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4-08-26 10:41陈瑞婷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改革开放

陈瑞婷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

论的形成与系统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它孕育于毛泽东时代,发展和系统化于1978年至1992年期间,理论框架形成及理论的系统化分别以《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及《关

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标志。研究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进入了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①

一、改革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和理论的提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始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毛泽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日益加强,我们可以从他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提法上日臻完善看出。毛泽

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表述为“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文化”;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基本定型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可见,作为现代化

的目标之一的科学文化现代化,占有了重要位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开拓性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却仍处于探索阶段。1978至1982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1982至198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1987至1992,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时期。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叶剑英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学概念。他指出,实现现代化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在同年10底举行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次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都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

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到了1981年6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强调并进一步确认“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③并把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条基本结论之一。至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便和社会主义的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从1979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的提出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党和国家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就如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

面》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方针。”④至

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论,改革初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本形成,并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要部分。

二、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长期的实践、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从理论发展的角度上,辨证地论证了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系,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

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指出:“在当前以至整个新的历史时期,都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认真维护和坚决执行宪法、法律和

政策。”⑤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化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

2、改革开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在这次会议上,只是从理论层面上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并科学地论证了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相互

关系,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却依旧停留在好与坏、包含与非包含等层面的判断上,而没有深入的研究关系模型的形成、生存环

境和衍变模式以及关系模型变量之间的深层次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根据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

衰成败的大事。”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明确写进了党章。

4、抓精神文明建设与党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

1986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邓小平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⑥⑦李先念也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

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都必须做到两个任务一起下,两副重担一起挑,两个成果一起要。精神文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相

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有机配合、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三、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滑波、滞后现象,最根本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

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⑧因此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1、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保证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明确提出了正

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2、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

中国梦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

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步前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

梦。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精神文明,必须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會主义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大文化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和特征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整合力顽强的生命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对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几点思考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