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前期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探析

2014-08-26 10:41葛清伟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美苏台湾当局苏联

葛清伟

摘要:20世纪60年代前期,美苏争霸导致整个国际局势复杂变幻,严重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美国支持并援助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苏联在中苏边界频繁挑起事

端,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梳理1960年代前期国家安全形势,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研究当时中国国防建设的总体筹划与实践。

关键词:1960年代前期 中国 国家安全 形势

中图分类号:D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1960年代前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地缘环境渐趋紧张,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美苏两国争霸冲突此起彼伏,严重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美国侵越战争逐步升级,对中国南大门直接构成

威胁,同时,不断加大对台援助,助长了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苏联不断挑起中苏边界事端,在北方对中国形成严重安全威胁;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直至发生大规模边境军事冲突。

一、冷战背景下,世界两极美国与苏联的角逐与对抗

冷战格局形成后的几十年,美苏关系一直主导着国际关系全局。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美苏双方展开零和博弈,为谋求各自的世界霸权,搅得世界不得安宁,甚至险些酿起核战争,但同时又试图在某些

领域进行合作,把紧张局势控制在它们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作为中国的盟国,苏联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不能不严重影响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对国防建设的筹划与实践。

1959年9月,美苏两国举行了戴维营会谈,没取得实质性成果,但苏联方面对戴维营会谈评价甚高,称之为“戴维营精神”。但是1960年5月的“U-2飞机事件”后,“戴维营精神”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1961年6月“柏林危机”、1962年8月加勒比海“导弹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美苏关系一方面双方寸步不让地针锋相对;另一方面双方又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展各种对话进行交流,以缓和紧张

局面。

美苏关系表面缓和的背后驱动力,是其各自的利益诉求。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危险性,这是两国共同担心的;美苏图谋合作主宰世界,美国企图通过接过苏联递过来的橄榄枝,利用苏联来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管住对美国扩张行为斗争最有力的中国,苏联则是想从“美苏”国际关系框架下捞到更多的好处,这些共同的利益交叉点,使得美苏两国不得不采取一些缓和紧张局势的做法。但

是在这表面缓和的背后则是实质上的角逐与对抗,美苏两国加紧扩军备战,争相在欧洲部署导弹和核武器,开始了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美国继续全面遏制中国,加大对台援助,台湾当局急欲“反攻大陆”

进入60年代后,美国敌视与遏制中国的策略与行动愈演愈烈,为了进一步孤立和削弱中国,美国开始从印度支那方向上采取行动。为镇压越南南方的武装斗争,1961年5月1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派遣

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南越,开始所谓的“特种战争”。美国还以老挝局势恶化为借口,不仅派兵驻扎老挝,而且于5月出动5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占领了泰国。企图将越南和老

挝变成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基地,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同时,美国还积极武装日本、韩国等国家,竭力策划和拼凑所谓的“东北亚军事联盟”;不断加大对台军事、经济援助,为国民党军提供先进

战略侦察机,以加强对中国大陆沿海和内地的窜扰和侦察,放纵蒋的战争叫嚣;纵容和支持印度对中国领土的侵略行径,妄图陷中国于全面紧张之中。

蒋介石集团败守台湾后,一直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60年代初期,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中国周边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台湾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下,台湾当局大

造“反攻复国”舆论,进行“反攻大陆”的军事准备。1960年9月,国民党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反共建国纲领》和《促进反共爱国人士团结合作决议》,蒋介石在会议中鼓吹“反攻复国时机很快就要到

来,希望大家加速完成各种准备,迎接胜利”。在极力营造“反攻复国”舆论氛围的同时,台湾当局为实施“反攻大陆”军事行动,从1962年年初开始,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军事部署和战争动员,成立战

时指挥机构;在台湾岛内实施战时状态;进行战备训练等。台湾当局已从军事、政治、经济上全面进行准备,妄图一俟时机成熟,即在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

三、中国与苏、印关系日益恶化,周边安全环境日趋紧张

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不仅从政治上对中国施压,而且在中苏边境上滋事,侵占有争议地区,搞颠覆破坏活动。同时,印度当局在美苏的支持怂恿下,变本加厉地在中印边境推行“前进政

策”,蚕食中国领土。

中苏关系迅速恶化

苏共二十大后,围绕对斯大林的批判方式和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等一系列原则问题,中苏两党发生分歧而且逐渐加深。这些分歧与对立的实质是苏中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强迫服从与独立自主的矛盾斗争

。1958年,苏联提议在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两国发生严重争执,苏方没能如愿。此后为迫使中国适应苏联的内政与外交,苏联不断向中国施压。1960年,苏联边防军在新疆博孜艾格

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第一次边境事件;1962年5月,煽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6万多边民外逃。嗣后,苏方不断破坏边境现状,包括向中国境内推进巡逻线,修建军事设施,潜入中国境内安装窃

听装置等等。苏联加剧恶化中苏关系的行为,特别是在边防上不断滋事,使中国北部面临着安全威胁。

中印关系全面倒退

50年代前期,由于中国和印度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加上美苏关系格局的影响,两国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获益匪浅。但是,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印度某些领导人狭隘的民族利己

主义思想作怪,以及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和纵容,印度公开向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不顾中国政府多次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主张和极大的克制忍让,不断派遣小股武装向中国境

内推进,蚕食中国领土,最终在1962年10月爆发了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缓和紧张局势,但印度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使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中印关系的全面倒退为美苏

的介入提供了机遇,并共同利用印度打压中国,而美苏的干预又为中印关系的恶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美苏两国对印关系的转变,印度从不结盟走向实质上的双重结盟。从而形成了美苏印实质意

义上的联合反华局面,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严峻。

历史实践证明,半个世纪前,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对国家安全形势以及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形势等的分析和判断,对中国国防建设的总体筹划和实践

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国家军事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当前与今后国防建设战略运筹、战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张仲田著:《蒋介石年谱》,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2]宋春等主编:《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时殷弘著:《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4]吴康和、袁胜育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史》,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美苏台湾当局苏联
武装保护苏联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本期导读
雾在做迷藏
本 期 导 读
本 期 导 读
更正