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2014-08-26 10:41梅志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康德核心思想

梅志

摘要:康德是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有分量的人物,而《纯粹理性批判》又是康德所有著述中最有分量的一部著作。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虽然涉及到的体系是多面的,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关键词:康德 核心 思想 先天综合判断

中图分类号:B51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本章对《纯粹理性批判》的探索是从“先天综合判断”的含义、先验感性、先验逻辑以及理论理性的二律悖反等多方面进行的。

一、《纯粹理性批判》核心思想——“先天综合判断”

在18世纪下半叶的启蒙主义用户者来看,在人类知识的积累中,有三种理性知识可以代表人类认识的未来发展方向,起码在康德看来是如此。康德以这三种知识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理性的果实。而且可以统统被称为科学。这三种知识就是:其一,数学的知识,例如我们说的三角形的三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其二,物理学的知识,如自由落体加速度是一个衡量;其三,形而上学的知识,如凡事件皆有原因。康德认为这三种知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性。但是我们是如何取到的这种普遍性呢?显然,我们不是在观察了所有的三角形、自由落体和事件之后才得到的。在康德看来,人们一般理解的普遍性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有必然性的普遍性,一种是没有必然性的普遍性。没有必然性的普遍性实际上是从经验中的归纳。比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就不是必然的,虽然我们大家没有见过不是黑色的乌鸦,但是不代表这个情况不存在。所以这类普遍性的命题,康德认为它们不能给我们确实可靠的信息,因为我们还有空间可以去想象。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必然性的普遍性与不是必然性的普遍性区别开来。在康德眼里,上面讲的三种知识,即数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知识,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同时也具有必然性。

康德从普遍必然性的关系中发展了概念之间的“综合性”和“分析性”的关系的理论。分析性就是谓词和主词的联系还是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如:玫瑰花是红的,这个是把主语的属性讲出来,但是没有超出主语之外,没有告诉我们新的东西。而综合性就是谓语不属于主语,谓语不是本身所有的,是外加的,如:张三是坏人,这个是在主语外又添加了新的东西,告诉我们了新的知识。康德认为,如果仅仅用分析性来解释先天性的问题是不够的,以为这样一来,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除了在观念之间和概念之间同义的反复之外不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对象世界的信息。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分析性,同时我们也需要综合性,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样的先天综合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二、先验感性论

在康德看来,人类知识必须要具备两个相互配合然而又各自独立的部分,即感性与知性。感性是知觉的运动,知性是概念的运动。康德所关注的是从感性和理性出发,我们可否取得知识论方面的成功,即搞清楚知识的原理上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门科学的先验感性论,在康德看来,就是对于认识的知觉过程做一分析,找出其中对于认识而言不可或缺的条件,然后再从这个条件中发现,究竟有那些条件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先天的。康德是从表象进行分析的,这里的表象是一个十分一般的概念,它囊括一切有关对象的感觉意识以及观念状态。康德发现先天普遍必然性的条件是先把表象中抽象的或思想性的东西抽离掉,再把表象的感性经验的内容抽离掉。最后生下来的东西,既不是从知性中来也不是经验性的,只能是一种先天的感知,康德称其为先天的直观。

而康德把时间和空间叫做纯粹直观。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知觉官能的先天形式,它们一方面是实在的,即在主体所接受的对象都在空间与时间的形式中这一点来说,空间与时间是实在的。可是,在另一方面来看,空间与时间又是观念性的,因为它们是从我们的主体条件中产生出来的,在离开我们的主体条件的情况下,我们无从知道空间与时间是否是物自身的形式。总之,康德的先验感性论的最重要的论点是:时间与空间不是我们感觉的对象,而只是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对象的形式。

先验感性论相当于认识中的感性阶段,感性认识是一个一个孤立的,是杂乱无章的,我们要把它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知识。康德在研究世界是怎样产生的时候,认为有两组范畴起重要的作用。这两组范畴便是数学范畴和力学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性认识解决的问题是数学问题,即判断数学如何可能。康德认为我们整理感性认识的时候,就要用这两组范畴来解释和整理。用这些范畴整理了必然就会使知识变成理性知识。

三、先验逻辑论

到康德为止,所说的逻辑都是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的逻辑,它和真理没有关系。形式逻辑是真理的不必要条件。而先验逻辑则不仅仅研究思维的形式,而且研究思维和内容的关系,还有思维形式是怎样产生的。先验逻辑和形式逻辑一样也划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先验分析逻辑,这个相当于认识论的知性;一个就是先验辩证逻辑,这个相当于认识论中的理性阶段。

康德所谓的“先验分析论”是关于先天概念的,意思是说:这些概念被应用于所有的认识对象,而且这应用不是偶然为之、因对象而异的应用,它是普遍必然性的应用。在知性知识里面,康德认为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分为两步:一步是找出范畴,这样的判断的标准和方式是通过判断来论证先天存在。感性认识通过范畴整理就变成了知性知识。但是它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客观的反应,也有主观的内容。这样的主观和客观构成的现象也不单纯是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一步就是主观演绎,怎么样使感性知识变成知性知识。“先验分析论”研究的是人的知性在为对象下判断方面的概括能力,它是人类辩物,理解能力的核心。它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概念或范畴中的“先天综合判断”是怎样成为可能的。

在“先验辨证论”来讲,康德的目标是说明以往一切形而上学的谬误的来源是什么。康德认为这些谬误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就是理性的本性。即考察理性在超越知性认为之外的认识能力。康德为了说明理性知识,提出了一个理性概念,叫先验理念。先验理念始终是我们认识的一个目标。我们把先验理论当做一个目标去追求的时候,它就是积极的。我们把它当做信以为真的东西的时候,理性认识的对象就算当做完全是假的也不能。灵魂、宇宙和上帝是先验理念的三个方面。

四、理论理性的二律悖反

先验理念是一个信以为真的东西,如果真把其当成了事实,就容易陷入先验幻象。康德认为关于灵魂、上帝和物质世界是没有关系的,只是意识世界。康德把灵魂和上帝都归于形式逻辑的毛病,而且康德也找出方法解决了形式逻辑的毛病。康德从形而上学中所特有的“二律悖反”的现象入手。所谓的二律悖反是只一个东西有正反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都是可以被证明的。形而上学中的二律悖反看上去是正题和反题的二律悖反,实际上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恃。

“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原理用“人为世界立法”的理论批判了宗教神学关于“上帝主宰一切”的理论,也就是说康德否认了宗教的存在。而反观我们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邪教势力企图通过宗教进行蛊惑,妄图达到他们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要利用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这一武器对这些邪教组织进行驱逐。我们可以相信,“先天综合判断”是我们驱逐那些企图在现实生活中为神和上帝的存在找到原型的想法继而达到异化统治目的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刘晓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评析[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

[2]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3]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强以华教授课堂笔记,2012.5

猜你喜欢
康德核心思想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康德调钟
漫画
参考答案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