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阳画像石墓门画像配置

2014-08-26 10:41栗夏蒙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栗夏蒙

摘要:南阳画像石墓中画像的配置具有一定规律,墓门更是画像石墓的一个重要构成区域。本文从门楣,门柱和门扇三种石构件入手,分析墓门画像的配置。

关键词:南阳画像石,墓门,画像配置

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自1932年孙文清先生发掘草店画像石墓为始,南阳画像石墓至今已发掘55座[1],多分布于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新野县,方城县等地。这些画像石墓虽然形制各异,时间有早晚之分,画像数量有多少之别,但通常墓门(墓外和墓内界限之门)处皆有画像,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在整体墓葬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

南阳画像石墓门基本都由门楣,门柱,门扇和门槛四种石构件组成,少部分墓门没有门扇构件,门槛上通常没有画像。本文将综合考虑门楣,门柱和门扇上的画像,整体分析墓门画像配置。依据画像主体内容的不同,可将南阳画像石墓门分为以下三型:

一、墓门画像以几何形为主,几何形占据所有石构件的整个画面。这种方式的画像配置多出现于西汉中期或东汉晚期。

几何形有菱形,圆环,三角形,帷幔,十字穿环等,构图方式复杂多样,有单独的,有连续的,也有组合的,装饰性特征明显。如唐河湖阳镇画像石墓门,门楣为连续菱形纹,外有连弧纹边饰,门柱和门扇图像也是菱形纹,使用不同的纹向,使画像显示出来[2]。又如方城党庄画像石墓门,门楣和门柱上均刻二方连续菱形穿环图像[3]。

二、墓门画像以几何形和建筑为主,几何形占有很大比例。这种方式的画像配置多出现于西汉晚期,王莽新朝之前。

具体来说,门楣是由各种几何形组成。门扇和门柱画像基本相同,为单独的几何形和建筑或二者的组合。建筑一般以楼阙为主,细部略有差别。如唐河石灰窑村画像石墓门,门楣为菱形穿环,外有连弧纹边饰,门柱为连续三角形,门扇为建筑,画面中一厅堂楼阁为主体,有凤鸟翔于顶部,两侧各有一颗树木,厅堂中间有人物形象,下部为一铺兽衔环[4]。

三、墓门画像以辟邪、逐疫、升仙类图像,门吏和铺兽衔环为主,这种方式的画像配置比较复杂,门楣,门柱和门扇处画像各不相同,多出现于王莽时期,东汉早期和中期,偶见于东汉晚期。

门楣画像根据核心内容的不同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核心内容为车马。如唐河电厂画像石墓的门楣,上刻车马出行图。右起一人持锸,旁有一柏树,一骑驱马奔驰;其后有六辆轺车,伞形华盖,内坐二人,最后一辆车仅刻出一马和驭手,以示车队无穷。下部和门相对的地方刻有连弧纹边饰[5]。

(二)核心内容为神兽。神兽形象有龙,虎,兕,熊,牛等多种,还有其他难以确指的动物形象。画面为多种辟邪功用的神兽横向并列或龙穿壁,可称为神兽辟邪图。如安居新村画像石墓M2的门楣,画面左端两只神兽作搏斗状,其右刻画熊两只,最右侧为一应龙,画面伴有云气纹[6]。

(三)核心内容为神兽和神人。在(二)型基础上增加神人(也有武士,异人,象人的称法),这些神人形态各异,皆头戴面具,梳有山字发髻,异于常人,手中所持之物有号角,彗,斧钺等,或单独出现,或成对出现,或和牛,虎,熊等多种神兽组成神人斗兽,同时,云气纹成为必备要素,可称为辟邪逐疫图。如蒲山一号画像石墓的门楣,画面左端两只神兽搏斗,其中一神兽蹲卧状,一神兽奔跑状,其右是一神人斗牛图,最右侧为两个神人相斗[7]。

(四)核心内容为神兽,神人和羽人,画面饰以云气纹。画面在(三)的基础上增加了羽人,这些羽人或独自一人,或和龙,虎等神兽在一起组成羽人神兽图像。除了具有辟邪逐疫的作用,还有升仙的效果,可称为辟邪逐疫升仙图。如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M1的门楣,画面从左到右图像依次为熊,两神人相斗,神人斗牛,两神兽相斗,羽人应龙和羽人射兽[8]。

门柱画像核心内容均为门吏,但细部有差别。首先门吏手中所持之物计有戟,盾,彗,笏,棒,剑等多种,如方城东关画像石墓两门柱,一为持戟门吏,戴前高后低冠,身着长褥,执戟而立,一为持盾门吏,戴帻,身着长袍,双手执盾而立[9]。其次门吏上方有圆环,十字穿环等几何形,或熊,朱雀等祥禽瑞兽,或建筑作为次要构图要素。如麒麟岗画像石墓中门柱,画面顶部一套环,下为一门吏,着长衣,双手拥盾,正面端立[10]。最后,门吏人物的具体造型也有差别,有侍者,婢女,门吏等不同形象。如高庙画像石墓门柱,画像是一侍女,着帻穿长袍,双手捧奁,正面端立[11]。

门扇处画像核心内容均为朱雀,白虎和铺兽衔环,但组合和构图方式有差别。组合方面,有的为朱雀,白虎和铺首衔环三者组成,有的只是白虎和铺兽衔环两者组合,而无朱雀。构图方式方面,有的为二段式构图,画面只有两层,即朱雀或是白虎加铺兽衔环,有的为三段式构图,画面分三层,在铺首下部刻画几何形,门吏或是神兽等其他图像。

墓门是整个墓葬建筑的门面,墓门画像的演变也是整个墓葬画像发展的缩影。

早期墓门,画像数量和种类少,几何形占了很大比例。这时期画像石墓的墓主应该是十分重视画像石墓的营建,也是这样要求画工和石匠的,工匠们主观上应该也是努力想把画像石制作的更好,工作态度是认真仔细的。但客观上,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画像内容单调,工艺有些简陋和不成熟,雕刻技法生硬,棱角分明,缺乏圆曲,甚至难免出现了一些疏漏的地方。

中期墓门,画像数量多,不仅总数多,而且单位区域画像数量也多,一个石面上竭尽所能填满画像,几乎不留空白,一石多面,三段式构图情况很常见。画像种类齐全,几何形,建筑,辟邪,逐疫,升仙,门吏,历史故事等应有尽有,同一主体内容的画像,细部和布局也各具特色。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圆润有力而又成熟老练,石材的地面采用磨光或横竖凿纹衬底,采用浅浮雕的技法,画面突出,层次分明,阴线刻画图像细部,使图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高浮雕和透雕的结合,更是技术水平的象征。客观上,此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主观上,墓主人的重视,工匠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精益求精的积极心理状态去制作着这件艺术品。

晚期墓门,画像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简单,几何形图像再度盛行,还多有雷同图像,有的墓门完全是素面,甚至还有的是随意拆卸前人画像石墓中石材,将其当做普通的建筑材料来使用,显示了墓主人对画像石的内容完全不在意,南阳发现的不少再葬汉画像石墓便是例子。

参考文献

[1]石红艳,王清建.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发掘报告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2]赵成甫.唐河县湖阳镇汉画像石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5(03):10-15.

[3]黄运甫.方城党庄汉画像石墓——兼谈南阳汉画像石墓的衰亡问题[J]中原文物,1986(02):47-53+122.

[4]赵成甫,张逢酉,平春照.河南唐河县石灰窑村画像石墓[J].文物,1982(05):81-86.

[5]吕品,周到.唐河县电厂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2(01):9-15+69-71.

[6]蒋宏杰,田明,李宏庆.河南南阳市安居新村汉画像石墓[J].考古,2005(08):29-35.

[7]梁玉坡.河南南阳县蒲山汉墓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1(04):22-32.

[8]蒋宏杰,赫玉建,刘小兵,鞠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J].考古学报,2007(02):109-142+147-158.

[9]魏仁华,刘玉生.河南方城东关汉画像石墓[J].文物,1980(03):71-74.

[10]黄雅峰.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11]韩玉祥,李陈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184-19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