,是介词的宾语,与前面的介词形成一个介宾结构的短语,才符合古汉语习惯。而“于”是介语,相当于“在”,介出地点,于语法上才说得过去。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刘长卿.刘长卿集编年校注[M].杨世明,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周勋初.唐诗大词典[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0.

[4]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6]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注解

①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7

②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③[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