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会中构建中国外交的政治文化

2014-08-26 10:41周芳旭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政治文化

周芳旭

摘要:政治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

化和哲学传统,政治文化也是一国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一国外交总是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体现该国的政治文化,在个人层面上影响决策者的对外决策方法,在国家层面上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容。从政治文化

入手研究一国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入手,来分析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中国外交上构建中国的政治文化,提升国际地位。

关键词:政治文化,中国外交,构建中国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1956年8月首次提出的。阿尔蒙德《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①他率先使用

“政治文化”的说法后,这一概念迅速为政治学家们所接受。政治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民族性,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文化是存在差异的;二是继承性,即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代代传

承。一国的政治文化对其外交政策有着深刻的影响,政治文化影响决策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到一国大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着一国的对外政策。

一、 政治文化对中国外交的重要影响

政治文化对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持久的政治风格、方式和实体形式,这些都离不开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务实的,这一突出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不乏理性思维。但并不注重事物本身,而在于人事,在于论证人事的原则,集中表现为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因此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与人的政治行为紧密结合和追求实用的倾向。中国文化的这种传统,体现在外交战略中注重灵活性、坚定性和务实性的统一。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合文化”——“和谐世界”

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从古至今早已植入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这一准则运用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求各国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和而不同”、“和谐世界

”、“和平与发展”等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政治文化精髓的体现。《国语·郑语》有言:“和实生物,同则不济”,这里强调的是“和”而不是“同”。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中体现出

的“和合”文化精髓,“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理念则是我国外交政策蕴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的最佳证明。②

二、 构建中国外交的政治文化

(一)、以现实的主流政治文化引领中国外交战略的方向

政治文化在政治分析中并不是最深层的东西,最深层的是社会生产式,我国的政治文化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适合新中国政治文化转换的需要,在我国

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思想凝聚和整合功能,主导着中国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现实的主流政治文化就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③

(1)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到新中国的务实外交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务实就是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发展过程中,邓小平

实事求是地对国际形势做出判断,认为世界大战短期打不起来,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从而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

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处理国际问题,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国际事务中采取“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

(2)重视人的作用到外交上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到邓小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提出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政

治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维护我国公民的权益、保障公民安全的理念已经引导着我国的外交活动。

(二)、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促进中国外交策略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有益思想,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外交策略的发展。

(1)借鉴西方人权思想,构筑中西文化交流平台

人权,是西方政治文化中一个有特色的理念。随着战后西方国家人权学说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加强自身人权发展,也通过联合国人权组织等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提出了人权要求

。因此,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是有效抗击和避免西方大国借口人权干涉我国内政的最好方法。中国作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我们的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都充分认

识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承认并尊重人权。主张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和国家组织开展人权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也在外交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增进了解,减少分歧,

互相借鉴,共同进步。④

(2)借鉴西方法制思想,依法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西方政治文化推崇法治、法理。借鉴西方法制思想,有利于在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更好地展开我们的外交工作。我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人民的民主权利以

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使之得以切实保障,进而使我国外交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我国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通过双边、多边缔约、履约工作及其他国际法律合作,我国已基本构筑了

与中亚四国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及分裂主义的法律合作网络;与巴基斯坦等七国举行关于引渡或民事司法协助条约谈判,在构筑打击跨国犯罪的司法合作网络方面取得全面进展。还按照港澳两特区

基本法妥善处理了外交中的涉港澳条约法律事务。

(三)、批判地继承传统政治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策略

从不卑不亢的传统理念到外交中的有理、有利、有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强调不卑不亢。不卑,是指对待强者,不能低三下四;不亢,指的是对待弱者,不能自高自大。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

的外交实践中,我们注意谦让,但也充分注意有理、有利、有节,宽容弱者,也刚正不屈地面对强者。在冷战时期,中国既不怕美国封锁,也敢于对抗苏联干涉。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不卑不亢已

成为我们外交战略的重要标识。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没有退让的余地。不管后果如何,中国都不会让步。什么灾难到来,中国都可以承受,都不会让步。

参考文献:

[1]王乐理. 政治文化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张骥,等.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3]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4]任晓莉.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中的政治文化体现.世纪桥,2011,(7).

[5]李玉宏. 政治文化对新中国领导人外交策略的影响. 宜春学院学报.2011,(7).

[6]http://baike.baidu.com/view/544118.htm

注解:

①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0版,第2页

②李玉宏,政治文化对新中国领导人外交策略的影响,宜春学院学报.2011,(7)

③潘一禾.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④张骥: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政治文化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