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图书价格和普通市民对图书的消费

2014-08-26 10:41王兵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市民价格

王兵

摘要: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近代图书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也逐渐成熟,图书的产量和种类都有了极大地提高 。而这一时期的物价水平虽

然时有波动,但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稳定,普通市民的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但生活水平仍然处于温饱的边缘,图书的价格对这一时期并不富裕的普通民众的在这方面的消费有着极大地影响。

关键词:图书事业 价格 生活水平 市民

中图分类号:G25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商品的价格影响着人们对它的购买欲望,图书成为商品时也不例外。民国时期是近代图书事业在中国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向大众普及的趋势,书籍开始逐

渐成为全民的消费品,其价格的高低对普通民众的需求量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一、近代图书印刷业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图书价格的影响

中国古代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生产和图书的商品化程度。至清前期,中国传统图书出版业达其顶峰,“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①鸦片战争前后,在图书

制作上,开始逐渐以铅印和石印为主,中国的印刷业逐步走上了机械化道路。随着铅印石印的输入和推行,图书的用纸由连史纸和毛边纸的单面印改为用洋纸的双面印,装订技术也由折页齐栏线钉变为

大张连折的铁丝装订,开始了精装与平装的装订形式。中国的传统装帧艺术开始向新的型式演变,经过了新旧杂陈的过程,直至二十世纪初期以后,精装、平装成为最通行的两种装订技术而相沿至今。

最早在华传播适于汉字的现代印刷术的是1807年来华的传教士马逊礼,③随着铅印和石印技术传入的同时,中国出版界也通过聘请外国技师来华传授技术,出国考察,改进和直接引进西方印刷机械等手

段,主动学习,模仿,以此提高了技术和图书的生产效率。如申报馆在发行报纸的同时,也兼代印各种文件,为扩展业务,“爰向德国名厂采购新式机器,广聘西洋技师,凡凹版凸版□彩石印照相铜板

玻璃板,铅印石印等均按照最新式装置齐全……本馆均特派技师前赴东西洋各国考察研求历有年”④。比之以前,随着效率的提高,图书价值也必然会随之下降,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另外,影响图书价格的众多因素中,用纸是主要因素。中国传统印刷大多是用毛边纸和连史纸,而且是单面印刷,伴随着新式印刷技术的是在印刷中采取有光纸,商务印书馆在创办初期出版的部分书籍

改用有光纸印行,比原来用毛边纸、连史纸印,便宜三分之二。⑤这样图书价格必然也会随之下降。

二、近代民众的生活状况

1923年,清华学校对其学校内的一百四十一名雇役的收支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可以略知当时北京普通劳工的生活。(图表略)此次调查中的各种开支只是针对所调查的个人而言,没有把被调查者的家庭

因素考虑在内,若再把被调查者的家庭因素考虑进去,其境况肯定更为糟糕。

1926年陶孟和所领导的社会调查部对北京12家普通小学教员的收支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现在按各家的人口可分为两组研究,一组为四口及四口一下之家庭,一组为四口以上之家庭。(图表略

)⑥所统计教员之收入乃为应得之薪金,但实际由于北平二三十年代时局动荡,小学教育资金难以保障,故此时教员薪金往往只发五成。综上观之,作为小知识分子的小学教员,其生活可谓是窘困至极

另外,考察这一时期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授的生活状况,可谓是待遇优厚,衣食无忧。1917 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该规程规定:国立大学教员分为四等,每等 6

级,共 24 级。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 元,本科教授月薪 180-280 元,预科教授月薪 140-240 元,助教月薪 50-120 元。⑦但各高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有所不同,如顾颉刚因生活所迫,于1926

年受聘于厦门大学研究所导师及国文系教授,月薪为240元。⑧而这时厦大聘鲁迅为国文系教授的月薪则为400元,几个月后中山大学聘请鲁迅则月薪为500元。其与小学教员的收入水平可谓是有天壤之别

,与普通劳工的收入相比则更不可同日而语。

三、二三十年代的图书价格

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市场仍然沿用银本位制,货币市场上受信任的是银元,故这一时期图书一般以银元和其辅币来定价。当时图书的售价一般为几角,如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著世界史》定价

为玖角,该馆1923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定价为六角伍分等。

另外,这一时期的报刊的售价。以1926年10月申报的发行价为例,其售价是大洋六分⑨,这个价位约是当时清华雇役最低收入的百分之一,以今天的价格比来看,这个价位是比较高的⑩,对于普通的劳

动者来讲,看报都是一项比较高端的消费,更不用说是售价最低五六角的图书了。对于普通的小学教员来讲,即使薪金足额发放,图书消费也是一件很大的消费。而对于当时像顾颉刚这样的高级知识分

子,买书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如1927年他在致罗家伦的心中提到:“薪金不必多,只要一百五十元……买书四十元”。另外对于一些丛书或整套发行的图书价格将更是高昂。如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商务

印书馆发行的《选印宛类别藏(四十种)》其售价为八十元。不考虑一般民众是否这种书籍有需求,单看价格也是另其望而却步的。

四、结语

二十年代也是近代图书事业在中国逐渐成熟的时期,图书的产量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民众对图书的需求日渐增多。但这一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基本上还是维持在温饱的水平,图书的价格对

于普通市民阶层来讲还是相对偏高,这就极大地抑制了市民阶层对图书的消费欲望,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向全社会的普及传播。

注释:

①邓文锋:《近代中国图书出版特征论》,《河北学刊》,2001年21卷第6期,第93页。

②来新夏:《近代图书事业要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5期,第62页。

③陈刚:《中国近代图书市场研究》《编辑学刊》,1995年第2期,第68页。

④《本馆代印各种印刷件广告》,《申报》,宣统三年七月初九日,第一版。

⑤刘大军:《近代中国图书发行体系的剧变》,《编辑学刊》,1996年第5期,第77页。

⑥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88页。

⑦《教育》,1917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南京:凤凰出版社.,1991年,第165-166页。

⑧《致胡适》,1926年7月2日,顾颉刚:《顾颉刚书信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32页。

⑨ 《申报》,1926年10月1日。

⑩若今天以收入两千元计,每份报纸价格约在一元左右,报刊售价才为收入的两千分之一。

《致罗家伦》,1927年6月29日,

猜你喜欢
市民价格
就地“迎新春”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价格
价格
价格
市民應享有專屬優惠?
“意义”的问题所在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