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及与古典悲剧的区别

2014-08-26 10:41王猛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席勒莱辛区别

王猛

摘要:市民悲剧是戏剧形式的一种,它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与古典

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市民悲剧在戏剧范畴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本文重在阐述德国市民悲剧产生的条件、莱辛对建立德国市民悲剧的贡献以及市民悲剧与古典悲剧的区别。

关键词:市民悲剧 莱辛 古典悲剧 区别 席勒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 引言

18世纪,德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阶层,它的存在与壮大是德国市民悲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作为德国市民悲剧的奠基

人,其戏剧作品《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清楚地表明了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市民阶层要求表达并实现本阶层的意愿,《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则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强烈反封

建意识的剧本,值得一提的是,莱辛在这两部戏剧的创作中摆脱了“身份条款”(Stndeklausel)的束缚,把市民阶层作为作品的中心人物。所谓“身份条款”,也即悲剧主人公必须是王公贵族阶层

的规定。这种规定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中是找不到的,市民悲剧正是产生于对这一规定的否定中。不过,在市民悲剧中也会出现王公贵族,但是他们的角色已经跟古典悲剧中的角色完全不同了。王

公贵族通常被描写为精神上堕落、道德上腐败的人,与此相反,市民阶层则被描写为精神和道德均优于王公贵族的人,即使他们遭受着王公贵族的专制统治。

二、 德国市民悲剧产生的条件

2.1 德国18世纪的社会状况

18世纪的德国,经济十分落后,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当时也有很多小城市,但是这些小城市仍然受到贵族统治的严重影响,王侯挥金如土,市民阶层还未壮大起来。与英国和法国相比,德国的发展虽

然缓慢,但却不是停滞不前。在一些较大的城市中,例如汉堡、不莱梅、莱比锡和法兰克福,商行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这为德国工业力量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一个新兴的由法学家、医生、教授、牧师

、城市和领地行政官员组成的市民阶层随之形成,他们也被称为新兴的自由的市民阶层;与此同时,18世纪的德国还存在着另一个市民阶层,这个市民阶层由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小市民构成。新兴的市

民阶层具备自觉的市民阶级意识,创立市民悲剧的使命,自然而然地由来自这个阶层的作家承担了起来。

2.2 别国的影响

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与别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以英国对德国的影响最为明显。英国市民悲剧对德国市民悲剧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里需要提及两部英国戏剧:乔治·李洛的《伦敦商人

》(1731)和埃德华·摩尔的《赌徒》(1753)。这两部戏剧在英国十分受欢迎,被介绍到德国之后,迅速传遍整个德国,并成为18世纪下半叶在德国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它们可以称得上是德国市民

悲剧产生的催化剂。另外,英国著名小说家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对德国市民悲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两部书信体伤感主义小说《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为莱辛创作市民悲剧提

供了灵感源泉。

相对来说,法国对于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则影响较少,其影响主要集中于德国市民悲剧产生之后。莱辛于1760年开始致力于翻译狄德罗的著作,从那之后,狄德罗才开始对莱辛创作市民悲剧产生影响,

比如莱辛后来创作的戏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和《智者纳旦》(1778),都深受狄德罗的影响。

总的来讲,德国市民悲剧不是孤立产生的,其他国家的影响对其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本国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市民悲剧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 莱辛创立德国市民悲剧

根据市民悲剧的发展,18世纪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也就是在五、六十年代,市民悲剧的主题是市民阶层的道德问题,戏剧中的冲突仅出现在市民阶层内部。到了70年代开始的第二阶段

,市民悲剧的主题转化成了阶级冲突问题,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贵族阶层对市民阶层的压迫问题。

18世纪早期的德国戏剧生活十分落后,与同时期的法国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在莱辛之前最早开始戏剧革新的是莱比锡大学教授戈特舍德(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戈特舍德师法法国新古典

主义的那一套,主张沿用其“三一律”(地点、时间、情节),使剧本规范化,其创作的戏剧重在描写宫廷贵族,他把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戏剧理论生搬硬套到德国现实中来,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做法,无

补于德国市民阶级意识的发展。莱辛对此进行了正当的批判,并创建了反封建的市民悲剧理论。

莱辛关于市民悲剧的具体观点出现在《汉堡剧评》的第十四篇中。他认为,王公贵族虽然可以给戏剧带来威严,但却不能让人感动;宫廷内发生的事情,市民阶层不一定会感兴趣;由于市民阶层与贵族

阶层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这会导致市民阶层不理解戏剧中讲述的关于贵族的故事。另外,莱辛认为,市民悲剧以市民阶层与贵族阶层在道德方面的争论为主题,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市民”

这个词不仅代表着一个社会阶层,它还代表着这个社会阶层的道德准则。

四、 市民悲剧与古典悲剧的区别

“市民悲剧”这个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市民”和“悲剧”。“市民悲剧”这个概念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市民悲剧创立之前,悲剧主人公都是王公贵族、帝王将相等所谓的高贵人物,市民阶

层只能在喜剧中充当为人们嘲笑和取乐的对象。也就是说,那时候只有“贵族悲剧”和“市民喜剧”的说法。

与古典悲剧相比,市民悲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市民悲剧的故事背景发生了改变。古典悲剧以贵族的宫廷和政治生活为背景,而市民悲剧是以市民的家庭生活为背景的。其次,市民悲剧有了自己

的新功能,即宣传市民阶层的道德准则。再者,市民悲剧在创作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古典悲剧通常采用有韵律的诗行格式,而市民悲剧则采用散文的形式。另外,莱辛创立的市民悲剧打破了古典悲剧

严格遵循的“三一律”。最后,市民悲剧与古典悲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市民悲剧打破了“身份条款”的限制。也就是说,市民阶层也可以充当悲剧中的主人公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50年代(《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它的产生既离不开本国的社会历史因素,也离不开其它国家的影响。对德国市民悲剧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的两

部重要作品当属乔治·李洛的《伦敦商人》以及埃德华·摩尔的《赌徒》,这两部戏剧在德国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功,从而成为德国市民悲剧产生的催化剂。

市民悲剧的主题是市民阶层的家庭生活问题及市民阶层与贵族阶层的阶级冲突问题。这样,市民悲剧就与仅仅讲述王公贵族命运的古典悲剧区别开来了。

最后,这里还需要提及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即德国著名剧作家、诗人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这部戏剧是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德国最杰出的市民悲剧。剧本不是取材于历史,而是直接取

材于作者生活的年代,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倾向。另外,市民悲剧的三大主题,即家庭内部冲突、阶级冲突和对专制主义的批判,在这部戏剧中均有涉及。

参考文献:

[1]﹝德﹞莱辛著,张黎译. 汉堡剧评 [M] .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2]Guthke,Karl S.:Das deutsche bürgerliche Trauerspiel [M]. 6. Auflage. J. B. Metzler Verlag. Stuttgart/Weimar 2006

猜你喜欢
席勒莱辛区别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席勒的烂苹果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位置的区别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